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的商人曾幻想:“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的忙上数十年。”对于英国的资本家来讲,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大国,这个数字多于整个欧洲,也多于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

英国之所以大力开拓殖民地并发展强大的海军,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原料,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寻求可以倾销产品的市场,以化解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的产能过剩。因此,充分开发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市场,就成了英国的当务之急,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和阿美士德访华,其核心目的都是要求清政府放松贸易管制,向英国打开国门。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乾隆皇帝召见马嘎尔尼使团

但是英国人没想到的是,中国这个市场并不如他们想的那样完美,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英国处于巨大的贸易逆差之中,英国向中国购买茶叶、瓷器,而中国却不怎么需要英国的洋布洋火,直到英国人向中国贩卖罪恶的鸦片后,这一情况才得到扭转。

英国人不明白,之所以洋货积压不是由于中国人不喜欢洋货而只是因为中国百姓太穷。

造成贸易顺差的四种原因

从经济学上讲,造成一国对另一国贸易顺差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分别是贸易主体拥有技术优势;贸易主体拥有成本优势;贸易主体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贸易主体的国民存在消费劣势,无力购买外国产品。那么,清朝到底属于哪一种被?用排除法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第一点是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导致贸易顺差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些国家由于拥有别国不具有的高新技术,在某项产业上形成了垄断,各国因此不得不购买他们的产品,这种垄断和不可替代性造成了贸易顺差。比如今日的德国和日本,他们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技术,目前我国的华为公司在5g和cpu上的大量研发就是为了获取这种优势。

但是清朝明显不符合这一点,如果说在明末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可能和英国各有千秋,但到了19世纪,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此时的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已经进入了蒸汽时代,由煤驱动的机器已经开始取代人力成为生产工具,在英国广泛应用蒸汽机的情况下,清朝的生产效率依然和2000多年前的汉朝没有太大提升,这种机器和人工之间的差距使得清朝不存在任何技术优势。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英国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

第二点是成本优势,主要包括人力成本优势或资源成本优势,比如90年代的中国和今天的东南亚就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而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低端产业,从而造成贸易顺差。但清朝也不是。

清朝虽然人力确实很贱,但是因为工业化程度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太低,实际上并不能利用这种优势,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当今的招商引资,外国投资很少,而本国又没有成形的现代工厂。另一方面,清朝大部分的人口都在农村,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没有参与到所谓的工业品生产中。而实际上清朝向英国贩卖的,也不是棉布这种拼人力成本和生产效率的物品,而是英国没有的瓷器茶叶等特产,因此第二点也不成立。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第三点是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指某国为了赢得国际市场的出口优势换取货币,一方面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从而限制外国产品侵占本国市场;另一方面还对本国产业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尽量扩大其出口,从而导致贵重金属大量内流,这是资本主义初期西方各国的惯常做法。但是这一点显然也不成立,清政府本身实行闭关锁国,对外贸十分排斥,更无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清朝对英国商品的限制也不是通过关税,而是通过行政命令,因此所谓采用重商主义也是靠不住的。

那么,只有第四种可能消费劣势,而这一点恰恰是证据最多的,无论是中国的史书还是英国使团的记载,清朝的老百姓都十分贫穷,根本没能力消费。

贫穷导致的消费劣势是贸易顺差的主因

清朝中期老百姓生活怎么样,无论是从中国的记载还是马嘎尔尼使团的记载来看,都是十分贫穷的。就当时来看,中国明显已经陷入了农业社会内卷化和马尔萨斯陷阱。

乾隆皇帝自己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曾对内阁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乾隆提到,由于人口增长太快,现今的耕地已经不够用了。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清朝时期人口大量增长

清代学者汪士铎也记载:“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提到能耕种的土地都耕种了,就连深山老林等偏僻的土地都已开采,但仍不能养活人口,天下的资源都穷尽了。到了清朝中期,各村为了抢夺资源经常爆发冲突,为了一口水井和几亩地打的头破血流的事件都已屡见不鲜。

相对于中国方面,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记载则更是触目惊心,英国使团提到有很多农民已经开始填海造陆,费尽心思只为增加不多的土地,而据他们观察,中国的牧场以及娱乐设施很少,几乎所有土地都被用来耕种。中国的各处都人满为患,为了养活如此多的人口,土地几乎都没有休耕的时候。

最令人看到痛心的是大部分的中国百姓都处于饥饿和贫困之中,英国使团记载:“因为中国人送来的食物过多,并且“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 所以我们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海, 去捞这些英国人的弃物。中国人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由于中国人贫穷的状态让他们印象太过深刻,马嘎尔尼甚至声称:“不只是狗肉,只要是肉,中国人就吃……悲惨中国人一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的 也不放过。”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清朝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除了物质上的贫困,英国人还说了清朝百姓溺死婴儿以及被官府随意鞭打驱赶的景象,而成千上万纤夫被鞭打着拉船的景象更是让他惊愕。

实际上,就连被史学界抨击过高估计清朝gdp的安格森麦迪森,在他的计算中,1820年中国的人均gdp也仅为600美元左右,而此时的西欧已经达到了1232美元,而英国作为当时西欧中最发达的国家,恐怕还要高。就连被认为高估清朝的安格森都得出西欧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远高于当时的中国百姓,那么,这种中国相对于英国的绝对消费劣势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马嘎尔尼记述的清朝百姓生活极其悲惨,不仅贫困而且人格低下

正因为这种消费劣势,就算英国打完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开放了市场,但只要不搞鸦片贸易,中国依然处于巨大的贸易顺差之中,直到甲午战争后才得以改变。

就中国历史上来看,中国最为富强的汉唐不仅不是贸易顺差,反而是贸易逆差,由于汉唐时期人民富裕,因此购买力强大,大量购置来自西域的产品,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也是处于巨大的贸易逆差之中,为了购买东方的丝绸和香料导致大量货币外流。可见,在农业时代,贸易逆差反而是人民生活富裕的象征。

英国人利用鸦片的成瘾性消除了本国对华贸易逆差

因为中国老百姓的贫穷,英国人在中国投资发财的梦想可谓彻底泡汤,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罪恶的鸦片贸易。

鸦片具有成瘾性,他可以让吸食者丧失理性,宁肯倾家荡产去偷去抢也要挣得鸦片钱,因此那些平常省吃俭用的穷人一旦吸食了鸦片就在于不考虑家中的收支。而达官贵人在染上鸦片后,更是大规模的购置,到了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估计人口中的1%已经染上了鸦片瘾,而苏州一地就有10万成瘾者。鸦片成了中国从上到下最受欢迎的“英国商品”。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吸食大烟的清朝人

鸦片对于英国贸易逆差的扭转是显著的,19世纪初,中国还顺差2600万银元,到了1828-1836年,已经逆差3800万银元,而英国政府则多了400万英镑的收入,在英商在中国贩卖鸦片的根据地伶仃岛,每年就将18760箱鸦片送进中国。

在起初,英国人不明白,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大部分人口却处于赤贫之中,他们并非不喜欢英国的洋货,而只是无力购买,实际上,中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不要说洋货,就连本国生产的工业品也鲜少购买,而人口中最富裕的官绅阶层,对于洋货的兴趣又实在有限。这与相对富裕能够充分消费瓷器茶叶等中国产品的英国民众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购买力的差距使得英国的希冀彻底破灭,最后用鸦片的成瘾性扭转了本国的贸易逆差,靠吃人血馒头的方式赚得了利益。

贫穷造成的顺差:鸦片战争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

英国与清朝的差距远不仅仅是军事

从鸦片战争前两国的贸易顺差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清朝与英国的差距,尤其在百姓的生活水准上,已经大到了何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