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法家大成,客死他乡
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之势渐成,言论之风十分开化,基本凡是有些作为的百家诸子,政见即便不被采纳,也多半会在所到之处颇受敬重,只除了秦国外,他们重视变法却杀害了变法功臣、法家代表商鞅;他们维护法度、重视人才,却让诚心来投奔的韩国贵族韩非子客死他乡。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为韩国宗室子弟,为振兴韩国,深研法家各派精髓,亦师从荀子学过帝王之术,与秦国丞相李斯是同学。韩非子的一生几乎都是大写的郁郁不得志,他为了振兴祖国而深耕法家各派学说,却不被糜烂的韩国高层所接纳重用;后诚心投奔秦国,颇受秦王嬴政看重,遂建议其“存韩灭赵”,本来政治观点相左,嬴政也没想把韩非怎样,但奈何不靠谱的同学李斯嫉妒他,害怕他抢走自己的位子,于是各种迫害,最终导致韩非在狱中自杀(一说为李斯暗害)。
回顾韩非子高开低走的一生,他的悲惨收场居然是因为太有抱负了。出身在贵胄之家的韩非,没有和他的亲戚们同流合污,没有靠搜刮百姓而享受奢靡生活,而是自小便学会了独立思考,商、管、孙、吴之书读了个遍,融合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多位法家名宿的思想,整理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企图通过上书、变革的方式拯救日渐颓靡的韩国。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家亲戚实在太不靠谱,尤其是当韩王的那几个,不任用贤能也就罢了,还专喜欢宠信那些华而不实的。
被自己祖国伤透心的韩非,在荀子被任命为兰陵令时拜他为师,此时不仅学到了帝王之术,还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李斯。与李斯无限崇拜商鞅不同,韩非对法家各派的学说都是有继承、有摒弃的,他既不完全认可商鞅“鼓励民众,民为乱之本”(“法”派)的说法,也不觉得申不害“约束官僚、官员体系是祸乱根本”(“术”派)完全对,对慎到“以帝王之势推行律法”(“势”派)的观点也存疑,而是继承了这些派别的优点,认为只要法度健全,执法之人秉公,则谁是王、谁是官员、谁是百姓并不重要。
因为韩非子博学多才,所以当他抵达秦国时,还是秦王的嬴政十分重视他,但一心想荡平六国的嬴政,却对韩非“存韩灭赵”的建议不以为然,一时半会不会重用。但秦王对韩非的推崇却刺痛了一个人,那就是时为秦国丞相的李斯,要说李斯这人真不咋地,典型一表面兄弟,当初稷下求学时就嫉妒韩非比自己有才华,如今看到嬴政这样夸奖韩非,十分害怕韩非同学抢了自己的丞相宝座,便到嬴政面前告小黑状,还出主意说:您不重用他又长期扣留很容易有后患,不如依法处决了(韩非:我引你为知己,你置我于死地,卑鄙)。嬴政听信其计策将韩非入狱,李斯怕夜长梦多急不可待的送去了毒酒,于是,一代贵胄名士便“自杀”在了秦国狱中。
虽然韩非子并非法家第一人,但他的学说却集法家诸派之大成,有着划时代的先进意义,与今天的以法治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他的著作《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发人深省,将法家诸派观点兼容并蓄,同时善于举例说明如何执法,于行文上深入浅出,却将先秦法家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