扎心了:妈妈,你那么爱我为什么要伤害我?
前些天,微博上有这样一则热搜:【五年级儿子不愿意上补习班离家出走,母亲气得大哭:都是借钱给你上】。9月2日,郑州街头一女子拽着男孩的手在争吵。经了解,男孩是五年级学生,妈妈借钱给孩子上补习班,孩子不想上而离家出走,母子便争执起来。妈妈气得大哭:没有学问怎么能行?
初看很感人,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妈妈含辛茹苦,再穷没有穷孩子,再苦没有苦孩子,为了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可谓是竭尽所能。尤其是妈妈哽咽着对儿子说:“你上补习班没钱我给你借钱,我不是想让你学得更好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委屈与不易。
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真挚而毫无保留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被孩子欣然接受。
教育著作《爱和自由》中写到:爱是尊重,是平等,是自由。只有带着尊重平等自由的爱才能给人温暖和成长。
无论母爱出发点有多好,如果母亲忽视孩子是一个需要尊重与平等对待的独立个体,只顾一厢情愿地“为你好”,带给孩子的往往是负担,是伤害,其结果也大多事与愿违。
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导演北野武写过一篇《我用尽一生与母亲较量,最终满盘皆输》,讲述他母亲对他深沉却残忍的爱。
在他童年的时候,单身母亲费尽心机逼他读书,不仅严禁他玩棒球,把他珍藏的棒球手套换成英语参考书,还用英语和书法补习班排满他的课余时间。
在他读大学的时候,母亲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厌烦的他离家出走,母亲默默跟踪儿子到出租房偷偷交够半年房租,却数年不肯见一面“不成器”的儿子。
在他功成名就的时候,母亲每月公然向他索要二三十万的零用钱,全然不顾儿子的心灰意冷和公开骂她“吸血鬼”。
直到母亲临终之前,他得到一个破碎的存折,历年的零花钱母亲分文未动,深刻明白生活不易的母亲是用这个方法来防止儿子挥霍无度,将来生活无依。
母爱深沉,费尽心机。可是,这种爱穷尽一生都不被儿子接受,甚至让儿子活在对她的怨恨之中。北野武的母子较量,最终双方皆输。
作为孩子,他一定也会质问:爱我,为什么要用伤害我的方式?
专栏作家狮子温写过:每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是有其使命的。母亲的使命,首先是做好你自己。母亲,只不过是你众多头衔中的一个而已,它只是上天给你一个绝佳机会让你去体验世界、观察生命和自我成长的,而不是让你用所谓“母爱的权力”去驱策另一个生命完成你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做你构筑自我梦境的一个工具。
当爱子的背后掺杂了太多母亲的执念,却忽视对孩子的尊重,必然会产生母子的较量,这场较量除了伤害,没有人会赢。
如果你见过俄罗斯女摄影师AnnaRadchenko镜头下的母爱,你会惊讶于母爱的沉重与残忍。
比如这幅,带着镣铐的爱:
母亲面带笑容,一只手握着女儿,无比慈爱。但是,当你细看,就会发现一把大锁把女儿的脚牢牢锁住,这种母爱,以爱之名,禁锢了孩子的自由。
又比如,强加梦想的爱:
妈妈很欣慰地笑着,自己年轻时就想跳芭蕾,如今女儿替她实现了。可是妈妈这是你的梦想,你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吗?
还有,俯首称臣的爱:
妈妈像女王一样端坐在宝座上,孩子要做的就是听话与臣服,只有这样才会被爱。
或者,窒息的爱:
照片中的孩子被层层包裹透不过气,这种母爱浓烈得过头,让孩子感到压抑窒息。
震撼的画面背后,是残酷的悲剧:作为最爱孩子的妈妈,却成了伤害孩子最深的那个人。
生活中,这样的母爱随处可见,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择业择偶。“让孩子按自己设计的道路‘正确’地行走,却不停地忽视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是要有自己的意志和力量的。“
于是,母爱成为一场悖论:温暖而专制,强烈却固执,爱我却不停地伤害我。
纪伯伦的经典作品《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值得每一位母亲一次次回味: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成人需要做的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尊重和敬畏生命的独特性,低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的个性,信任孩子,呵护孩子的本真,帮助孩子成长为最渴望成为的自己。
郑州街头争执的妈妈,请听一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用尊重与平等的爱引导孩子快乐地求知,不要让他痛苦地离家出走。
北野武的妈妈,请不要把爱藏得那么深,不要强势地让爱成为一场较量,最终留给孩子无尽的内疚与后悔。
还有更多的妈妈们,请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请抛却自己的渴盼与执念,只是简简单单、毫无条件地去爱你的孩子。
是的,母子一场,原本是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无论如何,不要让爱满盘皆输。妈妈,爱我,请先尊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