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做好准备者请勿打开,现实未必比故事残酷,来自地狱的低语
总有一些带着血色的历史,我们不愿回顾。我曾看见一部有关慰安妇的纪录片推荐,并不是国内观众熟知的二十二,而是《等不到的道歉》。那些有关伤疼的记忆,在影片中娓娓道来。
看完之后感慨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从来都是电影展示真实痛苦,深挖人性,那有没有一部漫画会为我们探讨人性的善恶,揭示真实呢?有,万千作品中我选择了沙村广明的《布拉德哈利的马车》。
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沙村广明老师作品,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我都被震撼了。SO,故事开始。
孤儿院中最优秀的适龄女孩总是会被布拉德哈利家收养获得在大剧院演员的身份。每次都会被来自布拉德哈利的马车接走,这也是漫画名字的由来。
但这并不是童话美好的故事,看似美好的糖衣下,血色的残酷隐晦其中。每年,孤儿院那么多,女孩儿不计其数。那些从未登台的少女演员们,又去了哪里?
答案是——监狱。女孩被称作“复活节的羔羊”成为了权利和制度的牺牲品,沦为囚犯的工具。
漫画中并非只描写了痛苦的女孩,而是描写众生群像,旁观者,参与者,受害者,加害者,幸运者皆有。他们,她们都是无法与权利制度对抗的小人物,正因如此,他们的善,希望,挣扎,忏悔,哭泣才会那样动人心弦。越是渺小卑微,却越又向往远方。
漫画是由小短篇的故事一节一节组成,就让我们乘坐布拉德哈利的马车,来到他们的故事中吧。
第一个故事望乡之路,揭开了关于布拉德哈利马车的残酷真相。第二个故事朋友,讲诉在监狱里被折磨致死的少女。第三个故事老人的回忆,被贵族收养,却腿伤被抛弃的少女。第四个故事家族写真,描述参与者监狱囚犯。第五个故事绊,孤儿院的孩子为进入布拉德哈利犯下的错误。第六个故事救救她雪白的脖子,旁观者狱警与自杀少女。第七个故事消失的鹡鸰,那个幸运的已经登台的女孩。第八个故事齐柏林飞艇,制度的终结。
我选择了一个狱警与自杀少女的故事(救救她雪白的脖子),展示被折磨致死的少女也是展示故事少女下场的全貌的故事(朋友),和一个父亲与女儿的故事(家族写真)。
一个狱警救下一个准备用床单上吊自杀的少女,少女哭泣求着他:请让我去死吧,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他张开嘴,想起老狱警说过如果她想寻死就说出六七天后就可以离开的谎言骗骗她吧,反正没有人可以撑过一个星期。他想了想,就说你再撑一下,再撑两天我就带你出去。
再看见其他女孩的惨状以及自杀少女充满希望的眼神,狱警决定带遵守承诺女孩离开,可被马夫出卖事情败露,最后被典狱长一枪毙命。
最后一幕,典狱长掏出枪,大雪中埋没的隐约是他的叹息:你做错了,要是我知道你是个人道主义者,我是不会让你来到亨赛尔监狱的。
“哈哈……我自己也……很惊讶呢。”伴随着一声枪响,那个身为狱警的男人应声倒下。远处的少女似乎听见了什么,她微微抬头,枪声却终究是被大雪埋没。她裹紧脖子上的围巾,用仅存的一只眼睛望向更远方,带着嘴角笑意怀抱着希望。结局昭然若揭,等待少女的是必死的命运。但越是黑暗的故事,闪烁其中的善意便越是珍贵。
刚来到监狱的女孩偶然听见一个有关“撑过了一个星期就可以得救”的话语,她相信了。
女孩一直在和臆想的友人说话希望可以撑过一个星期,但经历了加倍痛苦后,在她身上满是绷带伤痕时,在她连双眼都不复存在时,她终于崩溃。
原来“撑过了一个星期就可以得到解脱”只是她的自我欺骗的谎言。
“如果,如果我能再漂亮一些,如果我是个更好的孩子,我一定能够进去,仔细想想我不是一个好女孩。对不起,你的裙子是我剪的,我,我一直想忏悔,对不起,对不起。”最后的最后,女孩说出了长久以来的对朋友的愧疚,忏悔了曾经犯下的错误。在第七天黎明到来之前,她彻底停止了呼吸。
(朋友)的短篇更着重描写少女心理的变化,细腻的变化让我们更能切实感受到少女的绝望,对“必死无疑”和“没有未来”的妥协,即使内心深处她还是不愿死去但残破如同破布娃娃的她已经没有坚持下去的希望。
那个满心期待复活节狂欢会来个什么样的女孩的男人在看见是自己亲生女儿时痛哭流涕,这大概是正篇漫画中讽刺意味最强烈的短篇吧。
在原本茫然的女孩喊出爸爸二字,他毫不犹豫抱起女孩逃跑。
虽然有狱友的帮助,但最终还是没能逃出深渊般的地狱,还是被其所吞噬。
与其相见不如不见,曾经那个傻笑幸福抚摸妻女照片的男人终于在死后与心爱女儿合葬,免受分离之苦。
有人说过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故事,我给予否认。曾经有位拯救了整个国家的少女被当做女巫烧死(贞德),曾经有个放弃信仰的元帅相信黑巫术杀死无数无辜稚童(吉尔德莱斯),曾经有个女人相信鲜血永葆青春而杀人沐浴(伊丽莎白巴托里),这里借用看过漫评的一句话吧:故事未必比现实残酷。
来自布拉德哈利的马车是虚假的乌托邦,没有什么比打碎所有憧憬希望更残忍的了。那些无辜女孩没有获得什么,却要品尝命运所带来的苦难。
茨威格书中谈过:人最不能原谅的莫过于被迫从真诚的热情中醒悟,明白过来那个曾令他们寄托了全部希望的人正是他们失望的人。那些知道真相闭口不言的人们,那些创造地狱的人们无疑是罪恶源头。
故事的最后,因为意外死去的孤儿院长良心发现得到证据的少女终于控诉了惨绝人寰的制度,1917年5月,废除制度全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