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小角色,历史上的真大侠
他是《神雕侠侣》中一介武功平平的蒙古官员,金庸先生给他的人设基本就是个当背景的小角色,所以他在这部武侠巨著里不够出彩。然而,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在史书里,他的一生比在小说里精彩得多。他就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出身辽国皇族,祖父、父亲和他自己都做过金国官员,他后来又成为蒙古成吉思汗父子手下的高官、元政权的奠基人。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辽、大理、西夏都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到了《射雕》时期,完颜氏的大金和成吉思汗的大蒙古都雄起了,辽国和其他边地政权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到了《神雕》,金灭辽,蒙古灭金已经完成。这个时候,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耶律楚材,这个亡国皇族的后人正在当耶律家族中的第三代金国官员。很不巧,他赖以安身立命的国又被灭了。
灭金的成吉思汗,听说耶律楚材才学甚高,也了解到他的身世,就征召他来做官,并对他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说这话的时候,这位“一代天骄”既得意又炫耀,既示好又拉拢,优越感十足。但他没想到耶律楚材这样回答,说我们祖孙三代都是金国的臣子,“既为之臣,敢仇君耶!”这话听上去平平常常,可是里面的信息很经琢磨。首先,张口而来的“君臣”论,一听就是位资深儒生。
耶律楚材虽是契丹族,但他的家学是汉籍儒教,史载他年轻的时候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这就是位大儒加黄药师型的才子。其次,家里三代已为金臣,不是说乐意当亡国奴,事实上耶律楚材出生时辽国已灭亡六十多年了,所谓“亡国之恨”,实在是感不同身不受。
不是每个没落皇族都得跟慕容复一样,为一个不切实际的信念发一辈子疯。
耶律楚材的儒文化修养比较高,很清楚人生的意趣在于向前看,人活着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比如当一个干实事儿的国家公务员。就是儒家那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成吉思汗以“替你报仇”示好,没说到耶律楚材心里去,反倒碰了个软钉子。当然,成吉思汗不是一般人,耶律楚材的回答更让他觉得这是个人才。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写道:“(耶律楚材)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其实耶律楚材的志向可归结为两方面,“上致君”,“下泽民”。“致君”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就是佐助了帝王霸业,我们作为劳苦大众的一员,更关心的是一个贵族高官怎样“泽民”。
成吉思汗的发家史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好战、侵略、屠城。丘处机与成吉思汗见面时,曾经有过“一言止杀”的壮举,岂不知工作在成吉思汗身边的耶律楚材,才是一个行走的“止杀令”。耶律楚材曾向成吉思汗谏言,不要让地方官吏的日常工作演变为两件事:抓和杀。成吉思汗听进去了,下面的暴政就有所收敛。在征伐西夏的时候,耶律楚材也多次劝成吉思汗少杀人,少屠一城算一城,成吉思汗也有所收敛。
成吉思汗打到了东印度国,据说碰上了一头长相奇怪的野兽,便问耶律楚材这是什么物种。知识渊博的耶律楚材,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规劝成吉思汗少杀人的机会,就动之以理——“这是神兽,叫甪端,它好生恶杀,这是上天派来告诉你别杀人了”,接着晓之以情——“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结果,成吉思汗竟然班师回朝,不打了。
让成吉思汗把举起的屠刀又收回,难度系数很大,可是耶律楚材做到了,多少人的性命,多少个家族都由此保住了。
《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去世前,曾将“不杀掠”作为一个命令和承诺“布告中外”。虽然这不大可能实现,但一个杀了一辈子的征伐者,最终能有这个觉悟和进步,不能不说这里面耶律楚材的功劳很大。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继续重用耶律楚材,也继续了成吉思汗的征服路子——杀光。蒙古军南渡黄河伐金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来投降以求免死。可是某些蒙古军人觉得这些老百姓不可靠又累赘,不如统统杀光。
有人要杀人,有人就救人。耶律楚材赶制了大批蒙古旗发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按蒙古军的作战惯例,如果曾遇抵抗,那么“克城即屠”。当蒙古军攻占金国的南都汴京后,大将速不台就以上述理由禀报说,汴京“宜屠之”。
耶律楚材一听说这件事,便“驰入奏”,跟窝阔台说:“打下一座城就是为了得到这个地方和人,没有人的鬼城,我们要有什么用呢?况且城里还有那么多富户和工匠,把他们都杀了,就啥也得不着了!”结果窝阔台下令,不屠城,进城只杀姓完颜的。
要知道,汴京本就是大城市,再加上难民,当时差不多有147万的人口。“屠之”,相当于搞五次南京大屠杀。繁华的汴京,因为有了耶律楚材,才避免成为一座惨绝人寰的血腥之城。
金政权被灭后,秦、巩等20余州却玩命抵抗不投降,因为大家都知道蒙古军的习性,投降就相当于等着被屠城。耶律楚材劝窝阔台下了不杀诏,该降的降了,20余州的百姓也有了免死盾牌。而且自此后,蒙古军舍弃了屠城政策,等于又有不知多少的平民可以在战乱中活下来了。
《元史》上,记载着一句特别骇人听闻的话: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这是大臣别迭给窝阔台出的一个主意。“悉空其人”的意思不管是赶走还是杀光,对汉人来说都没有活路。农耕文明、千万生命,种族民族,这一切在屠刀之下竟都不是事儿,这就是个反人类的主意。
眼看窝阔台就要点头,这时候耶律楚材又站出来了。他知道去指责蒙古君臣们反人类不起作用,便换了一种方式。他跟窝阔台说,陛下每年打仗需要很多钱和物资,这些不是靠放牧放来的,而是来自中原汉人辛勤的劳作。如果把中原变成牧场,军费从哪里搞?
为了让窝阔台和那些蒙古军人转变思想,耶律楚材又下了保证,保证在一年之内通过赋税搞到足够的钱,到时候不但不需要“悉空其人”,还要好好留着汉人。结果一年后通过十路课税,耶律楚材实现了诺言,也就把悬在千万汉人头上的屠刀给挡开了。
可能有人会说,苛政猛于虎,历史上的重税苛捐一样叫人生不如死。然而跟种族灭绝比起来,苦难中活着,后代延续,文明留存,不知是多大的幸福,中国多难的历史也因此少一笔血的记录。办成这件事的人,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耶律楚材不只是个救了数以千万计生命的悲悯者,他还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用儒家经典办学,推行儒家礼仪,保护了汉文化,力主改革蒙古落后的政治经济,限制贵族特权,这一切都奠定了元朝的政权格局。
《神雕》中郭靖曾对杨过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历史上的耶律楚材虽是位不能武的儒者,但他为生民、为国家的所做所为,可能要比书中的郭大侠、杨大侠的功劳更值得后人铭记、膜拜。一声“大侠”,耶律楚材应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