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扶贫剧也可以拍得这么好看 点亮致富之光
虽然新岗位无比忙碌,但生活毕竟不止有工作,还是得自己找点乐子让脑子休息。谁能想到我竟然在"学习强国"上追剧,不要vip,也没得广告,美得很。
作为一部扶贫剧,山海情没有上演苦哈哈的苦情戏,也不是从宏大的叙事开始,而是从西海固吊庄移民过来的一个小村子切入,从一个个小人物身上,反映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各个层面发生的改变。小故事,大情怀,真情实感最动人心。
科技扶贫,点亮致富之光。剧中让我最感动的一个人是凌一农教授。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一个农业种植的专家,更是一个有着桑梓情怀的科学家。在他身上,让我看到袁隆平老爷子的影子。
作为结对帮扶的先行者,他从福建被派驻到闽宁村,在荒漠的戈壁滩手把手教移民种蘑菇。且不说前期要经过多少的实验,单说环境和操作者这两个变量的差异,都足以预见会有多少困难。
在教第一个愿意种蘑菇的马得宝时,他从搭棚、沤肥、铺土到撒种、摘菇甚至最后的销售,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电视剧里种蘑菇细节的刻画,让我这个门外汉看了都觉得,嗯,有搞头。蘑菇真是太有意思了!
后来因为种蘑菇的人太多出现同质化竞争,导致蘑菇被严重压价甚至滞销,也是凌一农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到处去跑销路。真正的农业专家,不是坐在家里谈古论今,也不只在实验室埋头实验,而是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这样的实干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江山帝业贯古今,最是难得百姓心。城池易攻,真心难得。凌一农教授走的时候,闽宁村那么多村民自发前来相送,那一幕让我瞬间泪目。教大家种蘑菇的辛苦,滞销时受到的埋怨质疑,用自己倒贴换取菇民信心却被揍的委屈,此时都变成了俩字——值得。
电视里有个细节。凌一农教授种出的菌草能够防风固沙,成为沙漠里的一片绿植。本来应该一步步试验菌草种植蘑菇,但由于吊庄移民的现状,种蘑菇成了当务之急。
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菌草的意义远不止脱贫致富。凌一农教授的科研成果让我切实感受到科技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难怪十四五规划中说到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就业扶贫,拓宽生存之路。仅仅靠种蘑菇,是不能让全村所有人脱贫致富,毕竟市场有它的运行规律,同质化发展容易受到销路、价格等的影响。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让移民户实现脱贫。电视剧的另一条线是外出务工。
以麦苗为代表的一批女工,通过到工厂就业,一方面解决生计难题,另一方面也能够赚钱建设家乡。以得宝为代表的男青年,要么一边在家种植蘑菇,一边发现基础建设中的商机,要么外出务工,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关于电视剧的好,各个公众号都有推广,在此就不作赘述。本着学习的心态,看电视的我收获很多,对于贫困的理解也更加直观。
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穷困潦倒的岁月,不是那些前进路上遇到的困难,而是那些虽然穷苦却积极奋斗的人们,是那些努力将国家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的扶贫干部,是那些每个人都向往着的美好未来。
未来现在没有来,但将来总会来。啥时候来,靠你,靠我,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