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一个家底丰厚的混血拉丁王子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15世纪,为了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哥伦布误打误撞来到了美洲大陆。其后,葡萄牙人佩德罗·卡布拉尔踏上了巴西的土地,并取名为圣十字架。殖民者对这块土地的掠夺是从巴西红木开始的,渐渐地“巴西”成为这片土地的代名。

巴西:一个家底丰厚的混血拉丁王子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上帝是巴西人“——殖民者的狂喜

巴西是一个具备“天赋”的国家,它不仅是南美最大的国家,同时蕴含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如铁、镍、锌、铀以及金刚石等对工业发展极为重要的矿物原料。巴西还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水力和森林资源,占了亚马逊丛林80%的森林面积。

但就是这样一个资源禀赋极高的国家,在国家的工业化纵深推进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失去的十年”,80-89年年均通胀率达到440%,国内金融局势动荡,在经济上极其依赖欧美发达国家,至今仍处在后遗症的作用之中。作为拉丁美洲的龙头国家,巴西在2017年累计的政府部门债务总额达到GDP的74%,2018年经济增长率为1.15%,人均GDP被中国超越。而你要知道,40年前巴西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900美元,同时期中国人均实际GDP还不到300美元。疲软的经济令巴西的公共经费支出非常捉襟见肘,以至于连国家博物馆的消防设施都置办不到位,一场大火把200年的文明记忆吞噬殆尽。

沙雕是怎样练成的

回顾巴西的整个现代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即殖民时期-寡头统治时期-军政府统治时期-民选政府时期。19世纪以前,拉美地区多是是欧洲殖民国家的殖民地,巴西处于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来逃难巴西的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宣布成立巴西帝国,1822年巴西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独立时间只比美国晚了不到40年的时间。但独立的巴西并没有拜托对宗主国在经济上的依赖。

受英国工业革命以及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巴西的经济获利于农矿产品和丰富的劳动力,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下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到20世纪20年代,巴西的咖啡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咖啡经济”为巴西带来了繁荣,其农业产值占比将近80%。

巴西:一个家底丰厚的混血拉丁王子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二十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对巴西的原材料出口型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巴西经济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力图建立本国的资源和技术建立满足本国需要的工业,使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30年代新兴资产阶级上台,开始推行“进口代替工业化”阶段。在往后的将近半个世纪时间内,巴西政府通过该战略的政策延续,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经济发展向外向型转变,在1971-1981年的十年时间创造了经济上的“巴西奇迹”。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政府政治上的高压、经济上缺乏创新、统治阶级腐化,而国家深陷债务泥潭,金融风险巨大。巴西的经济结构长期失衡,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社会两极分化,通胀高居不下。虽然在其后的几个民选政府曾按照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方针如国企私有化、奸商政府干预、降低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等对巴西经济进行刺激和调整,但并未取得持续显著的效果。整个80年代,巴西经济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没有帮助巴西,“华盛顿共识”也没有取得巴西人民的共识。直到21世纪初,巴西受阿根廷比索贬值发生金融动荡,左派政府上台和“自由-发展主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巴西经济,但始终没有解决困扰巴西经济为债务问题和对国际资本的严重依赖。

自由和发展——西方国家对拉丁美洲的“骗局”

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布莱克认为所有国家的现代化都要经历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每一个现代化阶段,然而,这个一出生就受宗主国殖民压榨的国家并没有机会立马形成完整独立的政治体系和对外贸易体系。欧美等国家对国际经济的控制力也没有给巴西留下多少现代化发展的自主性。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在后发国家和殖民国家发展之前占据了国际贸易中的高位,现代化理论显然是说不通的。

巴西:一个家底丰厚的混血拉丁王子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在一个工业能力、贸易能力和资本水平不对等的情况下,新自由主义的模式没有为巴西带来真正的曙光,反而越发陷于经济上的结构主义,处于欧美中心发达国家的“外围”。尽管国家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政府负债问题还是成为巴西经济的重要累赘。对国外资本的依赖和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就像一个双螺旋的恶性循环,令巴西的信用、货币和金融体系积重难返。

从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发展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之间经济上的发展往来与国际政治关联和国际贸易分工有相当大的关系。西方国家对美洲的殖民引起的惯性实在是贻害颇深,如果说新的独立的民族国家不能在政治上摆脱发达国家的渗透和掌控,经济上不能改变自己依附于他人的现有模式,那么无论多么好的资源禀赋,都会成为他人嫁衣,成为“自由”旗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