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案追声 Unheard》初体验:听声音探案,靠耳朵解谜
画展即将开始,墙上本应展出的画作却只剩下了一副空画框。你是一名侦探,手里的「声探」系统能还原过去的声音。是谁偷了画?你四处搜寻声音的蛛丝马迹,真相似乎唾手可得。
甲:「画迟早要被盗,我近水楼台。」
乙:「喂,老头!画拿到了。」
丙:「什么?你不是让我用假画换真画吗?」
「声探」系统显示的平面图
从平面图看,画展所在的美术馆是一座圆形建筑,室内除了开放的展厅,还有洗手间、会客室、馆长办公室等几个小房间。你每走进一处空间,就能「听」见真相的一块「切片」。然而切片们相互碰撞,前一秒才探听到的「真相」,下一秒就被角落里的低语反转成「假象」。
你在美术馆里溜达了一圈,案件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这是《疑案追声》试玩版里的案发现场,这里的好戏同时上演,但你一次却只能听一场。除非把边边角角里的声音都听个遍,你所知的,可能都不是真的。
两分靠看,八分靠听
由 NEXT Studios 开发,Bilibili 联合发行的的《疑案追声 Unheard》是一款靠分析音频来解谜的游戏,将于本月底发售。试玩版中共有两个关卡,在第二关「美术馆」中,玩家将扮演侦探,使用「声探」系统还原案发前四分钟美术馆里的所有声音,目标是寻回被盗的画作。
「美术馆」关卡
玩家在本作中唯一能「看」到的,是一张案发现场的平面图,平面图旁写着案件相关的人名和问题,其余的信息则都藏在声音里。
平面图里的声音时长四分半钟,按下左下角的播放键,凝固的时间再次流动,玩家操控侦探小人四处游走,寻找声音的痕迹。声源有可听范围,只有当玩家走入声源的可听范围,才能听见声响。而当玩家离开这一范围,音源也就消失了。
在这场「两分靠看,八分靠听」的探案里,浸润于视觉文化已久的玩家是会感到心慌的。那是一种让耳朵打头阵,全神贯注在听觉上的不安全感。好在《疑案追声》并不似那些专为盲人准备的游戏般「硬核」,标记系统让眼睛依旧有事可做。
可标记音源
玩家用人名标记音源后,就算离开其可听范围,标记也会一直显示其动向。通过标记之间的空间关系,玩家也能推敲出不少线索。
不过,想要通过这场听力考试可不容易。玩家不仅需要查明案情真相,还必须正确标记每一处声源的姓名。
必须准确标注人名,正确回答问题
音频推理好玩在哪?
如果一个虚拟世界在玩家缺席时依旧自行运转,那么它看起来就愈发鲜活。在《疑案追声》布置好的场景里,舞台四散在各处,每个声源都是主角,在各自的舞台上演绎自己故事。
同一时间,「美术馆」里至少有五个舞台正同时进行着表演,玩家按理说需要花费演出五倍以上的时间,才能拼凑出完整的叙事。
如果这是一场限时推理,我们只能用有限的信息去诠释现实,那么一百个侦探的耳朵里,也就有一百个真相。
我特意请三名玩家体验了「美术馆」关卡,头两分钟的探索后,每个人对案情的理解都千差万别,对偷画人的身份更是一头雾水。
《疑案追声》海报
不过《疑案追声》并未给观众设置离场时间,扮演上帝的玩家可以无数次按下播放键,前后拖动时间进度条,快进或快退,以自己的节奏理清故事的原委。
每个人的探案手法都不同。我喜欢一次跟着一个角色走到底,不让他发出的任何声音逃出我的耳朵。另一位玩家则更喜欢在多个空间来回跑动,这听一段,那听一点,再用侦探的直觉「猜」出答案。
拾取事实的「切片」,颠覆又重建真相,让信息从混乱走向有序,是推理游戏的乐趣。《疑案追声》让玩家的视觉退居二线,邀生涩的器官上前探案。无论你是哪种侦探,都能在本作中品尝到新鲜的游戏体验。
声音的画面感
在大众文化里,声音多为图像服务。然而《疑案追声》却是一部仅靠声音和视觉辅助,就有了画面感的作品。
玩家在声源附近移动,能明显听出自己与声源的相对位置,声音让二维的平面图瞬间立体化了。
强烈建议大家戴耳机体验游戏,会有「声」临其境的体验,比如错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了。
声音也传递了人物的个性。虽然从未见过角色的相貌,但每个人在我心里都已经有了特定的样子。「美术馆」关卡中的「刘总」形象让我最印象深刻。刘总说话带着口音,语气稍显油腻,在谈起艺术品的时候,总喜欢「咯咯咯」低笑,其「暴发户」的形象跃然眼前。
英文配音也同样出色
在国际上已夺得多个奖项的《疑案追声》自然在英文配音上也不逊色。画家「Greene」有着浓重的法国口音,以朗诵般的腔调对艺术高谈阔论,我的面前仿佛已经站着一位头戴贝雷帽、蓄着细胡须、身材肥硕的法国画家了。
耳朵准备好了
只有全神贯注地倾听,才能找到答案。《疑案追声》的玩法新颖,但也有些累人,和烧脑。
相信像「美术馆」这样的关卡只是正式作品案件里的餐前小点。当更多的声音线索交织在一起,其中的谜题也将更加精彩。
从试玩关卡间的过场动画看来,所有的出场人物也许相互关联。如果未来所有的平面图都将汇聚成一个大阴谋......我的耳朵准备好了!
《疑案追声》将于 2019 年 3 月 29 日登陆 Bilibili 和 Steam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