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明星丁克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敢生孩子?
因为大家更谨慎了。
不再把孩子当物,而是把孩子当人。
当工具,就会随便。
当人,就会敬畏。
你会想,“我能否照顾好,养育好?能否给予他幸福而非苦难?”
这样一忐忑,就犹疑了。
一犹疑,晚育族、丁克族越来越多。
朴树是出了名的文艺青年。
高晓松说,当年自己没钱,向朴树借,朴树就说了两字:“多少?”二话不说,借了。后来朴树也没钱了,要他还,也是两字:“还钱!”
这个细节很能恰如其分地说明他的性格——
图省事,怕麻烦。
不玩虚的。
很自我。纯粹,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用张岱的话说,这就是痴人。
这种人,会很真,不流俗,有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你们玩儿你们的,我活我的。别想绑架我。你们那些大词,自己打包带走。我只随心而为。做真我,过小日子,玩音乐。
所以他活得更内外合一。
2014年,他在一档节目中,谈到自己的育儿观,说:“不敢尝试做父亲。”因为对世界没有信心,对自己也没有信心。
前不久,他又参加一档节目,谈及不要孩子的事,说:“怕孩子受苦。”
生存的底色,就是苦难。
东渡是苦,西行是苦,南征是苦,北战也是苦,呆在原地苦,上天入地苦,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都是苦,躲避苦,迎敌苦,匍匐前行苦,临渊羡鱼苦,椽木求鱼还是苦......
众生皆苦,无人幸免。
廖一梅在《琥珀》中写下这样的台词:只有在痛苦中,我们是平等的。
这么苦,怎么办呢?
钻又钻不回去,只有厚颜无耻又死皮赖脸地活着。
我们没得选择。这是命。
但孩子呢? 他们也必须接受没得选择的命运?
朴树说:“我不忍心。”
要是孩子受不了怎么办?要是他不愿来怎么办?他选择不替孩子作主。
当年参加笔会,一个知名的散文家,40多岁,男的,生得俊逸,曾在某一个自省的时刻说:“等我女儿长大了,我会向她道歉,告诉她,对不起,请原谅我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带到人世间。”
他是爱孩子的人。
可是,他仍然无法肯定,自己成为父亲的选择,是一种成全,还是一种自私。
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里也讲过相似的事。
当年她生小布谷,朋友问她:“为什么你要生孩子?”
刘瑜说:“为了让人生更完整。”
朋友说:“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
刘瑜一惊,继而承认,是的,生孩子就是自私的,她甚至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
所以她说:
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
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能够承认这个想法,已经是自由且自省的大人了。
现实的利益、精神的抚慰
这种心态,当然不能算无私。
而这对于孩子,也是一种无形绑架。
我能做好父母吗?我能面对种种未知的情况吗?”
之前周迅在《金星秀》里,也谈过类似的话题。
她也是不敢。
不是现实的不能,不是条件的不允,也不是心性的不欲,而是理智的不敢。
不敢负责孩子的一生。
不敢保证他的到来,是一个祝福,而非一个诅咒。
不敢保证自己能甘心、耐心且细心地,在几十年间,永不退休、不下岗、不下班地,做好母亲的工作。
所以,她选择再说吧。
我非常能体会她的感受。当你越了解生命,越看得见他人,就会对生育越恐惧。
这种恐惧,源于对生命真正的敬畏。
虽然明星日进斗金,资源也厉害。随便叫得出名字的明星父母,如李湘、林依轮、黄圣依,儿女上的幼儿园,都是几十万一年的学费,甚至对外还还没有名额。不少明星的孩子,不到12岁时,就能与斯皮尔伯格英语对话,翻译剧本,做女主角参加话剧演出。
这样的成绩,没有资源的铺设,是不可能成立的。
普通人眼中的理想上限,就是他们的生活下限。
然而这样的黄金起跑线,为什么有些明星还是不生一个孩子放在那里,让他开始起跑?
李健的意思是,既然孩子来了就要跑,不如不来。
拥有类似观念的,娱乐圈里一抓一把,遍地开花。
梁朝伟、刘嘉玲打一开始,就决定好了不要孩子,因为责任太大。
叶童膝下无子。
周慧敏和倪震一直不怀孕。
郑伊健选择不要孩子。
杨丽萍拒绝了做母亲的权利。
刘晓庆63岁,一直没生娃。
葛优年过花甲,还是铁定了心做丁克。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丁克家庭数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超过10%的育龄夫妇主动表示将选择不育。
而这些家庭,以高收入、高学历的家庭为主。
原本最该要孩子的人群,纷纷选择了no,和stop。
因为他们知道,生命不是原地跳远,它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孩子要用一生来比赛。太累了。那,还不如别比了吧?!
吊诡的是,一些收入低的底层家庭,却成了生育大户。
这就是一个行走的黑色幽默了。
《蠢蛋进化论》也讲过这种现象。
因为认知能力高,探向世界的触角长,懂得生育的责任,和生活的海量乐趣。高智商人群对生育的兴趣一直比较淡薄。
而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生活乐趣少,希望少,生育反而成为改变命运的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投资。
于是有人就觉得:“越丁克,越幸福。越生育,越贫困。”
这当然是矫枉过正的。
那些有能力幸福的人,无论生育,或者不生,都会幸福。
比如李银河和王小波,对世界充满热忱,也充满创造力,“就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糖罐,一点一点地舔,看生活到底有多甜”。
这样的夫妻,生一个小王小波,或一个小李银河,我相信,都会活成一首画在五线谱上的歌。
而没有能力幸福的人,如你我身边那些无法自立、自强、自我负责的张三李四,他们生孩子,或不生孩子,都会陷入无尽的愁苦。
也就是说,丁克不是一种原因,也不是一种结果。它只是一种选择。
在这种事上,没有政治正确的言论。唯一正确的,是你要作自己的主,也要有能力作自己的主。
一个70后的朋友,丁克族,很潇洒,但他说:“不要学我,因为每个人的选择,都不是一个单一的‘我愿意’。”
任何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现实体系在支撑——经济能力,心智能力,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房子,职业,时间......每一点,可能都和你我的不同。
所以,他的选择,是基于他的现实。
你的选择,也要基于你的生活。
也就是说,你在做决定时,不要参考他人,要综合你的条件,去寻找一个最好的方案。
决定之后,就不要再后悔。幸福当然好,不幸不要赖。享受一路花开,也迎接生活欻欻乱射的子弹。
就像王潮歌在《别躲》里说的,一个人不躲,不怨,就会变得很自信,也会很自尊。不讨人嫌。不拖累他人。所以她家庭和睦。
我们总喜欢指点他人,运筹帷幄,恨不得为天下人作主。
人数多的,排斥人数少的。声音大的,看不起声音小的。到处都是偏见,到处都是自以为是的评价。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哲学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你的桃花源里声色犬马、刀光剑影俱全,他的桃花源里曲水流觞、落英缤纷,你要理解与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