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创立“庄学”庄梦蝴蝶 逍遥世外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时局纷乱,诸子百家中的多数人,研究的不是治国之道,便是征战之术,却有一位标准的浪漫主义文艺范庄子,他的名篇《逍遥游》至今仍被奉为浪漫主义的经典。

庄周(约前369年-前286年),宋国蒙邑人,为宋戴公后裔,父庄全,母狶韦氏,妻钟离氏,曾师从裘氏学儒,后经过自己研究归为道家,创立“庄学”,并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庄子》(又名《南华经》)一书,计52篇十万余言。曾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一说是在漆园此处为官,一说掌管蒙邑的漆事),是古代地方官吏的典范。

儒家可能比较擅长培养人才,所以很多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名人,最初都是学儒的,但他们往往学到一半便察觉儒家之道和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匹配,便中途改行去了别的学派,庄子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他包括但不限于法家的韩非子和李斯),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对儒家的发展没有贡献,他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便对儒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过性格决定选择,庄子实在太崇尚自由了,并不适合将自己规范在君子的条条框框中,所以他后来在哲学思想上,反而继承和发扬了老子“道法自然”的理念,把“贵生”、“为我”的理念,引申为“达生”、“忘我”的理念,提倡“道我合一”。他还善于讲述一些浪漫主义小故事,来阐述老子观点的正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们熟知的《逍遥游》,便是他的著作《庄子》的第一篇,非常鲜明的阐述了他自己的哲学观点。他认为道德水平最高的人,是可以自然而然的顺应客观、忘掉自我的,有圣人胸襟的人无意求功,有道德学问的人无意求名。虽然庄子并没有指名道姓的打脸任何人,但几乎无声的否定了汲汲营营的大多数。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还留下了一个和“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难解的千古习题——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典故体现了庄子的世界观,他认为世上万物皆是平等的,无论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无论是从喧嚣的世间走向世外的逍遥,还是从世外的逍遥走入喧嚣的世间都无可厚非,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比另一种更高贵。

庄子还是一个敢于谈论生死的人,他认为只有打破生死才能物我两忘,获得轻灵快意的人生,得到灵魂的真正自由。这与华夏历来不敢言死的文化传统有些相悖,但却是庄子能够获得超然物外境界的根本。庄子自由、平等、游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都是因庄学影响,而变得异常淡泊、豁达。

当然,庄子影响了这么多文学界的大佬,被后世的人们利用一下也很正常,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在道教中“老庄学派”逐渐代替了“黄老学派”,推崇道教的李唐,更是由唐玄宗亲封庄子为“南华真人”。不过以庄子的个人修为和理想追求,这些俗世中的盛名,大约也是有与没有一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