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帝王诗人,英年早逝
俗语有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而在文化圈中父子兄弟皆成就颇著的实例也屡见不鲜,书坛中琅琊王氏一门(就是王羲之他家)皆是书法家,文坛上苏氏三父子皆入唐宋八大家,而在汉末动荡的岁月里,汉赋的舞台上也有曹氏父子这么一家子名篇辈出,其中曹丕更是文武皆能,接过父亲打下的江山后,还顺带称了个帝。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曹操次子,母武宣皇后卞夫人,妻甄氏,继妻郭氏。公元220年受汉献帝刘协禅位成功篡汉,结束了两汉四百多年的统治,死后谥号文,即魏文帝。由于有善于引用《诗经》完成自己杰作的父亲曹操,又有七步成诗的弟弟曹植,曹丕的文学素养往往被低估,但实际上他和曹操、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时为文坛领袖之一,因此他既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在政治上,曹丕虽然继承了父亲留给他的偌大家业,但却并未继承曹操较为理想主义的用人方针(任人唯能),为了争取三国时期重要政治力量——门阀的支持,而采用了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虽然是一种倒退,但却极度符合曹魏当时的政治需要,而且相对于汉代举孝廉和宦官专权来说,九品中正制还是较为先进的,因此延续至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建立科举制取而代之。
在文学上,大家都听过曹丕逼迫胞弟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但实际曹丕的成就完全不输给弟弟。在他之前,《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则善用长短句,汉赋和乐府诗则以五言为主,曹丕则创作了中国最早的七言诗,他的《燕歌行》传唱了近两千年,之后才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杰作。他的成就并不仅限于辞赋的创作,于典籍的撰写亦有突出成就,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能传承其衣钵的大概只有鲁迅先生。
在过去的许多著作中,曹丕往往被塑造成反面教材,被认为暴戾而多疑,对兄弟迫害,对妻子残酷。但实际上曹丕对自己的兄弟是很好的,他少年时景仰长兄曹昂,后来被立为魏太子后,也常谦逊的说:要是曹聪活着,太子之位就没我啥事了。即便是与他争储的胞弟曹植,他也并没有使出什么霹雳手段,不过是将他远远打发到外地当官罢了;对于禅位给他的汉献帝,他也让其安享富贵余生(大家想想李世民等人)。唯一比较残酷的行为,便是将自己的发妻甄皇后赐死。
曹丕在政治上顺应时势、懂得变通,在军事上能够继承其父的传统,在文学上敢于创新,唯独缺憾的便是天寿不永,仅仅40岁便一命呜呼了,如果他能再多活个二三十年,天下如何便未有定数了。这样一位全方位人才,值得我们了解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