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箱根驿传解说令人身临其境 国内马拉松解说为什么这么难
体育
2021-01-04 18:12:59
昨天,日本的箱根驿传神奇性地落幕,驹泽大学在最后3km处奇迹性地实现反超。虽然隔着屏幕看直播,但伴随着解说员激动的讲解,让人仿佛置身现场。
而国内的马拉松解说,却多是备受吐槽的。
说起国内的马拉松直播,相必爱好者们都觉得自己要比“解说员”强。
赛道航拍配上解说员的城市景点解说,可以算是国内马拉松赛事直播的标配了。镜头只给第一集团,大部分时间在展示城市景点,一场马拉松直播成了妥妥的城市风光片。当然,很多时候,哪个城市能在cctv上连续展示自己的风貌两个小时呢,恐怕也只有马拉松比赛了。
看过马拉松直播的朋友们都知道,42.195km的全马比赛中,精英选手们的状态很难能用肉眼分辨出来有什么区别。全程将近3小时的直播中,只有旁边的赛道风景在变,这也就并不奇怪说马拉松直播很“无聊”了,这时候解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阅读比赛,解读运动员,分析战术,不是简单报报名字的事情。
可国内的马拉松直播解说,可以说是饱受诟病了。
最近的一场大型赛事,12月中旬的广州马拉松,直播解说就被批评了。当天温度在起跑时就达到了19度,要跑出好成绩有点难,结果解说员来了句,“其实这个天气,应该穿全棉的T恤去跑步,而不是穿那种速干透气的”,我?????这位解说员,还是跑过全马的呢。
还有贾俄仁加和吴向东的PB都还停留在一年前, 虽然有一部分是字幕出错的锅,可直播解说,只要动动手搜索一下(或者看看跑野大爆炸),就知道贾俄刚在半个月前的上马PB了啊。一会儿说PB是213,一会又说是215,整场解说下来,精英运动员的PB、名字、最近参赛成绩...很混乱。
当然,可能马拉松直播的解说员并不是完全专业的马拉松跑者,对这些精英运动员,国内外马拉松赛事了解得也不够多,但是起码在接到这个直播解说任务之后,媒体手册翻一翻,搜索一下这几个精英运动员的名字,这些简单的错误本是可以避免的。比赛前认真做下解说功课,也不必在整场比赛中70%的时间都在介绍城市风光,剩下30%介绍运动员,还错误百出了。
并且,在赛道边拉住参赛选手进行采访,也是一大“特色”了,有一场比赛中,主持人问一位认真比赛的跑者问,“你这次比赛有什么目标吗?”“我想PB“,弹幕都在说,“你再采访PB无望了。”
马拉松赛事做直播是给哪些人看的?
一场马拉松能有直播,甚至是在央视直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那政府的出发点在哪呢?是面向精英运动员这一小部分人吗?当然不是。
马拉松直播,根本还是为了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还是把它当作一项大众体育来做。从这个角度出发,马拉松直播大部分在介绍城市景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观看马拉松直播的都是哪些人呢?
除了本身就是马拉松爱好者,没有幸运中签只能看直播过过眼瘾的跑者,恐怕只有我们这些媒体小编了吧。显然这些实际受众,看直播并不是去看城市宣传片的,而是想得到一些关于赛事,关于运动员的专业信息。
可实际上一场直播看下来,有用的信息也只有每5km出现一次的计时点打卡成绩了。
看了国内很多场马拉松比赛的直播,说实话,大多数时候解说声音只是追比赛写稿的BGM,因为确实没有什么有用信息啊,还不如微博刷一刷,网友各个都是解说员。
大多数的马拉松比赛解说团队,是由体育主持人+当地电视台的主持人组成的,直播画面一切到赛道经过的城市景点,就开始念稿,从历史文化,说到现代文明。冠军都快要冲线了,解说员还在继续介绍赛道风光。
如果不是对精英运动员很有研究,或者对马拉松赛事、运动员成绩很熟悉的话,在直播解说中做到全面可能要求有点高,但在起码的名字、成绩上保证不出错,这要求并不过分。对照号码布看一下,就可以避免念错人名这样的低级错误。
在起跑前选手准备阶段,对参赛选手进行简单的参赛阵容介绍,而不只是照着参赛手册上名单念一念,也就不会出现彭建华明明在隔壁的跑半马,而广马的解说却一直在说估计南马跑完没恢复过来跑在后面了。微博刷一刷,这些信息还是很容易知道的。
马拉松解说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区分马拉松直播,是给大众看还是给跑者看的。如果是给大众看的,那赛事组委会花了钱介绍沿路景点,发展旅游业好像也无可厚非。如果是给专业跑者看的,那当然是要为观众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
马拉松应该是全民参与的大众体育性赛事,还是精英运动员PK的竞技体育?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最基本的,一定是信息的准确。如何才能做到两者的兼容,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国内的马拉松直播,也已经有了创新和变化,去年我们看比赛的时候,还在吐槽国内赛事应该学习国外直播会有分屏,今年多家赛事就出现了男女运动员的分屏,10km和30km同一运动员的跑姿对比,还有领先集团和追逐集团同时出现在画面上。
国内的马拉松举办得风生水起,直播也在不断进步。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