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稷下之首,五行始祖

大家都知道金、木、水、火、土这阴阳五行,但大多数人会以为这学说属于崇尚自然的道家,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五行属一家之长,曰阴阳,而阴阳家的创始人兼杰出代表邹衍,则是一时之间的风云人物。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前250年)(一说约前305-前24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起初学习道家,在稷下学宫亦学儒术,阴阳家代表人物,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因尽言天事而被时人称为“谈天衍”,后世尊称其邹子。

邹衍一生大起大落,他原本是稷下学宫里最被尊崇的学者之一,但随着齐国政权的更迭,他在齐国变得郁郁不得志,只能远走燕国。因其才名早已远播,受到了燕国的无上礼遇,燕王哙为他修建了碣石宫,以师礼相待;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他在燕国管理生产事业,君臣尽欢。然而政权的更迭又一次给邹衍带去打击,燕惠王继位后,因不信任昭王旧臣,又因邹衍是齐国人,便将邹衍投入狱中。后来齐闵王去世,新上位的齐襄王很有抱负,稷下学宫又开始欣欣向荣了,邹衍思乡情切,几经辗转又回到祖国做学问(他老人家熬死了好多位国王啊)。

邹衍一生著书无数,学说也是层出不穷,他继承了古已有之的五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行生胜”的理论,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为“五行相生”;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是为“五行相胜”。又将五行生胜的理论与社会政治相结合,提出了“五德终始说”,称自黄帝(土德)以来,已经夏(水德)、商(金德)、周(火德)三代,预言“代火者必将水”。后来他的这些观点被广泛的运用开去,方士们多用“阴阳五行”,行鬼神之事;帝王们则善用“五德终始说”,表明自己的名正言顺,这使提出此理论的邹衍,显得更神乎其神了。

其实,邹衍的理论是有着极其朴素的唯物思想在里面的,它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解读。除此之外,邹衍还提出了“大九州”的观点,认为中国并不是遗世独立存在的,它只是世界的九分之一,为“赤县神州”,在此之外还有另外八个州,被山水环绕。这个理论在地理学上具有很大的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关于邹衍的神秘之处,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年春天邹衍来到渔阳郡,别处已经春暖花开,可唯独此处隆冬迟迟不退,作物没办法生长,百姓为饥寒所苦,于是邹衍爬上了郡南的一处小山,站在山上用律管吹起了春之曲。春之曲从小山上悠扬而下,霎时间渔阳郡里春意盎然,阳光明媚,冰雪消融,草长莺飞,春暖花开,人们也终于告别冬天的苦寒,开始过上温饱的好日子。后来,邹衍吹律的故事被记载在了《北堂书钞》中,那座渔阳郡南的小山被称作黍谷山,人们在山上建起了邹夫子祠,还为吹律一事专门立碑。

在独尊儒术后,邹衍的大多数理论被董仲舒吸纳进了儒家,他的《邹子》、《邹子终始》、《主运》、《大圣》、《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等著作多已轶失,因此他仅凭自己的学说而给后世留下了神秘而光辉的背影,想要探究其理论已无迹可寻,这无疑是华夏文明发展中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