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寻求和解的过程 以吵架为结尾
冲着标题《杀戮》去的,点开前以为是部血腥的,尸横遍野,最起码也要带点血的感官刺激片,点进去才知道,是两对夫妻四个成年人吵架的片子,虽然看某瓣某些网友洋洋洒洒几千字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阐述波兰斯基导演为何要叫《杀戮》并为之拍手称赞,但我还是不得不说点实话,叫《杀戮》未免太过浮夸,香港翻译成躁爸爸狂妈妈,更切合故事本质。
喜欢看吵架的,来!《杀戮》80分钟,就是两对夫妻在吵架,起因是一家孩子把另一家孩子牙打掉了,过程是两家寻求合理的和解方式,结尾是没有找到合理的和解方式。两家孩子因何打架没有交代,反正大人们窝在一个房间里为了两熊孩子的那点破事,经历了“这一生最煎熬的一天。”戏剧化的是,影片最后交代两个孩子又跟没事人一样玩到了一块,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我看《杀戮》最大感受是,解决问题真是太耗费精力了,尤其当没有不涉及任何利益的第三方“主持公道”,因为每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会自然而然站在为自己考虑的那一面,所以刚开始本着解决问题“公正”的角度本身就是伪命题。
电影中两对夫妻就该直接去学校,由校方在场就“两孩子打架问题如何解决”来商量,该赔钱赔钱,该道歉道歉,而不是打人的那方家长去被打人家长的住处,所谓上门道歉是态度但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化。《杀戮》是话剧改编,就两个场景,一是被打娃家长的住处,二是被打娃家长住处的楼梯口,且80%的对话都是发生在住处。网友说这电影真是省经费,唯一值钱的就是被扔到花瓶里的新款手机(后面吹风机吹吹还能照常使用了),还有就是些类似威士忌、咖啡、蛋糕等饮料吃食。确实是,不过看着蛮爽的,我说实话,因为你可以很清楚的目睹“四个优雅的中年人最后变成四条跳脚疯狗”的全过程。
《杀戮》很考验演员演技,尤其两位女主,歇斯底里的不同表现,被打孩子的家长是哭哭啼啼;打人孩子的家长是狂吐,不是简单的吐,是喷射弧度的真吐!不得不说,凯特·温丝莱特的那个真吐,演技是真牛,我下午吃完饭看的,但刷到这一幕时还是忍不住从胃部犯恶心,仿佛隔着屏幕闻到了一股恶臭味。前段时间,跟女性朋友聊天,说起家庭中夫妻遇到问题时男人和女人处理方式的不同,男人是“先睡吧,没准明天起来后她就忘了。”女人是“都睡觉了,他还不来找我解决问题。”前者是躲避,后者是想沟通解决。
但问题真的能通过沟通解决就能很顺畅的解决吗?看了《杀戮》后,我突然明白了男人为何在家庭问题中倾向于糊里糊涂了,因为没想好底线和解决方案的沟通本身就是无效且耗费精力的事情,打着沟通的帽子最后多数以吵架结尾,造成更大的情绪波动,与其这样,倒不如把问题放放就“睡一觉明天再说吧。”吵架,真是很烦人的事情,看人吵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