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相见:心中有刀 方是绝顶高手

郑国,一个与周王室最为亲密的诸侯国。昨天,我们讲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却最终引狼入室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除了愚蠢昏庸的周幽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郑国的始祖——忠勇可嘉的郑侯姬友。

姬友是周宣王的弟弟、周幽王的叔叔,并在周王室中担任着“司徒”一职(掌管国土资源)。郑国原来的封地是在陕西一带,紧挨着周王室和犬戎。由于犬戎的日渐强大与周王室的日渐衰微,嗅觉灵敏的姬友似乎嗅到了恐怖的气息,所以他决定先发制人、率先逃难。于是姬友在经过幽王批准后,便把郑国从陕西迁到了河南荥阳。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姬友的这招棋可谓深谋远虑,使得郑国成功避开了犬戎的攻击。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国家虽然免遭一难,但他的人却是在劫难逃。在犬戎攻破镐京的那一天,郑侯姬友也随着周幽王为国捐躯了。

也许是姬友的赤胆忠心感动了上苍,所以才使得他的孙子郑庄公·姬寤生率先开启了春秋霸主的模式,而郑庄公也被后世称为“春秋第一小霸”。

那么,郑庄公又是凭借什么手段得以率先称霸诸侯的呢?

郑庄公之所以叫做“寤生”,是因为他出生时是倒着出生的,也就是“脚先出来,头后出来”。这使得其母武姜在生产的时候很艰难,在那个年代,说是“九死一生”也并不为过。正是因为郑庄公的出生,差点要了武姜的命,所以武姜特别厌恶这个长子,而相比之下,她则十分喜爱自己的小儿子叔段。

黄泉相见:心中有刀 方是绝顶高手

郑庄公即位之初,只是个13岁的小孩子,武姜欺他年幼无知,便做出了许多逾越规矩的事来。她不仅替小儿子叔段索要国内的大城市,还时刻不忘监视着郑庄公的一举一动,以便于在适当的时侯把这个讨厌的长子拉下马。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长子并非是好欺负的无知小儿,而是一个懂得隐忍的神童。在武姜的疯狂索取与叔段的大肆扩张下,年仅十余岁的郑庄公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你们等着吧,终有一天你们会付出代价的。”

公元前722年,隐忍了22年的郑庄公终于拔出了心中的利刃,一句“可矣”彻底斩断了叔段的夺权之梦,也斩断了母子之间的亲情。

郑庄公20余年的隐忍,既是想给叔段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一种避免发生冲突的最佳选择。他的格局是远大的,他的理想是做大做强,而非互相残杀。所以在这些年中,他一方面对叔段极端忍让,避免内乱;一方面又任用祭足、公子吕等人,发展国力。直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天,他一举荡平了内乱,开启了霸业。

“郑伯克段于鄢”,简简单单的6个字,其中却包含着骨肉相残的淋淋鲜血。

在这场“兄弟相残”的事件中,武姜一直起着关键作用,是她的好恶之心造成了祸起萧墙的惨案,所以郑庄公在愤怒之下,将亲娘软禁在了颍地,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说时决绝,做时不忍。没过多久,郑庄公便开始想娘了。但出于誓言的考量,他迟迟没能付诸行动,直到那个被君子称作“纯孝”的颍考叔为郑庄公出了一个好主意:“穿地至黄泉,则可相见矣。”

黄泉相见:心中有刀 方是绝顶高手

于是便发生了如下感人的一幕:

郑庄公在大坑之外兴高采烈地唱道:“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他的母亲武姜在大坑之内激动唱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郑庄公母子的和好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事,它标志着郑国的内部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而接下来就是郑国登上国际舞台的时候了。

由于当年姬友的为国捐躯行为,东迁之后的周平王将姬友曾担任的司徒一职又再次授予了姬友的儿子郑武公。郑武公死后又传给了郑庄公,这种王室职务的世袭权力体现的是周王对诸侯的信任与恩宠。

无论是从血缘关系来说,还是从对王室的贡献来说,郑国都是春秋初期王室最为依赖的诸侯。出于拉拢郑国的考量,周平王甚至自降身份,与郑庄公来了个“周郑交质”。于是,郑庄公在手中有了太子和司徒这两张王牌之后,隐然成了这个天下的真正主人。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周平王为了拉拢郑庄公,可以自降身份,但是对于新继位的周桓王来说,这可就是奇耻大辱了。

黄泉相见:心中有刀 方是绝顶高手

于是,这个新王便开始不留情面地处处打压郑庄公。他在朝廷中重用虢公,以达到制衡郑庄公的目的。这对于尝惯了专权滋味的郑庄公来说,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周桓王的自不量力与郑庄公的目无君上,共同演绎了春秋历史上最早的一出大戏——以下犯上。被怒气冲昏了理智的郑庄公不仅公然抢夺了王室的粮食,更在王室大军前来讨伐时射伤了周桓王。

在郑庄公心里,“霸主”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他所要追求的不过是一时的强横罢了。于是他一面欺凌着名存实亡的周王室,一面打压着实力微弱的小国家。在他的强横粗暴下,中原各国的安宁被打破了,各方势力均蠢蠢欲动,而此时的南蛮楚国正是瞧准了这一机会,他们决定有所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