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想做“人上人” 唯分数论为何难以破除

中国人一直有个心魔,那就是做人上人,从小母亲就会指着清洁工苦口婆心的告诫儿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他一样。仿佛清洁工不仅是贫穷的代名词,在人格上也低人一等。中国人拼了命的做题、考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宏图大愿。

商鞅讲军功爵,孔子讲学而优则仕,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通过努力博得皇帝的青睐成为人生人,仿佛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多少中国人希望像范进一样在看到中举的名单后昏死过去。
虽然帝制已经结束了很多年,但这种学而优则仕,做人上人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今天,唯分数论,一生只为做题优秀考进公务员,仍然是无数人的理想,喜欢做题想考公务员,本身不是问题,人各有志,但如果一个社会,认为做题是唯一的出路,认为考入体制才是成功的标志,那这个社会一定出了大问题。

时至今日,全民做题已经导致了三个严重的问题。

一是很多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人格不健全

家长、学校只关注做题,忽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往往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最近,杀害亲人,自杀的学霸是越来越多,遇到一点小挫折,他们往往就会产生轻生和报复社会的念头,轻生的代表是北交大自杀的吴磊,他说做题是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做题失败就是人生终结。后者代表是吴谢宇,他的母亲对他的要求极为变态,导致学霸吴谢宇实际对母亲恨之入骨,最终吴谢宇将其母分尸。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成为实现父母理想的工具,他们表面上顺从实际上内心非常愤怒,这导致不少年轻人都心理扭曲。逼疯他们的正是号称爱他们的家长和社会。

做题家吴磊的遗书,全民做题和疯狂的内卷让同学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吴谢宇弑母案震惊舆论
二是学生发展严重偏科
大家忙于做题,忽视了其他兴趣的培养,凡是跟考试无关的一律不作,最典型的就是体育,今年两会,政协委员唐江澎说132个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45.71%、74.36%、83.28%、86.36%,几乎是全体眼镜。以至于空军抱怨在如此下去恐怕难以招到合格的兵源。

三是遏制创新思维

创新是国家的第一生产力,美国之所以在制造业外移后还能引领世界,除了军事、金融,还有创新,而创新又是前两者的基础。美国的技术一直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依照做题而生的应试教育显然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应试教育主张服从,规训,不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很多地方军事化学校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往往无法适应,听了一辈子课,你如今让他做主,他怎么行呢?

所谓大城市的孩子有优势,实际上这个优势不在做题,而在于综合能力和视野。

这三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但就是解决不了,这次两会,上面是下决心要根治教育上的痼疾,老大亲自发话要求破除唯分数论,他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分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在去陕西考察时他再次谈到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体育锻炼少,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最高层如此发话可见上面已经认识到唯分数论和做题的危害,这次上面也确实大力推行了,比如北京的线下辅导机构被大量关闭,新东方市值一下子蒸发一百亿。还有各中学纷纷禁止教师外出代课。同时要求小学四年级以下不留作业,尽早放学。

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了,但是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家长们仍然在和政府打游击战,你关了线下的,还有线上,你让早放学,我立即带他上辅导,你禁止编制教师代课,公司就培养专职辅导教师。政府下了这么多禁令,家长们还是乐此不疲,教育市场依然火热,学区房也是水涨船高。
做题,考好大学仍然是无数家长的目标。全民痴迷做题,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做题好坏仍然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命运,善于做题仍然是获得特权的金钥匙。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要说起源,要谈到商鞅,商鞅为了帮助秦王统一六国,提出利出一孔,即国家垄断所有的财富和晋升渠道,秦国不需要其他人等,只需要农民和士兵,底层要想致富只有当兵杀人,为国君效命,这就是军功爵制度。
商鞅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即用国家手段指定了成功的路径,规定只有这条路径你才能改变命运。因此秦国全民都争相打仗杀人,为的就是能吃到肉糜。

到了后面,皇帝们发现这样不行,军功爵虽然好,但需要国家不断发动战争,后面大一统哪有那么多仗打。于是皇帝们想到了新的替代品,那就是科举。
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先确立一个官方思想,然后规定只能熟读我确立的儒学才能升官发财,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其他思想,但由于我垄断了获取特权的渠道,因此公众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自然就会抛弃其他思想。唐太宗说的很明白,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科举一直是皇帝控制民间精英的手段。

在秦制下,皇帝掌握一切权力,要想从皇帝这分到权力,就必须参加科举,学会成为皇帝的臣子,通过利出一孔,天下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被皇帝控制了。皇帝稳固了统治,而那些普通人,则为了那几个有限的名额,不断钻研考试的技巧,最终内卷到死。

自从科举诞生后,学子们一直在争取做皇帝臣子的机会,如果皇帝断绝了这个机会,臣子还会造了主子的反,比如清末废除科举,那些失去晋升渠道的举子立即投入了反清的行列。民国时期的学生一听到公务员考试就不闹革命,没考上则继续闹。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了,人们成功的路径变多了,但是由于旧有的惯性和国家权力的集中,因此做题的逻辑仍然没有改变。

中考、高考、公考成了决定人生的三大考,中考筛掉一半人,剩下一半进入高中,高考再筛去一大批,最终15%的人进入一本,最后这一点高级学生再参加公考,最终决定哪些人能进入体制吃皇粮,享受一生无虞的福利,哪些被迫进入体制外艰难求生。而那些大公司也照猫画虎,从学历上筛选学生,比如很多公司直接说双非不要,研究生没用要看第一学历,而央视网刚报道,一家企业在招工时直接说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

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仍然是唯学历,唯分数,这样的氛围,家长怎么能不重视孩子学习?你政府再怎么禁止,也是难有成效。

根本原因不是家长多么疯狂,而是整个社会,尤其是政府、体制内仍然将分数、做题、学历当做评价的唯一指标,由于体制内占据了绝对优势的资源,自然形成了示范效应,告诉人们只有做题才能出人头地。

而生活在秦制下的中国人,也一直有想做人生人的传统观念,很多问题不只是穷富那么简单,更关乎社会地位和人格。在美国,虽然贫富差距大,但一个失业者、穷人可以和富翁不卑不亢的对话,但在中国不能做上体面稳定的工作人格上就是低人一等。

因此我们看到一种怪现象,养老护工行业那么赚钱,那么供不应求,年轻人不愿做,体制内那么难考,一些职位薪水那么低仍然人流攒动,原因不仅在于金钱,而是公务员和体制内象征着身份和地位,标志着自己吃皇粮,而养老护工终究是伺候人的工作。

项飙那本《浙江村》就有一个有趣的情节,浙江村人发了大财和北京老太聊天,北京老太的儿子每月薪水微薄,自己的退休金只有200多元,但他仍然高呼:我们可是领国家薪金的人,怎么会干你们那种不正经的工作。
这种思维在很多地区仍然深入人心。

不改这种思维,不对社会整体的观念、结构进行改变,恐怕唯分数论,全民做题还会持续下去。

怎么做呢,我觉得至少的从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缩小体制内外的差距,并增加福利。全民做题一个重要目标是考入体制内,因为体制内福利好,比体制外稳定,退休有保障。体制实际上起到了商鞅利出一孔的作用,不缓解这一点很难破除唯分数论。另外,缩小贫富差距,增加福利也能降低人们的功利心,人们之所以追求做题成功,恰是因为人上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过大,为了追求好生活必须做题。

二是改变考核标准。学校,体制内都逢进必考,缺乏多元考核模式,如此单一的路径肯定会引发全民做题。现在学校、公考都往这个方向变。
三是不要给学校划定三六九等,避免形成鄙视链,助长学历战争,允许学校自由发展,各自针对探索教学道路,避免同质化。
四就是转变全社会的观念,主张行行出状元,尊重人们的自由选择,消除心中的辫子。但这个的实现要靠前两者,我曾经写过说做题、内卷也是因为东亚人观念的趋同,而东亚人都有做人上人的观念,他们会人为分出哪些职业高贵,哪些低贱,他们做不到对所有选择一视同仁。
就算是所谓民主化的韩国,也没有得到自由主义的精髓,即使最保守的古典自由主义,不主张政府调节财富分配,但也认为应该尊重人的自由选择,不评判是欧美社会对人的普遍态度。因此,西欧美国的人生存压力比东亚就要小得多,因为即使你不想学习,想去刷墙,也会尊重你的选择。

更加疯狂的韩国高考,图为韩国学弟祈愿学长考试成功不要复读.

或许有人说,这是欧美对平民的奴役,让他们失去和精英竞争的机会,但我想问高级职位就那么多,不是你赢就是我输,完全是零和博弈,全民做题除了会加剧内卷不会对情况有任何改善,你越努力不过是提高了入门的门槛罢了,因为总数始终没有变化。

而且最近的数据也显示,即使是拼做题,农村孩子的劣势也越来越大,因为城里人可以找专业的老师辅导,而农村人不行,靠做题改变命运,怎么可能?(越往后越难)

一个社会的公平,要靠财富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想靠做题鲤鱼跃龙门,永远是小概率事件,与其逼迫孩子去实现不切实际的美梦,不如尊重他的自由选择,还他一个快乐的人生。
不知国人何时才能醒悟过来,何时才能破除人人想做人上人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