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美丽人生中为了孩子欣然赴死的父亲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难以抹去的黑暗篇章。相信每一个看过二战题材的电影的人,都知道那一段残忍的历史。德国纳粹疯狂的虐杀犹太人,甚至连小孩子也不放过。不管是《辛特勒的名单》,《美丽人生》,还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一袋弹子》,都讲述了那一段令人不忍回味的历史。下面,要跟大家推荐的也是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豆瓣评分8.4分,但却只有1000余人看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冷门佳作。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芬妮是一名犹太人。就在前不久,她的母亲把芬妮和妹妹送到了儿童救助站,并向芬妮承诺她们终究会再次相见。在离开母亲的日子里,芬妮不仅担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还一直跟母亲保持着书信上的联系。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但是没过多久,母亲就再也不回信了。妹妹问母亲是不是把我们忘了,芬妮生气地把妹妹推到一边,一个人跑了出去。也许母亲,已经被纳粹逮捕了。芬妮不想去相信这一切。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芬妮和妹妹住的儿童救助站虽然比不上原来的家,但是比起集中营,可就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就在芬妮以为可以继续住在这里的时候,救助站被人告发了。芬妮和其他的孩子不得不再次转移。她们先是被送到了意大利,在那里呆了没几天,就被告知意大利已经退战了,这里马上就会由德军来管理。为了能让孩子们得到一线生机,救助站的福曼太太决定带领孩子们逃往中立国瑞士。就这样,芬妮和其他孩子们的生死大逃亡就此展开。

在这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很多危机。负责带队的大男孩因为害怕临时逃跑了,芬妮不得不担当起带头的重任;乘坐的火车轨道被炸断,孩子们不得不中途下车;逃跑转移的时候,被德军发现,所有孩子都被逮捕了;曾经给过芬妮妹妹娃娃的阿姨出卖了孩子们,说出她们都是犹太人;德军拿食物威胁孩子们,逼她们说出接应人的名字......但是在见识了许多的丑恶和死亡之后,孩子们依旧保持着最原始的天真与善良。这一点比起那些屈服于纳粹的大人来说,真的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最后,孩子们终于到达了瑞士的边境,她们躲过巡逻的德军士兵,并穿过铁丝网,向着梦想中的国度拼命的奔跑。她们跑啊,跑啊,跑啊,终于跑到了德军的子弹的射程之外的地方。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随后就是一头栽倒在地上,望着自由的蓝天,泪水情不自禁的留了下来。她们终于可以活下来了。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这部电影叫《芬妮的旅程》,全片都是以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有人曾说,儿童视角的战争片要比成人电影的战争片更加令人难受。因为儿童是天真和纯洁的,他们并不像大人,知晓这个世界的残酷和丑恶。

就像电影中有个小女孩问她的同伴:“我们真的是犹太人吗?如果那么糟,我们就别当犹太人了。如果不当犹太人,我们就能离开。”

可是小男孩说:“对,但我们不能不当犹太人。”

面对女孩再次问出的“为什么?”,小男孩没有回答。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身为一名犹太人,并没有错。错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就像那个逃跑的大男孩,他也没有错,因为他和孩子不一样,纳粹的恐怖已经深入他的脑海。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芬妮的旅程》是由二战真实历史改编,由当时的犹太人幸存者芬妮·班·艾米亲口叙述。她和三个妹妹在二战中存活了下来,后来回到了法国,但却再也没见到自己的父母。而片中的儿童救助站其实是是一个法国犹太人救援组织。从1938年到1944年,他们从纳粹手中拯救了数千名以犹太人为主的孩子们,并把他们送往意大利、瑞士、美国等国家。

像福曼太太这样拯救犹太孩子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保护孩子的福曼太太

也许你会感慨,这些活下来的孩子将永远失去亲人。但他们已经是几百万犹太孩子中的几千名幸存者了。相比于那些再也看不见明日的孩子们,他们实在是幸运了太多太多了。太多的危险,他们都逃了过去,还有那么多良心未泯的大人不经意间的帮助。

豆瓣8.4分,12岁小孩带领一群小孩逃离德国纳粹,感动全世界

这一切的经历都将成为他们的财富,此后的人生再绝望,也不会胜过死里逃生的喜悦。幸运始终与苦难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