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内卷之后,要如何“张开”
近日,继《小欢喜》和《小别离》之后的又一部“小系列”之作——《小舍得》成功出圈。
影片的内容更是戳中了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大量观众的激烈讨论:有人觉得它讲述生活、贴近现实,也有人觉得它贩卖焦虑、制造内卷。
与此同时,用来形容不合理内部竞争的“内卷”一词也在社会传播开来。
内卷大潮,来势汹汹
“高分没有意义,比别人高的分数才有意义”,这是《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田雨岚对儿子的要求。
同样,对很多人来说,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意义,只有做得比别人多、比别人好才有意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有时候大家好不一定是真的好,而比别人好才是真的好。
《小舍得》中,田雨岚逼迫五年级的儿子分秒必争地学习,在家宴上向全家人展示背诵圆周率后1000位。
另一边,宋佳饰演的南俪虽然嘴上说孩子的开心快乐最重要,但在得知自己女儿考差过后也接受不了,不愿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的孩子比下去。
哪怕是剧中一直默默无闻,最普通的米桃一家,最终也逃不过教育内卷的大潮。
剧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比别的孩子更优秀、更特别,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分秒必争的过程中,难免形成焦虑,甚至内卷,也生动地映射着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实际上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光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内卷,其它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都有人在内卷。
当孩子的教育问题离不开名校、火箭班、学区房的时候,工薪阶层们聊到工作时也离不开“996”,甚至有的人认为“996”都很不错了,还有的人秉持着“过了35岁就终身失业”的言论从头卷到脚。
此外,当代的大学生更是一个离不开内卷的群体。一边要搞好学习,一边又要学会如何搞钱,在面对有限的推优、保研、奖金等等名额的时候,他们也不得不一个比一个拼。
哪怕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很多人也都是在数不清的“凡尔赛”和“被凡尔赛”中度过,而这些人相互“凡尔赛”过后,却又都能得出“我怎么过得这么差”的结论,觉得自己又被比下去了。
不是内卷,而是“被内卷”
但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消费升级的同时互联网也得到了普及。
但也正是因为不同圈层的人们生活水平差距太大,很多工薪阶层看到了太多顶层的奢靡生活,精神上无法接受,从而无止境地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不知不觉就染上了戾气,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在不断下降。
起初,很多人努力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当每个人都很努力的时候,生存就成了部分人的问题。
今年有909万年轻人毕业,但根据人社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只有400万个岗位,这就代表着又有909万种不同的焦虑。
当社会的整体学历都在提高,研究生开始送起了外卖,逼得很多人也开始更加拼命地工作、学习,有的父母也开始逼得孩子没有快乐童年。
当面对教育问题时,报了班的孩子成绩普遍会更好,会的东西也更多,而那些没报班的孩子只能跟在后面,这就导致很多家庭不得不给自己的孩子报班。
当面对996工作制时,每当有人站出来指责资本家黑心,但总是会有人冷嘲热讽,说“又没人逼你,都是契约关系,你可以选择不干,自己没本事找到更好的工作还怨天尤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批愿意接受“996”的人,同时又面临末位淘汰的规则,那些不愿意接受“996”的人也不得不接受了。
努力生活,不一定要内卷
事实上,在这个多劳多得的社会大环境中,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越来越有限,内卷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比如高考,由于不可能每个人都读大学,所以高考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同样的条件下,只有比别人更努力的人才更有可能通过这架“独木桥”。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人们更多的努力下,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也更多,但被内卷支配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和付出的努力往往是不成正比的。
内卷和努力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被动还是主动,努力只需要自己坚持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付出行动。
而内卷更多的在于同他人的不停追赶和比较,像这样的“被迫卷”更多的只会让人们在与他人无尽的比较中渐渐变得迷失和焦虑。
在整个社会都在“内卷化”的时候,如果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赶内卷的浪潮,就会更加容易在这股浪潮中迷失自己。正如“当多数人不正常时,就会让少数人以为自己不正常,认为不正常的才是正常的”。
内卷代表的不光是人们对生活的担忧和焦虑,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比较。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克服内卷的过程将会很漫长,但想要跳脱内卷的圈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根据自己的需求量力而行。
不可否认,资源和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每个人都可以努力争取,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内卷是无尽的,只有生活是自己的,活出自己才是别人无法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