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宝可梦》:人生处处是起点
《精灵宝可梦》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形形色色的宝可梦也寄托过许多人的憧憬。尽管成长是道分水岭,注定会将许多人冲散,漂去,但依旧如故的《精灵宝可梦》恰似一座港湾:你来,或是不来,我都在这里,不离不弃。
直到现在,我仍能清楚记得我第一次玩《精灵宝可梦》的情景,一丝一毫,历历在目。而记忆如此确切的原因,在于我第一次玩上《精灵宝可梦》的时候已经 19 高龄了,而不是一个 8 岁的小屁孩。
这可能会让人感到讶异,因为我对《精灵宝可梦》的热爱与激情并不是什么秘密:桌子上堆满的宝可梦玩偶,原版动画中如数家珍的最爱 10 集,手机里常备常开的《精灵宝可梦 Go》,甚至是写下这个故事时我身上穿着的宝可梦 T 恤。看到这些的人,大多会认为我是个一辈子的宝可梦迷。
事实并非如此。
并不是说我以前从未想过尝试《精灵宝可梦》,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从不允许我接触电子游戏。于是在我的朋友聚在一起交换精灵时,我只能在旁边看看热闹,好奇他们在做些什么。也曾呆在朋友家看过几集宝可梦动画,但真正接触游戏还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我的宝可梦之旅,始于一份 19 岁时的生日礼物,也就是朋友慷慨相送的《精灵宝可梦:心之金(Pokémon HeartGold)》卡带。那是 2014 年 12 月 28 日,为了纪念这一时刻,我甚至给我的第一次战斗拍了张照。
有些宝可梦作品从发行之日起就聚集起了大批热情的死忠粉,并听说晚入圈的新粉会受到那些资深老粉的排挤。这点你只要看看那些公开承认从未读过《哈利·波特》的人的下场就明白了。
这也导致我在开始玩第一款宝可梦游戏时心中十分忐忑,担心会有这种遭遇,更何况我还有将近 20 年的内容需要补上,那些我不曾有过的,在校车上交换宝可梦,和早起追动漫的经历。曾经在 15 岁时我有过一次入门机会,但又不想跟另外两个兄弟姐妹争抢一台 NDSi 而选择了放弃,有些东西毕竟是错过了。
但这张《心之金》的卡带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我轻易地就融入到了宝可梦的神奇世界中。
宝可梦从设计之初就是亲和的,从来都能让你轻松入门。它不需要你去特地考古,收藏典籍;也不是早早绝版,只停留在有幸亲历者心中的回忆。它每逢三至四年就会有一部新作,不论从哪部新作开始都可以,并不存在什么门槛。
这种设计不仅对孩子们来说很棒,对那些在孩童时期可能因为不想玩或者不能玩而没接触前作的成年人也很棒。因为每一作《精灵宝可梦》都不会要求你先去补完前作,游戏的对战玩法在几场战斗后就会变得十分明了,即使有时会稍微复杂一点,特别是在联机对战的时候,但也不会难倒那些欠缺经验的人。
《精灵宝可梦 X·Y》的主角卡勒姆和莎莉娜也是在长大之后才开始宝可梦之旅的
《精灵宝可梦》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如你所愿地易于上手,也可以变得充满挑战。如果你想与精英训练员磨练技术,如果你想要限制复活次数和药剂使用,如果你想让伊布进行指定进化,如果你想实现宝可梦图鉴的全收集,那就放手去做吧,你想要的,《精灵宝可梦》里全都有。
在我刚开始玩的时候,我沉迷于收集各种宝可梦,苦练对战技巧,逗弄四处跟着的火岩鼠。而在游戏三周目之后,我已经自己的难度追求,那就是只训练颜值可爱的宝可梦,对战型的都见鬼去吧。
开玩笑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玩《精灵宝可梦》,并发现组建自己的专属团队是一件如此具有满足感的事情。我会在宝可梦世界中游山玩水,想抓就抓,全身心沉浸到轻松愉快的故事情节中去。
虽然有时候我还是会觉得自己玩《精灵宝可梦》的方式有点奇怪,尤其是与那些竞技型玩家相比。但当我说自己主要是根据颜值来挑选宝可梦时,每一个嘲笑我的人都会滔滔不绝地谈起他们最喜欢的类型。这也是《精灵宝可梦》如此平易近人的原因,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真心喜欢这些生物。
虽说也难免会遇到少数势利眼的人,这时我总会想起四大天王之一的梨花在《心之金》中的那句话。
「强大的宝可梦,弱小的宝可梦,那只是人们自私的看法。一个技艺高超的训练师应该试着用他们最爱的宝可梦来赢得比赛。」
我想这是我在《精灵宝可梦》中最大的收获。
更幸运的是,我很少在《精灵宝可梦》中遇到这类不友好的人。以前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太多,然而在我真正开始体验《精灵宝可梦》之后,我发现并没有什么需要弥补的。无论你正衰老或年轻,是竞技选手还是休闲玩家,新手还是老鸟,《精灵宝可梦》适合你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