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语言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它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作为交流的基础,从识字阅读的学习到书写说话的艺术,覆盖范围至广,蕴含内理至深。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而对于以某一语种为专业的人来说,这个词语又将与无数专业名词相关联,语系、语支、屈折语、黏着语……这样或那样的概念总有它独特的魅力

那么说到方言学,你又会想起什么?

“乡音不改,传统犹在。”

街巷里冰箱彩电洗衣机吆喝声抑扬顿挫,早班的公车地铁上播报的腔调听不大懂却别有风味。关于音声的记忆往往最真实,通过它们所进行的信息回溯也最是便捷。

在中国,目前相对来说较为认同的是将方言分为以下7种,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话方言、闵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七大方言区地图

而此之外,印度作为世界上方言最多的国家竟有1600多种方言。关于“苏格兰口音”的吐槽在网上掀起热浪,“关西腔”成为各大日语剧目的宠儿,好像看不见几句相关调侃就总感觉差点什么。

我们习惯了吴侬软语和秦腔硬调,但外面的世界还有更多精彩纷呈。这次,我们将以日本关西方言中的大阪方言和京都方言为例,从方言学的角度带你领略日本语言文化的内涵。

剪不断理还乱的东西纠葛

方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方言的学科。现代标准语言大多是在民族发展之中从各个方言里“人为”独立出来的语言。

狭义的方言学指的是对地域间的语言差异进行研究,广义的方言学则还包括了对特定社会群体的相关调查,与社会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维持着地方社会的正常运作。

日本的方言学史其实并不算长,直至江户时代,对于方言的研究仍被归为其他学科领域的附属。而方言学作为独立学科被真正确立下来已经是明治时期左右的事情了,为了制定标准用语而进行的方言信息采录调查,竟成了日本方言学研究的首次数据资料。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东京话先是在标准语政策中作为标准语基础被确立了下来。随着明治5年开始推行的全国小学教育、国语教育迅速巩固了标准语的地位,东京方言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之后,明治政府对方言和民族都做了认定,现今的日本方言大致可分为琉球方言和本土方言,本土方言又可分为东日本方言、西日本方言、九州方言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同样的建议

东西方言间的纠葛其实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关西方言主要是特指京阪神(京都、大阪、神户)一带的方言,其腔调是于江户末期因受到京都、大阪地区口语的直接影响形成的。如今多为近畿出身者及附近居民所使用,是目前日本除标准语外影响范围次广的方言。

明治维新后,东京成为日本新的首都,在自身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关东地区带来了新的光耀。关东方言以东京方言为典型代表,政治因素引起的地域地位变化也促进了方言地位的变化。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新的时期为关东地区带来了快速的语言发展,但也使得东西方言间淌下了一条鸿沟——关西腔自古保留下来的古语和发音在关东腔中鲜有体现。无论媒体播报还是学校职场,标准语活跃在所有正式场合中。对于注重礼仪的日本人来说,标准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与学识。今日,我们的日语学习——或者说大多数外国人的日语学习,都是从了解标准语开始。

我们对关东方言并不陌生,那么,对于关西腔你又知道多少呢?

先来看看大阪方言

地味の大阪弁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关西腔明明是日本使用频率次高的方言,却总是被人吐槽

举个例子,在日语中,人们的语气表达主要体现在词尾(类似于中文中哟、呀等)。而在方言之中,一样的词却在语气上有很大的区别。比如あのね(anone)一词,它在东京方言中常作为小孩子和女性撒娇时的开场白,相当于汉语当中的“那(nei)个……”,一般不能对目上の人(长辈、上司等)或在正式场合中使用。

而什么场合都用的大阪人民却表示: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あのね是敬语啊……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那就是要表达亲切、尊敬的时候用嘛~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东京上司:一听就来气!

大阪人给人的印象其实也正像他们对待あのね的态度,随性而乐观

从方言学的角度来看,研究方言一般从音韵、词汇、语法出发。学者彭飞将大阪弁的特征归为以下几点:

1、发音听上去更加柔糯

“走鼻音”是关西腔在音韵上的一大特点。明日香为人熟知的那句“あんた、バカ。”(你!混蛋!anta bak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也正是因为“走鼻音”的特点,大阪方言在东京人看来简直是土味的代名词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搞笑艺人的偶像组合???

日本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吉本兴业”就在大阪,正由于大阪口音诙谐幽默的特点,搞笑艺人或相声演员经常选择在演出中使用大阪口音来增加演出的趣味性。甚至在小说、漫画、动漫里,也时不时出现大阪腔调的代表选手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大阪方言代表选手——服部平次

服部平次被认为是动漫作品中大阪男儿的典型代表,他常常被调侃怪盗基德之所以不模仿他是由于大阪腔太难

从音韵上来说,大阪腔调的重音和语调与东京方言也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从江户时代就保持着互相影响的状态,现在的差异应该已经是磨合之后的结果了。

2、语意更丰富,表达更委婉

日语是一门暧昧的语言,而大阪方言虽然一直被认为具有很强的“商人气质”,但反而拥有更多的委婉表达,更加注意在待人接物时对对方情绪的照顾。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3、对于食物名词的使用与其他方言出入较大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大阪の食い倒れ”(食在大阪)

正如“食在大阪”所说,大阪有着发达的餐饮业,大阪料理也因其独特性有着自己的牌坊。

大阪饮食文化在方言中的体现则在于与其他方言中同类词语相比形容食物的词汇量更加丰富,同一料理,不同叫法;同一叫法,使用的频率也不尽相同。

4、惯用习惯不同

大阪人一般会选择使用おおきに(ookini)来表示感谢,而不是标准语中的ありがとう(arigatou)。同时,おおきに除了表示感谢之外,还有很多意思,相当于标准语中的大いに、大変、とても等。在表示道歉时,可以说おおきに、すんまへん(ookini sunmahen)。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大阪人不仅喜欢走鼻音,他们也喜欢在词尾加上へん(hen),据调查,大阪人使用え段加へん(行けへん)和あ段加へん(あらへん)的频率相对较高。

5、不断变化更新

正如前文所说,江户时期起大阪方言就受到了东京方言的影响。这种动态的交流持续到了今日,尽管两者互相瞧不起对方,但大阪方言中一直不乏东京方言的身影,东京方言也持续在收录着大阪方言的词汇。

除了对“外来语”的收集,仍不断有新词汇被创造出来,原词汇被赋予新的意味,大阪方言在长期发展中也不断再调整着本土词汇。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

对于留学生来说,正因为在学校一直接受着标准语教育,踏出学校,如果不稍微了解一点大阪方言,留学生活将会难上加难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为了更好地与人交流,Lux也建议大家不妨多了解一点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何尝又不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呢?

方言不够,“京都”来凑

如果说大阪方言柔糯,那么京都方言就胜在一个“慢”字。慢就是优雅,慢就是底蕴,慢就是京都。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雨の京都へ

从公元794年恒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理所应当的,京都方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作为日本的标准语通行。即使是镰仓时期武家政权确立和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京都的地位也从未动摇过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相比起适应了近代社会的东京方言,京都方言保存了更多的古语也更具有传统底蕴。所以京都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对自身地域文化的自豪感,除了认为东京方言浅显,他们也认为大阪方言粗俗野蛮。(你们京都方言和人家大阪方言可都是关西方言啊!)

在京都人眼里,大阪方言是这样的: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虽然我们听上去像哦,但是我们就是要高贵一些哟√

大阪人是这样的: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有一句说一句,大阪大妈对豹纹的偏爱确实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甚至之前还专门拍了一部电视剧: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而在大阪人眼里,京都方言似乎蹭不上“京都”的热度: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局外人眼中的京都人与大阪人: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是自说自话还是确有非凡格调呢,我们不妨把视线放到方言本身之上。

京都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语速缓慢柔和,其长音拖得尤为讲究,敬语的使用更是凝聚着日本传统文化中日本人对“礼”的态度。比如,在标准语中,野读作ノ(no),但在京都弁里却拖长了一拍:ノー(noo)。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敬语里最为人知的就是はる(haru)的接续了,它相当于标准语中的なさる(nasaru)。这个词语由于在京都的使用频率极高,后来就发展成了“万物皆可はる”——何をしてはるの?(你在干嘛呀?)

其实大阪方言里也会用到はる的接续,而上文提到的“へん”在京都方言中也不少,不过是在具体的接续方式上有所差异罢了。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万物皆可はる・へん

另外,お・・・やす”(o...yasu)、“どす”(dosu)、“よし”(yoshi)等敬语表达也常常出现在京都方言中。

京都人对かぁ(kaa)也十分执着,经常在句尾加上它。电视剧中的舞妓就常常这样讲话,这大概也是文化的一种象征吧。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笔者认为,京都人对于京都方言的自信更多来自于对于京都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的自信,这当然不是忽视京都方言的内涵,但从各方面来看,京都方言给人的加分印象大多都与文化因素相关。

京都方言,说的是一种文化气质

1963年(昭和38年),日本在广岛县东广岛市设立了日本方言研究会。该研究会在日本学术界的支持下主要以讲座和报告会的形式传递着学术信息,不过从官方网站公示信息来看,他们的学术报告活动已止步于2015年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还有这里

不得不说这是十分遗憾的,但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网络信息传递造成的一次误会。他们一定还在某个地方,对着流淌着热血的方言文化进行着孜孜不倦的解读

日本语言文化:关东关西,各有腔调

中国方言使用情况亦不容乐观,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不免矫枉过正。塑料普通话,逐渐变成了塑料方言。

“你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方言啊!”老师在第一节课这样跟我说道。无论是东北话还是台湾腔,无论是魔鬼温州话还是港剧广东话,谁又说可以说谁地位,谁又能否认谁的文化意义?

官话论道理,方言论气质。官话话公事,方言侬情长。无论是中国方言还是日本方言,它们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都一刻不停地推动着社会发展。而作为方言使用者的我们更应该明晰方言的重要性和价值,研究它、重视它、发展它、传承它。为方言倾心的分秒片刻,别忘了我们对方言的使命。官话不是唯一,语言并无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