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兴亡: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楚不在诸侯,其仅自完也。”世界人民都知道楚平王无心争霸,但“我不犯人,人却犯我”却是长久不变的道理。楚平王因为一次谗言而错杀了伍家父子,却不想留下了伍子胥这个弥天大祸。
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楚国的死敌是谁?自然是吴国,所以伍子胥逃到了吴国,欲借吴国之手报仇雪恨。那么,吴国又是何许国也,它为什么能在《史记·世家》中名列第一?
被后人视为蛮夷之国的吴国,其实是血统最为正宗的周王室近亲,这就要追溯到周朝的先祖古公亶父那里。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泰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按照继承制,泰伯是正宗的继任者,但是古公亶父却想要立季历为后,因为季历有个了不起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姬昌,也就是周文王。
泰伯与仲雍在得知父亲的心意后,选择了让位和流亡。两人跑到了蛮荒之极的江南水乡,过上了“断发文身、裸以为饰”的野人生活。对于泰伯的高尚德行,孔子予以了高度评价:泰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样一个德行高尚且又来自礼仪之邦的“文明人”自然是深得人心的,于是“从而归之者千余家”,渐渐的,泰伯兄弟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吴国。
吴国远在南方蛮夷地,随着时间的流逝,便逐渐与中原文明隔离开来,成了一个比楚国还野蛮的“南蛮国家”,直到吴王寿梦这一代,才想起北上学礼,找回那失去的文明。值得一提的是,寿梦的这次北上不但沟通了南北文化,也使得晋国多了一个合作伙伴。从此,楚国的噩梦开始了。
随着吴国的频繁活动,楚国不仅要在北边承受着晋国的压力,还要时刻警惕着吴国的偷袭。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成了敌人。巫臣与伍子胥,这两个深具才能的人都是楚国人,他们因为仇恨而离开了楚国。
巫臣在逃往晋国时撂下了一句狠话:“我必使楚国疲于奔命”,于是他派遣儿子到吴国去,教授吴军先进的战法。
伍子胥在逃往吴国时也撂下了一句狠话:“吾必灭楚。”于是他殚精竭虑辅佐吴王阖闾强国强军,并效法晋悼公消耗楚军的战法,三军袭敌,使之疲于奔命。待到时机成熟,吴王阖闾起倾国之军,以伍子胥、孙武为将,发动了吴楚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柏举之战。
由于楚平王的“不争霸战略”,使得楚国军事力量逐年下降,此一战,居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吴军以闪电之势迅速攻陷了楚国首都郢,昔日的霸主只能狼狈而逃,去向秦国借兵复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国倾举国之力伐楚的同时,其后方刚刚兴起的越国也在以举国之力偷袭吴国。秦军将至、楚国难灭、越国偷袭,进退维谷的吴王阖闾只能选择回军救援。
历史往往是因果循环的,吴国当年是怎么骚扰楚国的,如今越国就是怎么骚扰吴国的。吴王阖闾虽然多次进行征讨,却始终无法彻底制服越国,直到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大举伐越,围越王勾践于会稽山,才使得越国暂时臣服于吴国。
越国战败,勾践成了吴国的俘虏,这对他而言是奇耻大辱,所以他在隐忍着,等待着将吴国一击致命。勾践的卧薪尝胆、装傻充愣虽然骗得过夫差,但却瞒不过伍子胥。“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这就是伍子胥的伟大论断,越国的心中埋着仇恨,而这种仇恨能够使人发挥出无限潜能,这种力量显然是可怕的,若不能趁其微弱时便予以扼杀,后果将不堪设想。
伍子胥为什么这样了解勾践?因为他当年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来到吴国的,他知道仇恨的力量可以毁天灭地。可惜夫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北上争霸。
在越国君臣的伪装挑拨下,夫差诛杀了伍子胥,并建造了中国最早的运河——邗沟。杀伍子胥是因为伍子胥反对北上争霸,建邗沟是因为方便于北上争霸。于夫差而言,争霸高于一切,至于拿什么来争霸?他已经在黄池之会上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了。
当晋国君臣来到黄池之时,他们不由得惊呆了,只见数万吴军分为三队排列成阵:中军穿白衣,左军穿红衣,右军穿黑衣,一时之间精光耀眼、杀声震天。“如火如荼”的浩荡军威彻底压服了晋国,吴王夫差也得偿所愿,做了诸侯的盟主。
别人做盟主是来救援盟友的,夫差做盟主是请求盟友救援的。公元前476年,勾践大举伐吴,围夫差于姑苏山,吴国向中原盟友求援,却无人来救。三年后,夫差因不愿意受亡国之辱,自缢于姑苏山,吴国彻底灭亡。
从会稽山之围到姑苏山之围,吴越两国的形式发生了根本逆转,夫差妄图以武力争霸,走的是楚灵王的老路子,最终结果同样是难得善终,而勾践看似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实际上也不过是强弩之末罢了。
吴越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在仇恨中逐渐走向强大的,而当这种仇恨消释时,他们自然而然便从强大走向了没落,这个过程是迅速而残酷的。
公元前472年,勾践挥师北上,与诸侯会盟于彭城,得到了周元王的任命,正式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名正言顺的霸主。然而就是这称霸一时的越国,在勾践死后便江河日下,42年后终被楚国所灭,所有的霸业雄图都化作了一声哀叹。
春秋,由外族入侵开启,以霸主陨落结束。这个时代虽然礼崩乐坏、王室衰弱,但却毫不缺少仁义礼智信,王业虽终,霸业尚在。尊王攘夷的齐桓公、一战而霸的晋文公、止戈为武的楚庄王、功业斐然的晋悼公、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春秋的霸主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信义”,这也是春秋尚流淌着人性光辉的主要原因,而随着春秋时代的完结,信义也随之而去。迎面而来的战国,虽然不乏英雄才士,却失去了先贤的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