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脏又穷,却为国洗刷50年耻辱:不挖苦,才是父母应有的智慧
这个假期你是出去玩了还是在家安逸地宅着?朋友写了一篇观影了《传奇的诞生》之后的感想分享给我,我读后颇有感触。这部关于球王贝利的励志影片仍在热映,正好国庆节这几天如果不出远门,有时间去看场电影也不错,所以推荐给大家。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而每一次的被理解都足以改变人生。
如果你的孩子执意要去做一件你一直反对的事,无奈答应后,发现他做得一塌糊涂时,你会是挖苦还是鼓励呢?
1
近日,我被一部名叫《传奇的诞生》的影片种草了。
它讲述了球王贝利,如何从令人看轻的贫民窟小子一路人生开挂,走向了世界,为巴西打破了近50年长输将军的魔咒。
片中的贝利从小酷爱足球,但母亲却一直反对家里的孩子接触足球。
因为贝利的父亲踢球受伤后退役,靠清扫厕所维持生计,生活没有保障,母亲便以此让孩子作为前车之鉴,甚至为了阻止他踢球,让贝利跟着父亲一起去打扫厕所。
可贝利在父亲的引导下没有放弃,他的坚持和努力终于让母亲想通了,请来了足球教练教贝利踢足球,贝利如愿离开家乡,进了国家队。
然而,当他被要求不再使用已根深蒂固的踢球法,又一直适应不了队里的欧式训练而频频出糗时,他受到队友的讥讽和教练的无情指责。
在一次首选赛中,无所适从的贝利膝盖受伤,无法上场。他终于崩溃,沮丧地打电话给妈妈:“对不起妈妈,我应该好好读书,待在学校的。”
而此时的母亲,却是温柔地给他打气:“孩子,这是我们一起做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决定。不管发生什么,我和你爸爸都永远爱你。”
贝利听后受到了鼓励,在膝盖好后上场,连进3球,赢得了全场的喝彩。
放手,是一种爱,也是一种信任,一种支持。
当孩子做着我们勉强应允的事,就算他们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应该给出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挖苦。
贝利母亲的做法让我动容,可是反面教材在我们的周边却比比皆是。
2
前些天,我办事回来的路上,刚下台阶,就听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吵着要走台阶。
因为台阶有点陡,男孩的妈妈态度非常坚决——不可以。
最后被男孩吵得没办法了,妈妈只能答应。
男孩摇摇摆摆艰难地跨上了第一个,想去跨第二个时,重心一下不稳,立马摔倒了。
这时妈妈不淡定了,气急败坏:“你看你看,我早说过你走不上去的,你偏不听,你看,摔倒了吧?”
男孩本来受了挫折心里就不太开心,再加上妈妈的一顿叨叨,圆溜溜的眼睛里尽是迷茫。
我看后轻轻叹息。
不少家长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答应了孩子的请求,但其实,他们在答应的那一刻开始,打从心里就不相信孩子会做得很好。
他们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只要一看到孩子受挫折,就仿佛自己的预言成真了,会不由自主地给孩子泼冷水,证明自己之前的观点是正确的,并想告诉孩子不听大人劝阻去尝试有多么愚蠢。
此时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父母真的知道吗?
3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消极心理。
他们总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持怀疑态度,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而这种消极心理,有很大部分来源于经常被父母“泼冷水”。
我一朋友家的女儿上初中,平时话不多,很是乖巧,但对任何新鲜事物基本都提不起兴趣。爸妈让她往东,她绝不往西。
朋友为此惆怅不已,说女儿像是个“机器人”,问什么答什么,花一样的年纪却一直挂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
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吃完饭又回到房间,仿佛房间才是她的安全避难处,更别提和其他小伙伴到哪里哪里去玩了。
朋友不得不请心理医生与女孩进行交谈。
问后才发现,原来,我朋友原先一直做着“打压式”的父母:
孩子兴致勃勃地穿起一条裙子——
“难看死了,快脱下来”
孩子想上数学补学班,想努力赶上去,但后来的一次考试仍是考得不理想——
“上课不专心,报多少补习班都没用”
可怜的孩子,刚要点起心中的火苗,却总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透凉,直至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医生后来找来我朋友谈话,很不客气地告诉她,女儿现在的这种情况,和父母的“泼冷水”有着极大的关联。
有研究表明,幼儿自信心是在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和成就感三个主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发展的。
父母一味的指责与否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了困惑,也变得不再愿意主动奔向阳光。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这样评论被家人泼冷水时的感觉:
“不好受,甚至有被最亲的人放弃的感觉,那几乎可以叫作绝望。”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所以父母给出的否定也是伤害性最强的。他们会不断地否定自己,或者选择疏远父母,让自己得到一点点渴望的温存。
4
面对孩子执着后的失败,我们必须做一个开明的父母,既然选择了支持,那就支持到底吧。
即使当这条道走进了死胡同,他的所有经历,都会成为他下一条道路的指明灯,甚至会帮助他建立起创新思维,直至找到另一个出口。
之前看过一个短片,让我感触很深。
妈妈没有上过学,家里贫穷,靠摆摊谋生。
孩子想吃冰棒,母亲就用菠萝削了一个冰棒的样子,放在冰块中,女儿大喜,觉得可以拿去卖。
母亲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只是答应说好。
可是,第一天,女孩一根“冰棒”都没有卖出去,她沮丧极了。
妈妈听后,只是蹲下身,温柔地告诉她:“你去菜市场,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最后,女孩观察了一番回来,亲手画了一块广告牌,大声地吆喝售卖,还制定了促销的优惠策略。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次她的“冰棒”很快就卖光了。
有专家认为,父母的鼓励与关怀是让孩子的兴趣走得更远的催化剂,也是促进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利用时间的有力保证。
孩子小有成就的影子里,折射出的是一位母亲的智慧。
这和学历不一定呈正相关,但和正确的鼓励引导绝对有着紧密的联系。
孩子想走陡的台阶,那不妨提议让他扶着旁边的拦杆走路,那样会又省力又稳当;孩子想自己做把伞,那不妨教他先对其他的伞进行观察,再结合自己的思路做出一把全新的伞。
兴趣和思维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灵魂,父母的鼓励可以把孩子的灵魂激活。
5
老人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吃的盐还多,所以我们常常用自身经历来替孩子做决定。
“当医生太苦了,你千万不要当医生”
“运动员太耗身体了,还是安安份份的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是不愿意支持孩子做着他们想做的事,只是想用自身的经验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少吃点亏,想让他们平平安安,人生步履平坦。
可是,他们总会有自己的想法,想活出自己的样子。
当孩子把一种渴望变成信仰,我们一味地打压,或会让他们痛苦,又或是像被压下去的皮球,会反弹得越高。
我们既然做不到牢牢将他们攥在手心,与其双方痛苦,倒不如索性让他们勇敢地去飞。
只要他们在迷茫的时候能想到我们,我们将永远会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给出理解,给出关怀,并帮助指明方向。
我们虽万般不舍,但也只能含泪目送远去。
孩子,大胆地去做你想做的吧,只要你愿意,爸妈会一直都在你的身边,默默为你打气。
我勇敢的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