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1

道貌岸然的女德、男德总是在网络上沦为被嘲讽的对象。这些挂着“XX女德”ID的微博号,满嘴抽象话,自带戏精体质,让人笑掉脑袋。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然而,没人预想到,这么快游戏也要和“道德审查”扯上关系了。

12月7日13时27分,CCTV新闻频道的《新闻直通车》栏目花了不到30秒的时间,介绍了一个新成立的组织“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全程口播,没有配上其他文案、图片说明。

新闻越短,事情越大。

短短20几秒的新闻,在游戏玩家、从业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里的“网络游戏”在现存的语境中基本能覆盖到全部游戏,不用心存侥幸,此外,至少还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这个组织会对存在道德风险的游戏进行评定;第二,官宣成立的同时还带着战果,首批评定的20款游戏中,11款要“认真修改”,剩下9款“不予批准”,通过率惊人得低。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是什么。

根据当天晚上新华社的报道,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在中宣部指导下,由来自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高校、专业机构、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研究网络游戏和青少年问题的专家、学者组成。

至于官方公布的职责范围,文字比较多,具体如下:

负责对可能或者已经产生道德争议和社会舆论的网络游戏作品及相关服务开展道德评议,为网络游戏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引导网络游戏企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促进依法管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推动网络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还没等吃瓜群众们屁股坐热,“新华视点”就紧接着发表了“网游有‘德’,方能致远”的微评,为网游道德委员会的成立确定了基调。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是的,游戏监管又有新花样了,还来得贼猛。

前些天,央视破天荒地报道了,因没有版号而痛苦挣扎的游戏行业,并使用了“凛冬已至”的标题。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现在网游道德委员会的出现,仿佛又给这个冬天送上了一场新的暴风雪。

2

事实上,作为游戏玩家和从业者,对频繁出台的监管措施已经司空见惯了。但这次的群众反响好像特别大,抛开“道德委员会”这个意味深长的称谓,背后也许还有其他难言之隐。

面对“网游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首先,网游道德委员会出现的时间点,实在令人绝望。

今年3月份,广电总局下发了《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明确表示,因机构改革,将影响游戏审批工作。具体情况就是版号基本停发了。

从2016年开始,根据广电总局的另一项通知,所有游戏需要有版号,才能正常上线运营收费。腾讯的《刺激战场》坐拥千万日活,却没开收费商城,就苦于没版号。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而上面提到的“凛冬已至”的央视报道,大概说出了游戏行业目前的窘境。

众多游戏公司大半年没拿到版号了,新游戏没办法上线,无法补充新鲜血液,资金链断裂、融资受挫,生存受到了威胁,要么试着把游戏拿去海外,要么就坐吃等死。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更要命的是,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一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

也就是说,明年能上线的游戏总量会减少。按照业内过往每个月700款新游戏算,版号停发至今,大概有近7000款游戏积压着,等待过审。

这一“减少”,可能明年的总额度就只有4、5000个了,别忘了,这7000个孤儿的竞争对手还有明年的新游戏。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因此,网游道德委员会诞生的背景非常特殊:一方面,版号审核不知道什么重开;另一方面,即便明年开放了版号,也不意味着所有滞留的游戏都能排上号。

游戏行业的未来被蒙上了一层阴影,现在又多了网游道德委员会这道安检门,岂不是更加困难重重了?开放了版号,挤上了名额,最后被道德审查刷掉,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然而,以上都是一些被说烂了的现实情况。

真正令人感到不安的原因,来自这条宣布网游道德委员会成立的新闻本身--它太短了。

“对存在道德风险的游戏进行评定”,什么是道德风险?评定标准是什么?;“对其中11款游戏责成相关出版运营单位认真修改,消除道德风险;对其中9款游戏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被审查的游戏是哪些?他们不合规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有的是修改,有的是不批准?

似乎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本质上,游戏玩家和从业者怕的,并不是监管压力,而是一项新的监管机制出炉了,但没人知道它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规则不公开透明,那么所有游戏都是刀俎鱼肉。试想一下,突然空降个领导、班主任在你头上,只告诉你他能决定你的未来,却不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许打个喷嚏就被开除了呢?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而落实到游戏创作者头上,无形中有一座大山压着,游戏产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难免不受影响。

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更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趋势。

昨天,知名游戏大V老刀99对一张“疑似审查游戏名单”的图片做了辟谣,顺便聊了聊他知道的情况。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其中提到,“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不会随意公布审查游戏名单,他们的审核标准要高于以往的游戏审核标准,即使已经运营多年的游戏,一旦发现有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违规内容也可以要求其进行立即整改,甚至从市场下架该游戏。(以上内容不一定可靠)

“即使已经运营多年的游戏...也可以要求其立即整改,甚至从市场下架”,这让你想到了什么?没错,在WeGame存活了4天19个小时的《怪物猎人:世界》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虽然WeGame的《怪物猎人:世界》下架和版号的关系更密切些,但游戏中途下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通的。

WeGame版《怪物猎人:世界》下架当天,就有人夸张的说这是中国游戏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从腾讯的角度看,花费了如此多心血引进的游戏告吹,势必打击大厂进军精品单机的步伐;而玩家被玩弄了感情,没理由去同情平台的遭遇,反而会对未来国内厂商的“良心举措”避而远之。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有了网游道德委员会的介入,所有已经开始运营的游戏也会如坐针山,随时面临被整改的风险,甚至下架停运。

如此一来,新、老游戏都逃不出这张大网,而且你不知道它何时会出击,为什么天降正义。

3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我并不是想说网游道德委员会本身是好是坏,而是想更理性地看待它。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游戏真的完全不需要审查吗?答案其实我们玩家心里都知道。

今年四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三无网游”顽疾待治》的专题文章,点名批评了《贪玩蓝月》广告粗制滥造,《绝地求生》外挂泛滥,《诺亚传说》存在诈骗等现象,不少人拍手称快。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当人们调侃,渣渣辉、船新版本、鲲、六小龄童代言等等段子的同时,大家都知道这些游戏是什么货色。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毋庸置疑,市场上确实有许多游戏需要被审查,大多数游戏玩家,也不乐意看到垃圾游戏充斥市场。

另外,今年诸如《DNF》、《FGO》等台柱游戏都出现过一些人为运营事故,导致大范围玩家不满,通过各种渠道申诉的场面。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更别提有很多著名的重氪游戏,经常陷入抽卡几率异常,疑似暗改的舆论风波。

而一般在这类风波中,玩家处于弱势地位,对运营商店大欺客、爱答不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所以“开发票”就成了年度反抗关键词,然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这时,如果有网游道德委员会存在,那玩家的诉求至少能传达到有用的地方。而今后,运营商在做出只求KPI达标、明显伤害玩家利益的行为前,也会先考虑一下后果。

网游道德委员会在规范厂商行为、剔除脏乱差内容等方面,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按照以往的经验,审查尺度可能同时波及到,自由的艺术表达和具有前瞻性的游戏题材。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再进一步,其实国内玩家对规则透明、有理可循的审查制度,已经有不错的接受程度了。

近日,有游戏媒体发现,中国青年网的《专属网络内容绿色度测评依据(试行)》对市面上的游戏,从暴力度、色情度、恐怖度、颓靡度、管理不良度、广告不当度、时间耗费度、恶意PK度和货币消费度等9个维度做了测评。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即便评测中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但网友的反应大多也是“就内容来讲其实分的挺细的,如果真能这样分级的话倒也不错,至少不会一刀切了”,“挺中肯的”,“本来想喷的,仔细一看还不错?”。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可惜,这份“绿色度测试”从2012年就有了,无法对决策产生什么影响。

但这件事还是说明,玩家并不完全反感评定、审查。只是分级尚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下,网游道德委员会如何履行职责,不免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4

前有舆论压力,后有道德审查,本身又困于版号危机,中国游戏行业似乎进入了最坏的时代。

可一味的佛系、哭丧、逃离...并不能解决眼前的任何问题。

就在传出“网游道德委员会成立”的那天下午,我参加了第二届indie camp独立游戏营的开幕式。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活动由心动网络主办,与其说indie camp是一个聚会活动,更像是一场集训式的比赛。参赛者需要临时组队,在官方公布主题后,于48小时内创作出一款游戏。

虽然那天地冻天寒,但陆陆续续赶来的报名者还是挤满了整个大厅,其中不少还是在校学生。一眼望去全是20岁刚出头的面孔,他们攒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关于游戏开发的话题。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但同时也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疑问悬在所有人的心头:“凛冬已至”的游戏行业还值得挥洒青春吗?

开幕式上,心动网络创始人黄一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话题,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过去几年,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加上游戏玩家的增长红利,让很多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到了钱,现在环境确实不好,可这也让真正用心的项目更显得弥足珍贵。

游戏行业最怕的不是环境变差了,新游戏上不了,而是有潜力的年轻人被吓到了,不敢进来打拼了,行业失去了未来的创造力。”(非原话,经回忆还原大致意思)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这个独立营相当于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当晚公布了制作游戏的主题,两个字,重生。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没穿泳裤。低潮期未必不是积蓄能量的好时候。

临近寒冬的2018年后半段,先后出现了一小一大,两款国产游戏--《太吾绘卷》和《古剑奇谭3》。前者另辟蹊径,深挖游戏性,后者制作水准惊人,摸到了3A的脚跟,两者均在口碑和商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功。

面对“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人们在害怕什么?

有意思的是,这两款上乘之作都基于一个被认为玩烂了,已经濒临枯竭,只会骗情怀的题材,武侠。废土里开出了新花。

没人能打包票,在一系列的监管冲击下,中国游戏行业的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好。

“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只希望这句话不会成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