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美漫】国庆特刊 —— 中国的超级英雄文化之路
讲实话今天接到写专栏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一者科普性的文章的阅读量已经不如从前一样高了,再写下去无非就是把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翻出来讲罢了,针对性的文章虽然阅读量在,可难免会碰见意见相左的读者;二来国内正值十一长假,想来各位也应该都在度假而无暇关注公号。就在我为了专栏的事情抓耳挠腮之际,小莫的一句话给了我灵感:“大佬,要不讲讲国内超英文化的事情?”
的确,国内的超英文化一直是美漫迷以及超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本人不才,今天就跟大家来聊聊我所了解的一点东西。如有错误,还请各位不吝指正。
一提到中国的超英文化,不少人脑袋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超级英雄?”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社会环境基础——犯罪横行、灾难丛生、治安基础差、社会环境乱,充斥着大量的资本主义弊病。继而会有人以知乎口吻补充:“就算有了国家也不会让说出来的”然后将原因归结在以广电为首的文化部门的政策上。慢慢的这样的意见也就成了主流答案,那么事情真是这样吗?
现实中大家也辜负了城市?
并不是如此的。这个答案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于中美两国社会环境误解的体现。
美国之所以会诞生超级英雄这种文化符号,其中的确不乏有社会环境因素的体现,但如果将这一因素作为唯一因素来考虑就是在以偏概全了。首先美国的社会环境在今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即使大如纽约洛杉矶杂如迈阿密旧金山治安系数也还是有保障的;再者说来超英漫画中真正考量社会问题的作品也没有多少,大多数情况下超人或者蝙蝠侠都是在和巨型机器人或者邪恶科学家作斗争。
眼光投向国内,一方面国内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不在少数,只是主角从义警换成了人民警察而已,另一方面我国文化部门的政策也没有妖魔的那么严重(不然焦点访谈是干啥的),只要不涉及敏感话题你爱画什么画什么(《中国队长》还能在网上流传就是一个侧证)。
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社会环境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超级英雄呢?我想这可能和东西方的审美与文化观有关系。
西方文化中更多的强调自我表现,浪漫的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极大的符合欧美社会的胃口。从《三个火枪手》开始,大量反映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就在欧美文坛盛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反映美国西部的通俗牛仔题材小说和以福尔摩斯作为集大成者的侦探题材作品将这种风格更广泛的扩散开来。这一切都为超英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条件。而在东方文化中,内敛,含蓄的表现个人感受才是文化的主流。
“侠”这种一眼望过去便知道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题材自然在中国文化创作中不占主流,哪怕是《史记.游侠列传》这样史学界公认的正面叙述西汉早期侠客文化的著作也并没有以赞扬的心态去叙述郭解等侠客的事迹,而是实事求是的进行记录,包括这些人因为私仇杀人的事实。到宋朝年间的话本中虽有对太祖赵匡胤单骑冒险或是杨家将的描写,但也只是出于政治宣传需要,更多的还是以主角团是如何运筹帷幄打败敌人为主题(注意,是主角团)。到后来的明清通俗小说也基本继承了这一主题,那就是集体主义思想高于个人英雄主义。哪怕是被称为中国式英雄主义集大成之地的武侠小说,也大多是以群像描写作为特点。这样的审美观和文化思想使得要创作一个完全富有中国气息的超级英雄变成了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
尽管创作自己的超级英雄不容易,但看别人家的超级英雄我们还是在行的。1948年国内引进黑白版《美国队长》算是一个开始,其后因为意识形态问题中断了几十年之久。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国内开始大批量引进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动画或影视作品。不过其中来自美国的作品却屈指可数。笔者有印象的八十年代引进片中只有《宇宙巨人希曼》和《布雷斯塔警长》算是超级英雄作品。银屏上大量涌现的,大多数则是日系超级英雄作品。
没错,当时国内所钟爱的正是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所出品的英雄作品。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除了《铁臂阿童木》这样实打实的体现拯救世界打击犯罪这样经典英雄主义情节的作品之外,其他诸如《圣斗士星矢》、《魔神坛斗士》这样的作品并不能算是超级英雄。这类作品虽说也充斥着拯救、献身之类的情节,但作品往往并不以这个为主题。
以《圣斗士星矢》为例,前期黄金十二宫还可以说是为了摧毁假教皇撒加杀害雅典娜从而成为世界主宰者的阴谋,而到中期北欧篇就已经是以保护雅典娜为主要的中心了。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蝙蝠侠》、《超人》、《蜘蛛侠》等一票正统超英作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取代了早先故事单薄的《大力水手》等作品,用简单但不失精彩的故事设定打败了已经给国内观众造成审美疲劳的日系英雄,并拥有了可以和其后引进的奥特曼、假面骑士等特摄英雄分庭抗礼的资本。从这以后国内开始大量涌现欧美超英动画作品,像92版蜘蛛侠就在少儿频道长期作为经典动画作品而播出。
这是史上最经典的蝙蝠侠画面之一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国内更是出现了大量的超英漫画作品,但欧美超英仍然算是小众文化范畴。SLOMO等汉化组的作品甚至要去专门的论坛上才有的看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打开手机里的app就可以无障碍阅览。
国内超英文化真正开始成型则是在2011年前后。因为这一年被国内超英迷誉为神作的《少年正义联盟》引入国内,良好的制作水准、一流的放送平台(少儿频道中午时间档)再加上合适的安利让很多向笔者一样的孩子成为了超英迷。同时这部作品还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催生了国内美漫同人圈。我想这才是超英文化在国内崛起的根源所在。
在这之后,各大在线漫画网站也开始逐步上架欧美超英漫画,美漫影响力开始扩张。同时,随着《复仇者联盟》等电影的引进,国内掀起了空前的超英热,超英文化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到今天,在国内的动漫领域,你已经很难再看见不了解超级英雄的人了。这也可以被看作是超英文化在国内扎住脚跟的一个证据。
而在“看”的同时,中国人自己也在尝试打造一些自己的超英作品,尽管在前文所述的文化背景下这很艰难。第一次尝试应当是1975年由香港导演华山所执导的《中国超人》。虽然是一部充斥着浓郁的假面骑士和奥特系列作品特色的特摄片,但其中诸如科学研究所、上古邪恶力量等设定却有意无意的靠拢了美式超英。
国内在2006年时期也陆陆续续的推出了一些诸如《铠甲勇士》、《金甲战士》之类特摄英雄。虽然和美式超英有些大相径庭,但也算是在英雄作品上迈出了一步。(这一时期的国漫可以略过不提,你总不能把《东方神娃》这样的神话类作品归到超英作品里虽然也是变身拯救世界的情节)到11年左右国内也只是有一部少儿题材的动画《燕尾侠》算是超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09年纵漫线上线了《中国队长》一刊。虽然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还算尚可,但由于是港台地区人士所创作的,多多少少也还是让人感觉不对味儿。
但是到了2017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这一年,由曾长期在漫威DC供职的比利唐先生主笔的《武零后》在腾讯动漫上线。作为一部以武侠为背景,美式超英故事作为架构的漫画,《武零后》略显生硬但绝不敷衍的融合了两者,加上大量的美式漫画分镜以及唐大那独特的美漫式绘画技法,一个不同于我们以往认知,更不同于我们想象的中国超英世界观出现了。
借由传统武侠中所提出的“气”这个概念,《武零后》构建了一个很有看点的世界观。“当你以为“武侠”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中销声匿迹之时,与武林历史相伴数千年的黑暗一面,正在悄悄觉醒。芸芸众生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形同常人,却又拥有超凡的才能。他们是武林的后裔,流着侠客的血脉,他们就是——武零后!”从这段介绍就能看出唐漫团队的创意之新颖与诚意之十足。尤其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侠隐于世”、“大隐隐于市”这两个概念进行对超级英雄的逆向解读更是收获了圈内人士的好评。可以说,《武零后》创造了国漫也能画出超级英雄的可能性,这一点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在这之后,网易漫画更是联合漫威打造了《三皇斗战士》、《气旋》两部原创中国超英。虽然画风和故事上还是有着《知音漫客》上民工漫的影子,但毫无疑问作为中国原创的超英漫画是完全合格的,它们吸收了《武零后》的创作理念,那就是因地制宜,融会贯通,创造中国自己的“侠”。
总而言之,在今天,虽然从上帝视角看来国内超英文化还有着各种不足,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超级英雄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能够为大多数国内动漫爱好者所认知。而《武零后》、网易中国超英系列则开创了中国超英新的方向,那就是以中国文化为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海纳百川的优点,吸收欧美超级英雄作品的优点与可借鉴之处,打造属于自己的超英品牌。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的超英文化之路,能越走越长,越走越好吧。我想,这也是每一个超英文化爱好者,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