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人们常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先从走入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开始。但要了解旧上海这座城市的风情,要从走进旧上海美人们开始。旧上海美人们,从弄堂走入高阁,从窄巷走上高端社交场,再走上镁光灯舞台。她们经历过旧上海的正反面,既有光鲜明艳又有敏感苦闷,她们连在一起就是一部上海风情史。就像金宇澄的沪上小说《繁花》中所写的那样:“一个女人,越是笑容满面,欢天喜地,一翻底牌,越是苦,一肚皮苦水。”而正是这样平淡的一句话,却成了旧上海美人们一生的谶语。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情深深雨蒙蒙》中的依萍 -

上海美人

旧上海滩,一直有着约定俗成的“十大美人”榜单:阮玲玉、胡蝶、周璇、张爱玲、潘玉良、王人美、上官云珠、黎莉莉、龚秋霞、秦怡。

阮玲玉

若说在这十大美人儿里谁生的最标致、最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桃子心中想到的第一个就是默片时代的女王阮玲玉。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默片时代的女王阮玲玉 -

阮玲玉的美,是一种纯真的美。不同于其他名媛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7岁时阮玲玉原本只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佣,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其实是因为出众的颜值和演技)进入了影片公司,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阮玲玉 -

《挂名夫妻》是她出演的第一部作品,而这部作品似乎过早预兆了她之后的感情生活。而《新女性》,这部让她结识“才子导演”蔡楚生的电影,却成了她自杀的催化剂。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新女性》,1934 -

经历过两次失败感情的阮玲玉,曾将蔡楚生作为自己最后的依靠,当他发现这个男人在乡下已经有了原配夫人,而自己竟然是一个可耻的插足者后,她选择在1935年3月8日,吞服30粒安眠药,将生命定格在最美的25岁。

胡蝶

胡蝶曾被称为“民国第一美人”,她同样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参演者,而那灯红酒绿的上海风情也透过她的表演定格在一张张碟片中,当今人才得以回忆。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胡蝶 -

胡蝶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典型的美人形象,她留着当时上海最为时兴的手推波纹发型,明眸皓齿,梨涡动人。不同于如今大众审美中的平眉巴掌脸,她脸若银盘、眉弯似柳,这样一个女人的柔情点缀了上世纪多少男人的春梦。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民国第一美人胡蝶 -

胡蝶的传奇之处更在于她一生参演百余部影片,却不仅仅塑造了典型的上海女人形象,而且她的美跨越了阶层,无论饰演什么样的角色,自有自己的一处明媚。

后来的胡蝶,81岁于加拿大安详去世,化作了一朵蝴蝶,永远飞走了。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周璇

透过胡蝶仍留在胶片中的绰约身姿,周璇的撩人歌声就已从留声机中飘忽而出了。

周璇所演的《马路天使》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大家都是一样的苦命,谁也说不上原谅谁。”或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歌词会成为她三十七岁的生命中早早的谶语。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周璇 -

周璇并没能度过一个非常完美的童年,她辗转被寄养在不同亲戚家,颠沛流离。七八岁时开始学习唱歌,17岁便以《何日君再来》火遍大江南北。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一代歌后”周璇 -

同样,那首《花样年华》也成为了她的代表作,歌中所唱“美丽的生活,多情的眷属,圆满的家庭”或许才是她一生最期盼之事。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穿在一起不离分” -

但奈何经历三段失败的恋爱,在加之童年家庭环境的缺失,年纪轻轻的周璇就得上了精神疾病,1957年,周璇因突发性脑炎入院,后一代绝色。岁月也只能留下她最爱的音符,那些情意绵绵的片段,所幸留到了如今。

张爱玲

“生命是一件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是多少人憧憬与向往的风花雪月之地。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才女张爱玲 -

张爱玲最为人熟知的照片就是这张,她似乎面对镜头永远是那样的高傲,她永远是一个小资的少女,哪怕家道中落,她也要在学校穿着曾经家里女眷的华美旗袍,那是她对于曾经那段瞬间消逝岁月的最后追忆。

她不是民国上海那段盛产美人的岁月里最美的女人,但她当得起才女二字。她敢于说出"出名要趁早",她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部小说。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当我们谈起《红玫瑰与白玫瑰》,我们总会想起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纠葛。那样飞蛾扑火的感情,像极了每一个姑娘。她敏感,会爱一个人到骨子里,越是爱,进而越是自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她与胡兰成的爱情悲剧。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左为张爱玲设计图,右为张爱玲与李香兰 -

她写旧上海的光怪陆离,其本质却是人性最丑恶的自私、欲望。也只有她,能够写出脂粉气下血淋淋的故事,因为每一个字,都是她自己的人生。

潘玉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盛产艺术家的时代。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潘玉良 -

潘玉良是从青楼里走出来的画家,因此每当我们提起潘玉良,想到的并不是她本人的相貌,而是那些在她绘制下的新女性们。

天下美女出扬州,生于江苏扬州的潘玉良在十七岁那年就成了芜湖地界的一支名花。在青楼,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人潘赞化,潘赞化不仅赎了她的身,并且教她学习古文和绘画,这才有了后来潘玉良在数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乃至远赴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故事。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潘玉良所画裸女 -

之所以说潘玉良是传奇女画家,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敢于画女性的裸体,无论是以素描、油画还是别的形式,她从来不回避女性的身体,或许以前误入红尘的经历激发出了她更多的灵感创意。

王人美

尽管王人美有着“人美”这样的名字,但其实桃子并不是很吃她的颜emm。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王人美 -

王人美最出名的其实是她“小猫”的昵称,1934年她出演了《渔人曲》中渔家女小猫的形象。1935年,《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渔人曲》,1934 -

这部电影曾经一夜爆红,让她完成了多少民国少女的明星梦,但她依旧选择了和相爱的人结婚,回归家庭。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一个小野猫从此变成家猫。而后她的一生,也像太多旧上海的女星一样,因为时代和婚姻感情的不如意,终不能如愿以偿。

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是第一个让桃子惊艳的民国女明星。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上官云珠 -

一边惊讶于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她,一边默默舔屏。(桃子也想拥有同款睫毛!)

上官云珠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美人。在她演艺生涯的黄金时代,饰演的角色大多为阔太太或者大小姐。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工农兵”的形象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于是她丢掉了大部分工作,一有空就去看文工团的汇演,努力洗刷掉自己身上小资产阶级的情调。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桃子把持不住惹 -

后来的上官云珠甚至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一度成为新中国电影界的红人,但在文革中,这位美人依旧被关进牛棚,后不堪其辱,郁郁而终。

黎莉莉

应该有不少桃家人还记得,桃子之前写过这个中国第一位穿比基尼的少女黎莉莉。不同于同时代美人的或娇羞或妩媚之美,健美少女黎莉莉的美在于奔放和自信。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体育皇后》中的黎莉莉,1934 -

电影《体育皇后》就是导演孙瑜为黎莉莉量身定做的电影,1934年是神奇的一年,在中国散发着香水味儿的电影中,黎莉莉的清丽阳光让她一夜成名,而这部电影也成为了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年轻的黎莉莉(左) -

龚秋霞

龚秋霞不仅是上海滩十大美人之一,而且是七大歌后之一。作为民国好声音的龚秋霞,却因为形象原因只能饰演一些贤妻良母的角色。

1937年,龚秋霞与白杨、舒绣文、黄耐霜共同主演了影片《四千金》,她因此也有了一个“大姐”的绰号,但那时候的她仅有25岁,如果桃子在25岁就被叫了大姐实在是……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龚秋霞在百代唱片公司 -

多才多艺的她不仅能二十多岁就演出贤妻良母的形象,在自己擅长的音乐领域同样留下了不少明珠样的作品。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那首脍炙人口的《秋水伊人》是她的代表作,“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羹残楼静/孤燕两三声”,十二岁就加入上海梅花歌舞团的她曾经带着一副金嗓子远涉东南亚,将旧上海女性之美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蔷薇处处开》,1942 -

而她平淡却散发着梅花般微微香气的人生,就像《蔷薇处处开》这部唱片上写的这样,“蔷薇留芳,伊人难忘。”

秦怡

不同于那个时代女星的红颜薄命,从年轻美到老的秦怡一直被称为不老女神,岁月将她曾经的美艳,尽数变成了年老后的从容。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 年轻时的秦怡 -

秦怡之美,并不局限于上海美人的撩人摄魂,她的美是大气的、包容的。就如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所言:

“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95岁白发苍苍的秦怡 -

哪怕秦怡经历过不幸的婚姻、家庭暴力、儿子因文革患上精神分裂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酸楚,秦怡依旧以自己特有的从容,以自己的智慧,给自己的人生更多可能。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秦怡,从8岁美到97岁,从17岁演到97岁,桃子相信这位绝代美人,定会继续优雅下去。

上海风情

追忆旧上海的风情一直是许多作品的主题。

从《花样年华》、《马路天使》到《阮玲玉》,电影中的一代代美人们,都以上海这个大环境回忆以前的故事、以前同样美艳的佳人。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电视剧《长恨歌》中的王琦瑶,2005 -

王安忆所著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形象更成了上世纪上海弄堂女儿的代表:

“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去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每间偏厢房或者亭子间里,几乎都坐着一个王琦瑶。”

而“一群王琦瑶们”记忆中,最芬芳的味道就是雪花膏了。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雪花膏品牌雅霜 -

那是上海特有的香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不同品牌的雪花膏广告。那时女性的化妆品远没有现在的丰富,但是一盒雪花膏、一小盒口红和一瓶香水已经成了三四十年代上海摩登女郎的标配。直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买到这些独具特色的雪花膏,不少妈妈辈奶奶辈的上海人,依旧在使用这些永不过时的经典。

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上海名媛,上海太太,单有外表是不够的。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在虹桥俱乐部合影(左三起:吴靖、李祖敏、赵燕生、严仁美) -

要被称为上海太太,一定来自至少为中产阶级的家庭培养,从圣玛利亚等女校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深造。上海太太是风情的,更是独立的。她们早已拒绝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她们有着自己高雅的情趣与爱好。

无论是活跃在歌坛或是影坛的明星、毕业于顶尖学府的上海太太,还是每一位生活在弄堂里的上海女人,都是支撑起了上海之摩登的女性。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她们已经为近代女性的独立树起了自己的鲜明旗帜。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

-1948年暴雨后的霞飞路上2个外国女郎 -

上海女人的姿态自成一体,她们接受过西方的先进思想,同时从小也受过中国传统的教育,这样的碰撞,使得上海女人的摩登、乃至上海的摩登并不独立于时代环境下。

审美的多元、观念的开放塑造了新的上海,而这些在旧时光里的美人或是风情,从未蒙尘。“旧上海”更像一种滤镜般的风格,成为了多少男孩女孩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那些年夜上海风情万种的“红玫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