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医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做: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effect),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患者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这个现象无论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令仍未能完全理解。

也就是说,这个药,其实吃下去一点用都没有,但是患者并不知道。

他们相信这个药是有用的,于是身体产生了积极效应,加速了病痛的痊愈。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医学领域,现实生活中也有。

现在的APP里面,有很多安慰剂按钮。

所谓安慰剂按钮,就是指除了提供心理安慰没有任何实际功效的装置、设计。

你比如我们用Windows 系统的时候,当你传输文件,会出现一个进度条。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其实,这个进度条,和你文件传输的进度,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为了让用户耐心等待,微软的设计师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界面,安抚用户的情绪。

再比如我们常用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不仅仅能用来识别二维码,还可以用来识别街景地图。

就是你打开扫一扫界面,对准你所在的街道,微信会告诉你你在哪里,给你一张地图。

听起来这个功能的作用是通过人工智能识别了你扫描的街道风景,然后用大数据进行运算。

很高大上有没有?

但是其实,这个功能和扫一扫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你手机后台的定位系统。

不信你看。

范师傅打开自己的微信扫一扫,选择“街景”。

但是扫描的目标是范师傅自己家的大肥猫。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结果呢?微信在2秒后,还是给我显示了我家附近的一条街道。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大肥猫:喵喵喵?我怎么定位的街道?

类似的功能在微信上简直不要太多。

当你在飞行模式,也就是断开了4G和Wifi的情况下选择打开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微信依然会给你一个绿色的打开进度条,只不过进度条读到最后会告诉你网络不好,打不开。

这个功能和微软提供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微信,一些其他的APP也是这样。

我们登录一些APP的时候,会弹出一个广告界面。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在这个页面的右上角,有一个跳过广告的选项。

看起来很贴心对不对。

但是其实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

这个跳过广告的选项设置得非常小,你想用手指精确地点到它本来就很难,往往会导致你不小心按到选项的外面,反而进入了广告。

而就算你精准地按到了这个选项,你依然花了一秒钟的时间。

在这一秒的时间里,你还是看了广告。

现在我们的手机里,已经不怎么用短信和家人朋友联络了。

短信这个模块,主要用来接收各种验证码。

但是我们常常接到一些垃圾短信或者广告短信。

这些短信在说了一大段你不想听的广告之后,告诉你,回复"TD"可以退订。

但是实际上呢?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在欧美国家,电梯也是一个骗人的地方。

欧美国家的电梯里,关门键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你按不按,门都会在3秒后关闭。

但是这样一个按钮的存在,降低了电梯使用者的心理焦急程度。

安慰剂按钮,今天又骗了你多少回?

至于我们国家的电梯,有的是切实有用的关门键,有的则和欧美一样。

这种安慰剂效应,有的时候也被用来骗取钱财。

比如在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的地方,会有一些江湖骗子打出一个旗号。

“包生男孩,生女退款”。

然后给你开一些吃下去不会出人命的药方。

你如果生了男孩,那么就是他的功劳了。稳赚一笔医药费,还落了个“神医”的名声。

如果生了女孩,他退你钱就是了,一分钱不亏。

不要以为这招只能骗没文化的人。

据说,这招后来被某些学校学了去,开一个辅导班:四级、雅思、托福、考研包过,不过退款。

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安慰剂来骗人的伎俩。

安慰剂,本身是一个好的设计,但是有些人用它来帮助别人缓解情绪,有些人则用来给别人的生活增加烦恼。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看起来很方便,但是其实没卵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