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我想说:你有毒,我有解药

周末和闺密聚会,话题不知不觉就聊到了育儿方式,然后大家将完美的育儿理论与自身的现状一联系,毫无例外,都牢骚满腹。

面对父母我想说:你有毒,我有解药

有的是让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但不满意老人对孩子的各种宠溺;有的是让公婆帮忙带孩子,除了看不惯老人的育儿方式甚至生活方式,还头疼婆媳关系。

放眼望去,有了孩子以后,周围人的生活好像都陷入了一个逻辑怪圈:上班没人带孩子,又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保姆等“外人”;让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婆帮忙带,却又对他们各种抱怨。以前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仿佛是父母皆“有毒”。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说:“有很多家长,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类家长被称为“有毒的父母”。而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

面对父母我想说:你有毒,我有解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权威,我们从小受的美德教育就是“父母之命不可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遵循中国传统长幼尊卑制度的父母,和渴望西方自由平等的孩子相处时,产生冲突无疑是在所难免的。豆瓣网上曾经有一个“父母皆祸害”小组,组员一度达到12万人,年轻的一代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湖南卫视今年也推出了《少年说》节目,很多青少年公开控诉自己的父母;我们发微信朋友圈时,常常会默默设置,不让父母看到我们充满负能量的动态更新……

风靡全球的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将几乎最完美的原生家庭模式呈现出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与原生家庭的冲突几乎是普世的。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无论文化差异如何,都会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以一种相差无几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一方面,正如心理学专家武志红所说:“家长经常想象出一个孩子,拿这个想象的孩子去要求一个真实的孩子,如果真实的孩子不像他幻想的那样,他就会折腾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当孩子感觉自己的原生家庭与理想的生活环境相差太远时,他就会条件反射地表现为:要么投降,要么叛逆。

面对父母我想说:你有毒,我有解药

这种叛逆在青春期表现得尤甚,它更多地表现为不满足于父母对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美国电影《伯德小姐》,这是一部讲述青春期与原生家庭的电影,其中的女主角克里斯汀和母亲因为生活习惯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各种分歧,她甚至拒绝使用父母给她起的“克里斯汀”这个普通的名字,要求所有人叫她Lady Bird,她希望自己像鸟一样能够自由高飞,她叛逆、张扬的青春在与母亲的一次次争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很多人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父母留在我们体内的“遗毒”隐隐发作。

既然我们如此不满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如此“有毒”,那为何我们成年后,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家庭和孩子,还要让我们的父母继续“祸害”我们的下一代?

或许,这就是苏珊所说的“巧妙的操纵”。

苏珊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指出:“还有一类控制,它比直接控制更加细微和隐蔽,但同样极具破坏力,这就是巧妙的操纵。”而操纵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常见模式,它经常存在于亲子关系中。

许多父母把子女当作能力不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小孩子对待,以此达到控制子女的目的。苏珊举例说,有一种常见的操纵型父母是“帮手型”父母,他们对成年的子女不会放手不管,相反,他们会经常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对子女的操纵常常表现为诚意十足但根本不必要的帮助。甚至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子女的控制愈演愈烈,因为他们需要子女永远的依赖。比如,秋风一吹,“妈妈就喊你穿秋裤”,在他们面前,我们总是小孩,甚至根本不能独立生活。他们用无微不至的关爱织出一张温暖的大网,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包裹着我们,让我们感觉生活密不透风。

面对父母我想说:你有毒,我有解药

同时,孩子也会操纵和利用父母,许多子女把父母当作有求必应、无所不能、一切要围绕自己转的召唤神兽。在现实生活中,与“帮手型”父母相对的,还有很多“啃老型”子女。他们具有谋生能力,但在父母面前,似乎永远是那个需要索取需要被照顾的孩子,衣食住行全要靠父母无偿资助;他们甚至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独立存在的独立个体,“长大不成人”是这些人的共同特征,心理上没有断奶的“妈宝男”“巨婴男”比比皆是。

于是,在这种巧妙的操纵下,就产生了之前所说的“逻辑怪圈”。很多人不满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又无力摆脱。据说,亚弥希族有“逃离家庭”的传统,即该族人在青少年时期可以离开自己的原居住地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经历之后再次选择是否回到自己的家园。虽然我们没有亚弥希族人这种出走和重新选择的自由,但就像克里斯汀最终还是选择了父母赋予她的这个名字,与母亲和解了一样,我们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与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

面对父母我想说:你有毒,我有解药

苏珊的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祛除体内“遗毒”、与原生家庭和解的一粒解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理智看待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正如豆瓣网友在该书封底的推介词中所写的:“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毒素”之后, 我们“阻断毒源”,自我“疗毒”,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尽管如今科学育儿的理论比比皆是,但我们应该掌握的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如何为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我们凭感觉和本能去尝试。正如我们的父母充满了各种不足,没有父母是完美的,原谅并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的下一代不完美。

面对父母我想说:你有毒,我有解药

如今,当我们面对“有毒”的父母,我们可以坦然地说:你好毒,但没关系,因为——

我有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