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出圈” 主旋律剧如何守正创新
近日,一档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掀起了收视热潮。
豆瓣用户在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下方评论道:“每一句台词都像历史考点”“镜头具有电影质感”“台词令人热血沸腾”。
该剧凭借其塑造出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个性鲜活的人物“圈粉”观众。在微博话题#觉醒年代#的下方,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对这部剧的喜爱。
甚至不少人成为了《觉醒年代》的“自来水”(免费的、自发而推荐某部影视剧的水军,与被雇佣的营销水军有区别),以自己的方式推荐着这部剧。而《觉醒年代》自开播以来,也几乎做到了全网“零差评”。
01“热”起来的主旋律剧
《觉醒年代》从开播到完结,豆瓣评分从8.4涨到了9.2分,两个月后评分涨到9.3分,剧中仍有一些角色和台词冲上微博热搜……《觉醒年代》不仅收获了观众的口碑和数据流量,还在90后、00后中找到了受众群体,不少网友还将人物剧照制作成壁纸和表情包,以表达自己的喜爱。
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公布的收视率来看,《觉醒年代》第一天播出两集的收视率就达到了1.504%,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1.290%,长期位居收视率榜首。《觉醒年代》大结局后,还使得上海陵园参观者爆满,陈乔年和陈延年的墓前一度挤满了鲜花。
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不仅体现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还生动地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再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
胡适主张以美式民主实用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陈延年、陈乔年则是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李大钊主张以俄为师,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众多鲜活的人物被塑造出来,那些熠熠生辉的思想被生动地还原呈现。
与此前的主旋律电影、电视剧相比,如今的主旋律剧有生动的镜头语言,饱满鲜活的人物角色,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追剧体验,显然更受欢迎。
然而2013年上映的《止杀令》,却遭到了冷落,豆瓣评分仅5.3分。如今的《觉醒年代》获高分,不得不归功于其构建了饱满立体的新青年群像,与观众零距离地进行思想交锋与共鸣,处处透露着清新的少年朝气,获得观众的好评如潮。
近年来,《觉醒年代》的火爆却并非个例,出圈的主旋律剧也不只这一部。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反腐题材的优质内容打破了观众对主旋律剧的固有认知,刷新了近10年电视剧收视纪录的成绩。聚焦扶贫工作的《山海情》获得了豆瓣9.4分的超高评分,扛起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大旗。
聚焦改革开放奋斗故事的《大江大河2》,讲述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改革和嬗变,俘获了大批观众的芳心。
这些主旋律剧不再仅仅面向部分群体,而是引发了年轻一代的观剧热潮,主旋律剧从剧情、风格、宣发到收视群体和讨论场所,都变得“年轻”起来。
02从雷剧到热剧的华丽转身
主旋律剧,几乎成为了近年来跨年龄阶段最广的电视剧之一,成为了男女老少的“心头爱”。而在近年来主旋律剧火爆“出圈”的背后,有更多深层原因亟待思考。
每一部主旋律影视剧,都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而全网学党史、感党恩,也为主旋律电视剧的制作与创作提供了舆论宣传。
并且,影视创作者也能在百年党史中,寻找到足够丰富的素材和一些打动观众的东西。在宣传上,短视频软件中许多剧迷的超燃混剪,也助力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宣传。
除了党史文化宣传的背景,主旋律剧的成功也离不开它本身的进步与改变。从前的主旋律剧中不乏大量抗日雷剧,《抗日奇侠》中手撕鬼子的情节、《敌后便衣队传奇》中马洛发明包子雷的情节、《一起打鬼子》中裤中藏雷的情节……无一不让人大跌眼镜。
而如今的主旋律剧,一改从前抗日雷剧的夸张的表演方式,以史实、人物真实故事为基础,细致展现当时的情形。
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突破了在以往影视剧中“在大街上组织工农民众游行”“站在高台之上向群众发表演讲”的光辉形象,反而是一个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中年人。他在剧中并没有夸张的“主角光环”,甚至会因为言语过激,被留学生们群起而攻之。
将其伟大与平凡相交织,刻画出一个个真实的英雄,是主旋律剧的一个趋向特征。在《跨过鸭绿江》里,毛泽东在痛失爱子后独自在办公室落泪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此刻伟人毛泽东也只是个普通的父亲。画面勾起了观众的情绪,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跨过鸭绿江》作为一部主旋律剧,用最真实亲切的细节,汇聚了一幕幕超凡伟人的平凡时刻,用去脸谱化的历史人物,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前有《觉醒年代》《山海情》热播,今有《理想照耀中国》《啊摇篮》等剧陆续登陆荧屏,主旋律剧早不再是“任务剧”,从《忠者无敌》《战神》等抗日神剧到如今的《建国大业》《醒•狮》,主旋律剧减少了吹捧,删掉了浮夸的剧情、没有了超神的主角,改变了从前说教的口吻。
主旋律剧拓展了类型与题材,剧情不再是一味地“喊口号”“做演讲”,面对年轻受众,创作者更加注重了作品的温度、厚度、深度,讲述了伟人青年至中年的时期,给观众更强的带入感,使不同时代的两代青年,有了共鸣。
03主旋律剧如何“保温”
主旋律剧跳出了以往套路化、模式化的叙事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主旋律剧的火爆“出圈”,很可能引起不少影视公司的趋之若鹜。
《苦乐村官》豆瓣评分低至3.9,《花儿与远方》在山东卫视的收视率跌破0.3。大量粗制滥造的主旋律电视剧投放市场,将使得观众丧失对主旋律电视剧的信任与热爱。
部分主旋律电视剧一味地宣传红色文化,忽视了作品传递的温度,没有使作品大众化,从而难以让观众耐心地“细嚼”其中的韵味。
歌颂领导人的主旋律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着重对历史和改革的歌颂,将自己变成了一篇高雅美文,难以到达雅俗共赏。
对比先前的主旋律剧,如今的主旋律剧一改宏大叙事或夸夸其谈的英雄传奇式叙事,将历史的严肃性与故事的趣味性进行了适度调和,收获了更多观众群体。
当从前的“任务剧”在注重意识形态的同时,加大对艺术的大众化、趣味化演绎,或许主旋律剧会真正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创作者与观众也可以达到“共赢”。
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展迅猛的今天,多媒互动和宣传也不失为一个助推主旋律电视剧发展的好办法。
主创团队可以通过微博话题讨论、微信公众号推文,网络社群组建等方式发起与观众的深度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强观众的观剧热情,还可以制作混剪、合集、花絮等不同长度和主题的视频进行推广,从而达到在前中后期,电视剧热度持续“保温”甚至“加温”的效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未来,主旋律电视剧的发展还得依靠自己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命力。
近年来的主旋律剧打破了既有的创作格局,他们对新路径的探索,为当代主旋律剧的艺术表达开拓了新的思路。同时,他们的大胆创新也在提醒观众,要打破刻板印象,在新的时代要用崭新的眼光和思想来欣赏主旋律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