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人生如戏 不靠演技
汉宣帝刘询,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抱歉,被郭德纲拐跑了。)一个非著名皇帝。至少跟他的曾祖父汉武帝相比,知名度要差一大截。但论起一生的精彩程度,他的曾祖父可就远不如他了。
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刘询出世,当时他叫刘病已(当皇帝之后改的名)。作为汉武帝的嫡长曾孙,他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谁料,赶上了“巫蛊之祸”,从祖父往下,身边亲人全部遇害,唯独他逃过一劫。可他当时只是一个婴儿,虽然躲过一劫,但亲人尽数遇害,无人照料,凉与不凉,只是时间问题。这时,一个神秘人出现了。他像小询询的保护伞,悉心照料他的一切。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杀劫再至。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他住的地方)。当朝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在其他地方,还有天子的标志。眼看小询询在劫难逃,保护伞再次发力,帮他挡下了这波伤害。如此命好,何人能敌。
有人说,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此言不虚。如果你正在大展宏图之时,突然碰上个天有不测风云。比如周瑜,长得帅,多才多艺,娶的是美女,让曹操无比忌惮,手握大权指点江山。然后,挂了。徒留后人一声叹息。当然,运气这个东西,不能想得太狭隘。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运气也一样。大难不死的小询询,就没闲着,他一直在准备。他学习好,但不是书呆子,他喜欢搞娱乐活动,出门旅游,广交朋友,访查民间疾苦。这些经历,为他日后从政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字忍,千刀万刃心滴血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无子驾崩。换了个昌邑王来干皇帝,结果大家不满意,又把他给废了。这时,霍光的老部下太仆杜延年,向霍光推荐了已经十八岁的刘询。于是,屡经大难而不死的刘询,走上了大汉帝国的顶峰。看起来,幸运之神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孤儿,还是很眷顾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登上顶峰的人,在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候,那叫一览众山小。但要是掌控不了,那就叫高处不胜寒。刘询同学显然很冷。冷空气的源头,就是霍光。这个靠着异母哥哥霍去病的栽培上位的人,因为二十年中没犯过一次过失,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这是一个稳健到可怕的人。
昭帝时代,他一步一步独揽辅政大权,而昭帝又十分信任他。等到了刘询接班,朝廷可以说就姓霍了。不然昌邑王不会凉那么快。刘询是害怕的,还因此诞生了如芒在背的成语。霍光,就是他的芒。但霍光感激汉武帝的知遇之恩,并没有想让天下都姓霍。所以刘询选择了忍。
爱妻被霍成君毒死,他忍下了。霍光专权,他忍下了。霍成君要当皇后,尽管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他还是忍下了。前人讲: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为常人所不能为。所谓忍字,刀刃加于心头。但刀不落,它只是随时处于可以要你命的状态。让你整日活在死亡的恐惧之中。但再艰难,只要还活着,就得忍下去。这就是刘询的状态。
称帝之前他誓要发妻许平君做皇后。结果就是这一个不忍,将妻子推进了死亡的深渊。他明白了,他是皇帝,不是常人,在霍光倒下之前,他不能任性,只能忍。
成也重情,败也重情
六年之后,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挂了。终于熬出头了。杀妻之恨,专权之怨,再加上,霍家的不肖子孙还想造反。不搞霍家,那就没天理了。霍氏族灭,株连数千家。霍成君被废,十二年后自杀。
按说,刘询应该会像伍子胥那样,把霍光拉出来,鞭个尸,让他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但他没有这么做。还让他进了麒麟阁,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只不过,书写名字的时候,只称霍氏,不称霍光。虽然霍光让自己如芒在背,虽然霍光专权,但霍光为国尽心尽力,劳苦功高,又何必太过苛待?虽然妻子被霍成君毒杀,但冤有头债有主,女儿不地道,又何必都算在老爹头上?算了。
说算了的刘询,是个很重感情的人。许平君不当皇后,他也不当皇帝。明知太子有问题,只是因为他是许平君的儿子,不忍废黜,还是将太子扶上了帝位。为了你,倾尽天下,又有何妨?今生今世,你我虽阴阳两隔,但我们的儿子还在,我会让他继承我的位置,即使他不太称职,但没关系,我可以给他机会,我可以栽培他,只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儿子。相信许平君,足以含笑九泉了。
对于保护他活下来的保护伞,之前毕竟还小,不记事。直到他亲政之后,才了解到了童年之事和恩人的名字,丙吉。于是,他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在那个时代,只有立下军功的人,才能封侯。不然汉武帝何必让自己的小舅子吃苦受罪出去打仗?
对于敌人,他心存仁心,客观公正,有功的绝不抹杀,所以霍光依旧高居麒麟阁功臣之首。对于妻子,他情深义重,虽然因为霍成君而遗恨千古,但他把全部的爱,都转移到了儿子身上,也算是对亡妻的告慰了。对于恩人,他有恩必报,重赏重用。事实证明丙吉也不是吃素的,工作能力没得说,可谓君臣遇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几乎不可能会有刘询那样的际遇。然而,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仍能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仍能无怨无悔地忠于曾经的爱情,仍能以一颗赤子之心从容生活。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他人如沐春风,让自己心有平静,处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