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40年,谁是中国经济最好的前车之鉴?

下面的话,各位不妨猜猜是在描述哪个国家?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该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7.3年翻一番;

该国制造业劳动力来源主要依靠大规模流动人口,但政府始终不给他们当地居民资格;

该国长期实施统制经济,内需长期不振,但依赖于利用外资和发展出口制造业而迅速崛起;

该国在对外贸易上,长期保持着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数一数二;

该国政府热衷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长期领先于经济增长,发电量长期占该大洲一半以上,而高速公路里程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该国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可以媲美伦敦纽约,少数人基本实现了按需分配,但该国大多数人生存区域却环境恶劣、衰败破落,过着仅能糊口的恶劣生活;

……

哈,想都不用想,这肯定是在说中国嘛!

——不,我说的不是中国!

很多人曾经把中国经济过去40年的发展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相比,然而,用他们对比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上固然可以,但因为很多基础的东西差距太大,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其经济发展的经历与中国最像的话,这个国家不在亚洲、也不在欧洲,更不用装逼似的跑到美洲去寻找什么拉美陷阱,而是在非洲,它就是著名的彩虹之国——

南非!

本文开始的那些话,描述的正是40年前的南非。

1940年,南非经济总规模仅有9.9亿兰特,1980年,其经济规模已经高达592亿兰特,40年增长了60倍还多;

1950年,南非的贸易顺差仅为1.43亿美元,到了1980年,暴涨至74.3亿美元,成为当时新兴国家里的佼佼者,外汇储备充足得流油;

1970年代,发达国家整体投资利润率仅为10%左右,而南非的投资利润率却高达18%,所以外资蜂拥进入南非,资本项目顺差从微不足道增长到每年几十亿美元;

……

以上的一切,都让南非迅速跨入到新兴工业国家行列,而其经济规模占整个非洲一半还多,由于基础设施良好、投资条件优越,当时南非的农业、采掘业、出口型制造业、医疗业等,在全球发展中国家都首屈一指,是冉冉升起的经济巨人。

当时的世界,只有日本和德国,才能在经济上与南非相提并论。

高速发展40年,谁是中国经济最好的前车之鉴?

南非经济在1980年之前,经济发展那么牛,靠的是什么?

最光明正大的答案可以总结成1条——

大幅度降低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不那么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总结成2条——

一靠政府主导工业发展,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以出口型制造业为导向;

二靠种族隔离制度,压榨黑人劳动、剥夺黑人权利、拒绝给予黑人福利。

经济要发展,圈地最重要——在中国,所有土地都属于郭家和鸡体所有,通过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然后将其改造成建设用地,这样就可以低成本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工业扩张。

南非也是这么干的。

1913年《土著人土地法》颁布,禁止黑人在“土著人保留地”之外占有或购买土地,成为种族隔离制度的基础;1936年又通过了《土著人托管和土地法》,其中限定“土著人保留地”将占南非土地的13%左右(南非黑人占总人口比例在80%左右),在保留地之内,政府鼓励家庭的份地,但只承认部落集体所有,不承认家庭私有产权。在这个基础之上,政府可以根据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随意低价征用黑人的份地,然后将失地黑人甩给部落处理。

无论是外资还是国有企业,只要某个投资项目看中了某块土地,只要取得政府同意,就可以低价圈地,随意拿走土地,这样一来,工业化的土地成本接近于0。除了后来的中国,世界上只有南非的征地成本才会这么低。

基础设施和土地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劳动力的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朝廷总是定期或不定期强迫农民远离居住地,无偿或极低报酬服劳役,这一规定在建国后也一直在实施,直到1990年代才有所改观。南非也是这样,发现钻石和黄金矿藏之后,1894年的《格伦格雷法》规定:每一成年非洲男子,必须每年在自己的居住地之外劳动满3个月,否则要缴纳10先令的劳动税,就是强迫黑人必须到矿上干活。

当政府决定引进外资、融入全球经济大潮的时候,开始允许人口流动,但政府只想压榨流动人口的劳动,并不希望他们在工作地定居和生活。于是,南非要求所有进入城市打工的黑人携带“通行证”,在上面注明其为“暂时寄居者”,证明白人当局允许其在城市打工。后来干脆规定,凡年满16岁的黑人在白人地区必须携带通行证,否则就会被警察带走拘留或者遣返回保留地。天朝则允许青年农民到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工厂里打工,但却不给他们当地户籍,在血汗工厂出卖劳力的时候是工人,回乡就是农民,所以称之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必须随身携带暂住证,否则就会被“收容”(实质上是拘留),在2003年收容制度被废弃前,因为暂住证而导致普通人死亡的惨剧数不胜数。

当然,南非白人当局免费为黑人办理通行证,而且一张通行证就行,而天朝地方政府则发明了三证(暂住证,外出务工证与计划生育证),任何一个证件不齐全都会被“收容”,而且政府还借此收费敛财,早期的时候,三证办下来要耗费农民工近1个月的工资……

问题是——无论黑人还是农民工,暂住也总得有个“暂住”的地方,中国和南非政府对这个都非常明确:集体宿舍就是你们“流动人口”的暂住地,农民工的家园在其老家农村,而黑人的家园则在其保留地。当局要求的只是这些人在城市里把青春耗尽,把血汗榨干,然后回到你的老家去自生自灭就行,丝毫不负担他们养老、医疗和孩子教育成本,甩掉了这些人年老后应该享有的福利包袱……

这样一来,继极低成本的土地之后,劳工权益被极度压制,劳动力价格低廉,对企业和资方如此友好,基础设施特别发达和方便,生产出来的产品,你说在世界上有没有竞争力?

那可不是全世界的资本都跑过来投资建厂?

这样一来,经济可不就很快发展起来了?

但也很容易想象得到的是——因为大多数人口收入很低,不足以撑起国内消费,所以就只能发展外向型、出口型制造业……

40年前的南非与今天的中国还有一个共同点——工业化过程中没有出现贫民窟。

南非白人一直强调实施“有序城市化”,从1960年代开始,南非开普敦、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都是高楼大厦林立,美轮美奂、干净整洁,号称南半球最美丽的城市,当时南非当局十分自豪于自己的体脂优越,所以没有产生贫民窟。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因为和中国一样啊,政府不断清理啊!

不断冒出来的脏乱差的违章建筑、棚户区,动辄被当局毫无补偿地“清理”,城市当然看起来就干净整洁咯。

最终的结果是,南非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白人身处发达国家,黑人是第三世界(当然,还是比周边其他国家的黑人好点儿)。

不过,南非当局在“有序城市化”上还是不够坚决,“索韦托”的出现就是典型。

从1910年开始,约翰内斯堡的黑人劳工就开始在城里搭建棚户区和廉价出租屋,这当然是违法建筑,屡次被白人警察清理;但随着矿业开采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棚户区南非当局清理起来不胜其烦而且还常遭受到黑人的暴力反抗,于是就在约翰内斯堡西郊划分一块地,允许黑人建立棚户区,但南非当局却不提供水电煤气道路等基础设施,任其自生自灭。

随着约翰内斯堡城市开发规模的扩大,这个棚户区有了重要价值,于是,1945年白人当局再次驱赶黑人,转而在城区西南25公里左右的地方“赐”给黑人一块土地,称之为西南城区(South Western Town),简称就是“索韦托(Soweto)”。

相比之下,天朝制度更优越,连索韦托这样的地方都绝对不允许出现!

这样,就确保大城市永远是大城市,而穷地方永远是穷地方!

值得强调的是,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后,新政府鼓励黑人购房建房,索韦托黑人的正规住宅越来越多,原本普遍贫穷的黑人出现了贫富分化,在中产阶级以及富黑人的努力下,索韦托的城市基础设施供应和过去有了本质不同,电力、供水、医疗等都大幅度改善,索韦托已经变成了一个繁华的都市。

与此对应的是,原来美轮美奂的约翰内斯堡,却因为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导致黑人大量移民,出现了贫民窟和流浪汉,犯罪率居高不下,治安状况恶化,这导致了富人和大公司纷纷迁出这里,于是城市进一步衰败,堕落成犯罪分子的乐园,原来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则因为停水停电,变成了黑帮横行的贫民窟——是的,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让南非出现了贫民窟。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与同一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德国不同,南非的经济发展并非依靠私人企业,而是国有企业主导,直到1986年,南非全国固定资产的58%,产值的26%,出口的50%和进口的25%,都来自于国营企业。

通过土地资源的免费获取、政府信贷资源支持,在民族和解之前,南非的国营企业普遍经营得还不错,但其利益主要针对白人开放。就像早期中国城市里的国企工人排斥农民工一样,种族隔离时代,那些在国营企业的穷白人工人是最铁杆维护种族隔离制度的人群。

总之,中国过去40年和南非发展的道路几乎可以说一模一样,最简单总结两条就是:

全球化分工+多数人低任泉!

显然,比中国早发展40年的南非,在经济发展大多数方面都是中国最好的前车之鉴。

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曾研究过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双方的经济产出。他发现,纯粹从“效率”角度看,当时南方的奴隶制要远胜于北方的自由经济,而北方最大的优势是创新,当时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南方奴隶制+北方工业体系。

福格尔并非鼓励奴隶制,恰恰相反,他指出,公正比效率更重要,低任泉下的经济优势只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北方产业若被南方打垮,创新的源头也就失去了,最后造成美国整体经济受损——没有公正,所谓“高效率”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南非经济的后来,正好验证了福格尔教授的观点。

从1970年代开始,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在全世界遭到抵制:

1974年,第29届联合国大会,取消了南非参加联合国一切活动的资格;

1979年,联合国对南非实施石油禁运;

1981年,联合国通过了全面制裁南非的《巴黎宣言》;

1986年,美国议会通过《全面反对种族隔离法》,也开始全面制裁南非(原来对南非的制裁美国没有加入),这成为压倒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最后一根稻草。

1986年,当年逃离南非的资本高达91亿美元。南非经济遭到重创——到了1988年年底,南非的外汇储备仅余19亿美元。

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外部制裁对于南非经济的发展极为要命,其多数人低任泉+全球化分工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再加上黑人的激烈反抗,1986年后南非经济增长陷入停滞,1992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考虑到货币贬值和其他国家进步的因素,南非人均收入实际上在连年下降。

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南非总统,他开始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对黑人解放组织的禁令,释放纳尔逊-曼德拉等黑人领袖,并与黑人主要政党非国大和解。1994年4~5月,南非首次举行不分种族的民主大选,非国大及其联盟胜出,曼德拉则出任南非首任黑人总统,这标志着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联合国此后也全面接纳南非。

1994年开始,南非总统基本由非国大领导人担任,而政府推行了多项照顾黑人就业政策,使得南非社会整体矛盾趋向减弱,但这却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也损害了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低任泉优势一旦丧失,南非在全球化中的产业优势也一并丧失,原来曾与7大工业国齐名的南非,虽然在非洲依然是首屈一指的工业国和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但全球范围来看,南非距离世界顶级经济体却越来越远……

现在的南非,已经成为又一个掉入“拉美化陷阱”的典型国家。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因为南非经济持续陷入衰退,一些黑人民粹政党甚至主张无偿夺取白人的农场和土地来“补偿”黑人,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高速发展40年,谁是中国经济最好的前车之鉴?

南非现任总统拉马福萨,2018年2月上任,接替丑闻缠身的前总统祖玛,其就职后声称,将推动修改宪法,以便将白人农场主自17世纪以来拥有的土地归还给该国黑人,这项宪法修正案令该国白人普遍恐慌,也让全球投资人望而却步,南非兰特由此也成为2018年以来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

文章写到最后,有人该问了——

既然南非是中国过去40年经济发展最好的前车之鉴,那么,南非的现在,是不是就是中国的未来?

嗯,这其实是另外一个大课题了。

简单来说,我个人乐观认为,中国如果真要推进社会转型(和南非一样,不转型恐怕也不行),弥合城乡差别要比南非弥合黑白差异要更容易一些,因为我们整体民族认同感更强,社会氛围相对也温和文明,且整体受教育水平较高。前提是——我们能正视中国是靠着“低任泉优势”发展起来的,不要自欺欺人地把这迷恋和自夸成我们特有的“体脂优势”。

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前提下,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是要比已经陷入“拉美化陷阱”的南非要光明的。

PS:简单普及一下南非在1994年种族和解之前的历史。

南非原住民是游牧和渔猎的科伊桑人,但17世纪之前,他们就已经不断被来自北边的班图人屠杀和驱赶,领地所剩无几,而班图人则在南非建立起农业居住区,现在南非境内的黑人基本都是班图人。

17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好望角,随后很多荷兰农民移民南非,通过侵占科伊桑人的土地建立起不少欧洲式农场,这就是布尔人(荷兰语“农民”的意思”),经过百年殖民后,科伊桑人在南非基本消失,而布尔人成为南非主要民族之一,今天称为“阿非利卡人”。

19世纪初,大英帝国看上了好望角,于是便出价600万英镑从荷兰手中购买了这一区域。然而,很多布尔人不愿意接受英国的殖民统治,于是集体北迁,并在今日南非北部、东部和南部建立了一系列小的共和国。到19世纪中期,合并成为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共和国。

1867年,奥兰治河地区发现丰富的钻石矿;

1884年,德兰士瓦发现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兰德金矿。

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布尔人和英国人爆发战争,大英帝国先后投入45万兵力才获得惨胜(英国由盛转衰的开始),然后与布尔人和解,将英国的非洲南部殖民地联接在一起成立了南非联邦,实施白人民主制,这成为今日南非的前身。

因为居住在南非的布尔人多达60万人,这远超英国人后裔数量,而白人民主制的实施,很快就让阿非利卡人主导了南非政坛——与多从事工商业、金融和贸易、相对开明的英裔白人不同,阿非利卡人非常保守,坚持实施种族歧视制度。

根据英国议会通过的《威斯敏斯特法》,1934年南非议会于通过了《联邦地位法》,变成了主权国家,此后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非积极培育政治力量,成立了非洲多国运动组织,开普敦成为非洲反抗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由此建立起南非在非洲的影响力,并在战后成为非洲事实上的领导国家。

依托于黄金矿业和钻石业,南非建立起从矿产到冶炼到设备制造再到金融投资及国际贸易的完整工业体系,军事工业也一枝独秀,英国人后裔从事工商业生产,布尔人从事农业生产,黑人当打工仔,南非在二战之后很快就成为了整个南半球的工业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经济发展水平与法国、意大利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