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状元马致远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风光

诗词这种文体,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征,先秦的《诗经》与楚辞,汉代与魏晋的赋,唐诗与宋词,都有无数璀璨的巨星。时光的巨轮来到统治时间不长,统治者也不是很注重汉文化的元代,都以为中华文化终将黯然,但它却以出人意料的节奏,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全新的艺术形式,元曲和元杂剧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而马致远是在这两方面都尤为突出的代表,尤其在元曲上的造诣,让他赢得了“曲状元”的雅号。

马致远(约1250年-1321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人(今北京,亦有说其为许州、集庆、广平、东光人,经考证为人物重名所致的分歧)。我们提起马致远,就会想起他那首《天净沙·秋思》,如果要选最有名的元曲,它绝对当仁不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两句简单的勾勒,就将秋景的凄清与萧条描写出来。看到这么悲凉的词句,大概都会以为马致远如孟郊一般凄苦,但实际上他出身于一个富裕且文化素养很高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起跑线上就赢了。

赢在起跑线上的马致远,并没有耽于享乐,而是奋发图强想要在朝廷上有一番作为,而他的才华也成功引起了大佬的注意,这位大佬就是太子孛儿只斤·真金。大家都知道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然而这位太子没有登基却成了皇帝,因为其父忽必烈超长待机,然后直接传位给其子铁穆耳,夹在中间的真金被追封为皇帝,马致远悲催的跟对了人却没等到机会,只得打包行李去外任。

元代之所以短命,是因为统治阶级三天两头的改变方针,一些皇帝觉得汉文化很优秀,推崇备至,另一些皇帝觉得蒙古贵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各种鱼肉百姓。在这两派的相互拉扯中,马致远的官也当不大,也无法将他那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抛洒出来,最后只能寄情于文学创作和山水风光。

马致远除了元曲写得好,元杂剧也是一绝,他最著名的《汉宫秋》其实是早年作品,这也看出了他是一个天才。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关于“昭君出塞”的记载,仅限于汉元帝要嫁个宫女去南匈奴,王昭君自请出塞,临行前汉元帝才发现她是个大美人而追悔莫及。而马致远通过历史的考据和自我的想象,将这个故事丰富到我们熟悉的样子:王昭君入宫时,宫中画师毛延寿为其作像,毛延寿向她索贿,可王昭君贫家出身没钱给,毛延寿就故意将她画丑,致使她没能选中妃嫔,当了几年的宫女。后来事情败露,毛延寿逃到南匈奴,引其进犯大汉强索昭君,此时元帝已经深深爱上昭君,却因为群臣的裹挟不得不就范,最后王昭君在南匈奴和大汉交界的黑龙江投江自杀。

马致远虽早年学儒,但后期的思想渐渐趋同于道家,因此除了一些早年的杂剧作品,后期作品多以描述道家故事为主,《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等作品都是全真教的故事,宣扬的是全真教义,也体现了马致远思想的转变。因为他在元杂剧的亮眼表现,得以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杂剧四大家”(或称“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