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的观众与《笑容的代价》
过于情绪化评判,不如说因为网络时代的便利而形成趋势,当一般的用户触达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内容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一些不理性的批判。
《笑容的代价》作为一部只有400万播放量的动画,却能有这个长评和短评,《笑容的代价》在评论的两极分化上,其实本身就很多可以探讨的点。
《笑容的代价》与龙之子工作室
龙之子工作室这个名称或许对于很多年轻的观众非常陌生,但是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观众来说,都是听过龙之子它作为“强者的孵化器”的重要的,而《笑容的代价》作为龙之子工作室55周年纪念性质的作品,自然是选择一个比较传统的题材——反战。
在日本经济腾飞的时期,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抱着成为世界第三极的理想创作了很多关于星辰大海和反战题材的作品。
在《笑容的代价》架空设定了这样一个星球,星球上面两个国家:索莱伊王国(简称王国)、格兰迪嘉帝国(简称帝国)。
王国是一个星际移民国家,但是很多技术并没有继承(在第二集中,王国机体虽然比帝国新进,但是依然没有办法进行高空飞行),王国还存在王族、贵族、骑士等中世纪文化。国家优势是山清水秀资源丰盛的国家,研发技术高。
帝国是星球土著,地域广大,矿物资源富裕,但是生产力不足,因为资源问题常出现内乱。属于高度军事化统治的国家。
而两国因为十二年前共同开发的新能源会议上,王国国王被过激分子袭击发生大规模冲突,两国从此断交,而在十二年后,帝国有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开始对王国的战争。
情绪化的观众与男主视角
其实从设定上面,《笑容的代价》其实并不能算非常优秀,“腐化的王国”、“军事化的帝国”这些都是在轻小说中大量运用的设定,而这场架空战争最有可能有明确的所指的,应该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
而《笑容的代价》一开始最引人设定应该是,应该是两位女主牵着的手,以百合为最主要的卖点。
而非常不巧的是,因为很多年轻的观众熟悉二十世纪之后都是以主人公视角展开动画,甚至还乐于代入百合动画的男性角色——约书亚,去看待这个故事。而因为要让作为真正的主角觉醒,这个男性角色在第二集就英勇牺牲了。
我大致统计了下,在《笑容的代价》的2377条短评中,“约书亚”出现了36次,“男主”出现了150次,而“公主”出现了161次,“女主”出现了91次。
由此可见,即便是现在剧情已经到了第11集,而约书亚是第二话下线的,但是做出评分的观众,似乎更加愿意以一般的“男主”这种情绪化的交代,去理解这个故事。
但……从各种预告上看,这是一部百合向的作品啊,你们怎么试图代入你理解的男主的视角,你也没有办法泡到里面的妹子啊!
反战动画“粉饰战争”的质疑
虽然左翼的问题,其实是日本政治文化的一个大的问题,会在很多作品里面看到这种题材的作品。
《终极的炽天使》里面的“关东军”才是左翼文化的表现
作为《笑容的代价》的两个编剧猪爪慎一和村越繁。虽然并非早期那经历过战争的第一批日本动画制作人,但也绝非是很多观众所认为的不带脑子的编剧。
因为《笑容的代价》是用双线叙事的解构的,在第一话总起之后,分别开始讲两位女主角王国的优姬公主和帝国士兵斯黛拉,基本上一集换一个叙事的角度。
第二集在温室中长大的优姬公主因为青梅足马约书亚的死亡,意识到了战争的存在。
第三集时常摆着虚假的笑容的士兵斯黛拉与小队队长执行潜入王国的任务,意外通过一群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少年们获取了王国的信息。帝国高层要求小队炸毁王国培育植物的研究所,小队队长和斯黛拉出于同情在救下了本来应该被爆炸波及的少年们。
其中因为第三集中,就帝国作为战争主动的一方且有优势(如果代入王国的视角,即是战争的发动者,侵略者,但是因为地图上一些细节和王国移民的设定没有交代清楚,不可以下这个决断。)作为帝国军人的小队队长和斯黛拉救下这些少年是不是伪善,是不是编剧在粉饰战争也进行了一番的探讨。
第三集作为关键在短评中都出现了51次。
当然同时也因为《笑容的代价》是bilibili独播的动画,特有的弹幕环境,也为这部分剧情带来了很多的质疑。
作为一个双线展开的故事,两线分集的故事,依然会有观众保持着单一的观看视角,天然代入“被伤害者”的视角,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动画篇幅的问题,《笑容的代价》其实并没有特别详细去描写战争,而是将这场战争场景拆分,通过人物经历去刻画战争所带来的伤害。
人如果开心就会笑,而当人要为笑容付出代价的时候,自然就是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