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亲王的葬礼和王室的黄昏 君主制是否会终结

1
当地时间4月17日,在军乐队庄严肃穆的伴奏乐声中,现任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的葬礼结束。这位饱受争议的王室成员,也用他的葬礼为英国君主制敲响存废的暮鼓。当有一日德高望重的伊丽莎白女王故去,英国君主制是否会面临又一次挑战?

在一波又一波民主化与革命的浪潮中,君主制早已是风中之烛。曾经被称为“欧洲祖母”的维多利亚女王,她的外国后嗣和亲戚们,譬如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曾经靠婚姻统治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早在一战就被推下王座;而近东的奥斯曼土耳其与远东的大清帝国,也在一战前后民族革命的风潮中分崩离析。

保皇派总以英国皇家传统的源远流长来反驳废除君主制的激进言论。诚然,从1066年诺曼征服到今天,英国王室外表看上去是在延续保守派口中的“千年悠久传统的壮丽辉煌”。实际上,世人如今看到的英国王室的壮丽辉煌,更多的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从笨拙可笑、缺乏魅力变得庄严华丽、引人注目,英国王室形象的完成转身的时间也不过短短150年左右。

2

正如英国开玩笑所说的那样,即使议会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在上边签字。因此,在内政问题上扮演礼仪性角色的英国王室,更多的是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在大英帝国的外交战线上。日不落帝国虽已明日黄花,但豹死留皮的英联邦组织是殖民帝国最好的遗产。女王不仅是英联邦组织的最高代表,还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8国的国家元首。1953年,刚带上王冠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便开始自己的环球之旅,其访问重点便是英联邦各组织成员。

这次长达173天的巡狩挽救了大英帝国自二战后一路下滑的国际地位,连一度对女王并不看好的丘吉尔都不得不承认,女王的环球之行堪比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大海盗德雷克,“她带回的财物也会同德累克的一样光辉灿烂,为英国取得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自继位到今日,女王的王室外交维持着这个老大帝国往日的利益与荣光。

2000年,面对澳大利亚共和派离开英联邦的压力。女王第13次出访澳洲,女王亲自为澳洲保皇派站台并成功的将澳大利亚留在英联邦之内。女王又一次挽救了英国的海外利益,这是英国议会和政府完全无法做到的。但令唐宁街十号的主人们担心的是,不仅仅是澳大利亚,譬如新西兰,英联邦内很多国家都有当女王去世后就退出英联邦的意图。

在世纪之交的一次民意测验中,已有56%的英国人支持废除王室,同时18-24岁的年轻人几乎对王室毫无好感。2012年,借着彰显昔日大国国威以团结人心的伦敦奥运会闭幕,英国卫报调研民众对王室态度,结果显示仍有36%的民众支持废除王室。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仍是这个国家最受欢迎的人,根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调查,35%的英国民众认为女王比政客更关心民间疾苦,而投票选择政客的只有9%。她对这个国家的责任感无可置疑,她信守着继位时对民众的誓言—将自己奉献给这个国家;她努力让君主制适应现代社会,她裁减王室经费并公示王室花费、为私人收入交税甚至开设媒体账户并会见Lady gaga这种流行歌手。但她让英国王室避免亨廷顿所说的“国王的困境”么?

目前英国社会对王室的支持,不如说是被女王的个人魅力所征服。但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支持在女王去世后,英国应该进行一次公投来决定君主制的存留。首先君主制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违背,现代国家领袖应该由选举产生。英伦保守派总以女王可以代表不列颠所有人民,而政客只为选举他上台的选民负责为由支持君主制。这种说法与100年前沙俄保皇派支持沙皇的理由一样荒诞不经,一个未经任何公开选举和公众授权而登上最高权力的人,有什么资格自称代表他统领下的所有人民?
无独有偶,若是现在被英国人民所不喜的哈里王子登上王位,可以预见英国人民废除王室的呼声将被无限放大。

如果是哈里、梅根这样的人上位,英国民众还会支持君主制吗?
然后,这项制度本身也花费巨大。大英帝国已经没落,继续维持当年的排场本身也非当代英国人所希望的。英国政府每年也需要拿出不菲的财政收入来养活王室,同时王室也享受着各种免费的福利。即使在近些年改革后王室仍然花费巨大,目前仍有近半的人表示王室从税收中获得3600万英镑经费还是过高了。同时,女王也坐拥大量的财富。她长期占据着英国首富的位置,而且不需要缴税,直到近年才有所改变。

最后,王室作为国家的楷模,其道德方面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你非人间圣贤,那么人民为什么要拿钱养你?这也就是王室的花边小新闻不断被扒出的原因。这也使得很多王室成员并不愿意继续呆在王室,就像前不久梅根所说,“女王对她很友善,但王室限制她的自由”。在一个价值观日益多元的社会,要求家族内所有人都按照最高道德标准生活是不现实的,为了个人幸福放弃王室地位也并不奇怪。当王子思凡主动摘下王冠去寻求自由,也将从王室内部终结君主制。
1900年,世界上只有26个共和国;而到上世纪末,共和国的数量增加到149个;到如今仍然实行君主制度的国家只有30个。王权没有永恒,终有一日所有的王冠都会落地。若是国王们在关键时刻都能审时度势、顺从民意做出让步,那仍不失为一种高贵而稀缺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