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的意义在哪里?浅谈《天才枪手》
社会的一端给予尊重,教育的一端给予引导,处在中间的孩子才能平稳过渡。
01
泰国电影《天才枪手》讲述了两名就读于贵族学校的优秀学生与一群富二代学生之间的故事。女主角琳和男主角班克都是家境普通的优等生,为了赚钱他们联合起来帮助富二代同学在托福考试中作弊。
这是一部泰国电影,但影片所揭露的问题,表现的矛盾冲突也是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
在中国,考试,成为压在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之上的一座大山。
02
中国有句古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早已将读书考试推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在物质生活并不发达的过去,读书取仕曾是一种获得温饱的重要生存方式。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于是好的成绩转化为好学校,好工作,好未来,乃至好人生的基础。这样的思维代代相传,成为一种根植于基因的集体无意识。我们已经吃饱了,但我们要为了吃得更好而读书。时代变了,思维方式却顽固地延续了下来。
甚至于在这样一部以考试为主题的电影中,几个主人公,无一人走出这个圈子。
贫寒家庭的父母宁愿拮据生活也要把孩子送去贵族学校,富二代的家长们以跑车激励孩子考个好成绩。
03
在这样的训诫之下,那些心理懵懂人格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被集体抛入一片黑暗森林之中。家长和学校指着远方一盏忽明忽暗的灯说:“这就是你的未来,好成绩就在前面,快努力吧。”
然而,在知识的森林里,绝大多数孩子都无法在这片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二到高等数学微积分,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是无意识的。我究竟为何而来,我为什么投身这片森林中。没人问,更无人答。
无知,是黑暗森林里最大的隐患和威胁。
让独自行走在黑暗森林中的孩子减少无助感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明白我为什么而来。
可惜我们没有给出解释,我们抛弃了孩子 ,在如此广阔无际的森林里。
04
孩子是迷茫的,但仍迷茫着往前走。他们觉得,学习是他们这个年龄唯一回报养育之恩的方式。
也许走向灯盏的路上还有鲜花蝴蝶,然而所有人都在催促来不及了没时间了。于是,孩子们带着迷茫和紧张一步步靠近前方的明灯。假如这盏灯熄灭了呢?
那么就会像《天才枪手》里因作弊被抓住取消考试资格的班克一样。
班克生命中所知的唯一一盏灯熄灭了,他选择做更大的枪手。只一瞬,这名曾在学校海报上的优秀学生跌落到罪恶的深渊。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沛德说,我们生活的目的, 不是经验之果,而是经验本身。
并非为了成绩这唯一结果,也许寻找明灯的一路上所见所感才是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05
时代的原因无可避免,所幸更多的人已经逐渐意识到,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方式,成绩是一盏灯,但不是唯一的一盏。
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够对不同职业,有相同的尊重,无论是修理自行车,还是开洗衣店,那么幸福感的归属将回到它本来的位置。
那时候家长不会指着某个职业的工作者教训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做这个。”
假如五岁的儿子指着清洁工说,“我以后也要扫大街,我要让全世界变干净。”请回答,“好啊那你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数苹果了,以后可以制造出一眨眼就把全世界扫干净的机器,好不好?”
对于错误的修正应该从成年人已有的成熟和稳定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开始,逆向引导教育行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想必会有更多数苹果的孩子成为设计师、科学家,乃至领袖。
社会的一端给予尊重,教育的一端给予引导,处在中间的孩子才能平稳过渡。
06
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体验,是感悟,是花开花落,是云卷云舒。请在一个孩子本应该完善心灵的时刻给他成长的机会,给他更多体会的时刻,而不是赶着奔向一个又一个结果。
成长途中需要路标,但实在不必给每个人都发一根拐杖。与其直接指出寻灯的捷径倒不如教给他用自己的脚行走,用自己的心体会
这一盏又一盏灯之间,才是生活本身。
教他成长,不是揠苗助长,不是放任不管。孩子应该,也有权力在体会酸甜苦辣中成熟。
或许有一天,现实中的班克不会因为错过一场考试就失去一切,或许那一天他能笑着接受母亲的洗衣店。
一定会有那一天。
台湾作家龙应台有一次在花店买花,花店里的小男孩笨拙的为她扎花,一次次失败。但龙应台看着为她扎花束的小男孩说,“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请每一个人,请这个世界,放缓脚步等等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