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吴国:辉煌胜利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灭亡的时候
吴国传到第十九代君主寿梦之后,其国君的继承出现了问题。寿梦有四个儿子,老大诸樊,老二馀祭,老三馀昧,老四季札。寿梦发觉季札最有才能,想立他为继承人,但季札说什么也不干,只好让长子诸樊继承王位。诸樊继承王位之后,再次想让位季札,季札坚持不接受。诸樊感激季札的德义,临死便传位弟弟馀祭,馀祭死后再传给馀昧,这样就可以轮到季札了。
三弟馀昧临死要求季札继承王位,季札干脆就逃跑了。吴国人只好让馀昧的儿子继承王位,他就是吴王僚。吴王僚继位之后,诸樊的儿子公子光感到非常不平,他觉得父亲兄弟四人轮流为王,四叔季札不肯干的话也应该轮到他公子光了,说什么也不能传给吴王僚啊。于是他就暗地拉拢各种能人异士,图谋夺取王位。
公子光这个人很有军事才能,他带领吴国军队几次三番打败强大的楚国,在军队里面很有威望。楚国的伍子胥因为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杀害,就逃到吴国劝吴王僚再次攻打楚国。公子光却对吴王僚说:“伍子胥因为父亲和哥哥被杀才怂恿我们伐楚,他只不过是为报私仇,这对我们没有好处。”吴王僚同意公子光的意见,拒绝了伍子胥的请求。伍子胥看到吴王僚很多事情听公子光的,而公子光又有夺取王位的打算,便投奔了过来,还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他。
这个时候,吴王僚实际上已经很危险了。韩非在《韩非子.八奸》中说,大臣如果聚集带剑的门客,豢养亡命之徒来彰显其威势,向外界表明为他效命的肯定有好处,不为他效命的肯定死,暗中以此恐吓群臣百姓来谋取私利,这就是“威强”。这种大臣必须及早除去。吴王僚继位本来就有合法性不足的问题,现在又不及早除掉暗地进行阴谋活动的公子光,这就埋下了隐患。
公子光力量已经蓄积地差不多了,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时机。吴王僚派遣两个亲弟弟带兵攻打楚国,却被楚国切断了后路,回不来了。公子光看到吴王僚的弟弟被困在外面,朝内也没有忠诚的大臣,机会千载难逢,便邀请吴王僚来赴宴,暗地在家中埋下伏兵。吴王僚来到公子光家中,被专诸在送菜的时候给杀死了。公子光带领伏兵趁机消灭了吴王僚的卫队,夺取了王位。公子光继位之后改名吴王阖闾,又称作阖庐。吴王僚的两个弟弟听说公子光弑君自立,便投降了楚国。
阖闾是吴国的杰出君主,国家在他治理下越来越强,接连击败楚国和越国。后来阖闾任命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和伍子胥为正副统帅,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居然一举攻破强大的楚国的都城,迫使楚国迁都,取得了军事上辉煌的战绩。
后来在和越国的战争中,阖闾被射伤死去传位给儿子夫差。吴国以太湖流域为统治中心都城位于苏州一带,越国以浙江绍兴一带为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两个国家都强大起来,开始面临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从吴王阖闾开始,吴越两个国家矛盾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激烈。夫差继位后打败越王勾践,迫使勾践臣服。此后夫差又几次打败齐国,召集鲁、卫两国会盟,在军事上取得辉煌胜利,越王勾践朝见吴国表示祝贺。
伍子胥却几次三番进谏说,越王勾践在近旁励精图治对吴国虎视眈眈,这才是最大的威胁;齐国太遥远,打败了也没有什么用。夫差被说的不耐烦,后来怀疑伍子胥勾结齐国而赐剑逼迫他自杀。此后夫差又北上中原,参与黄池会盟,试图和晋国争当中原霸主。
在这里夫差犯了巨大的错误,也就是其国力和国家目标严重不匹配。吴国当时虽然是强国,但和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大国比起来,它的领土面积和人口都比较小。这种国小而兵强的国家,适宜消灭越国盘踞东南,当一个地区性的大国,而争霸中原充当整个天下的霸主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情。夫差被军事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方面被越王勾践表面的恭顺所迷惑,另一方面不顾国力的限制接连对大国用兵,造成了百姓困苦军队疲劳。古语说日中必昃,就是说辉煌到顶点的时期,也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
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蓄积国力,终于趁夫差出去和晋国争霸的时候一举打败吴国,俘虏了其太子。这个时候吴越两国国力已经逆转,越国又在几年内连续大败吴军,最后把吴国灭掉了。《韩非子.亡征》中说君主狂妄自大不思悔改,不能正确估计本国的力量而轻视邻近敌国的,可能会灭亡,这说的不就是夫差吗?
近代的日本也是这样走向亡国的。它虽然是列强之一但又是小国,它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人口基数小,经不起长期战争。它本应该把战略目标放在做一个地区强国,但其领导人被接连的战争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但想一举吞并中国,还想夺取世界霸权,同时和中国、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各国作战。这种四面出击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因此不但算不上什么英勇行为,实则是愚蠢狂妄的战略自杀。
因此,无论对于谁来说,制定适合自身力量的目标,并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的战略,这是关键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