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武门搞事情的只有李世民?你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四

提起玄武门之变,你会想到什么?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退位?这次事件的确以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方式为人熟知。

但实际上,有唐一代,在玄武门发生的兵变远不止这一次,而是一共发生了四个回合的权力斗争。

第一回:李世民弑兄杀弟,唐高祖退位让贤

灭薛仁杲,平刘武周,擒窦建德,定王世充,秦王李世民军功太大了,以至于让自己的皇帝老子和太子大哥都心生忌惮。

在玄武门搞事情的只有李世民?你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四

要知道,刚推翻的大隋帝国,就是由隋文帝抢了外孙的皇位建立起来的。李世民对自己的老爹和大哥来个取而代之,怕也不是啥惊世骇俗之事。

何况当时的李世民,本就是军届的大佬。少问军政的皇帝李渊和养尊处优的太子李建成,早就失去了还手之力。

“刀片子里出政权”,最终,玄武门一场血战,李建成和自己的死党弟弟李元吉被诛杀,在李世民和大唐皇位之间,从此就只剩下一片坦途。

第二回:张柬之诛杀面首,武则天还政李氏

武则天取代李唐王朝登基称帝,建立武周王朝,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但武则天死后,皇位上坐着的人还是姓李,并且李唐江山又维持了二百多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说到一代名相张柬之了。

张柬之属于大器晚成型的选手,花甲之年才在狄仁杰的力荐之下当上宰相。受儒家思想熏陶,张相爷内心一直尊李氏为皇位正统,反对牝鸡司晨,所以一直怀揣一颗躁动之心。

公元705年,机会终于来了。这年,窃据帝位15年的“则天顺圣皇后”身患重病,但皇宫军权仍由她的“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掌握。

在玄武门搞事情的只有李世民?你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四

于是,张柬之联合朝中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先是控制了禁军,而后兵发玄武门,斩杀了两个小白脸,最后逼迫武则天还政给儿子李显,也就是历史上的唐中宗。

至此,李唐王朝得以恢复,其中,张柬之领导的“玄武门之变”功莫大焉。

第三回:李重俊不堪受辱,唐中宗大义灭亲

李显本来是钦定的皇位继承人,奈何他妈武则天太强势,强迫他把皇位让给了弟弟李旦。后来,他妈武则天又干脆自己当上了皇帝。

复位之后,李显对跟随自己颠沛流离的发妻韦氏百般宠爱,即便她跟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有奸情,李显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惜,两人的独子李重润之前已经被武则天杀了,所以只能立庶子李重俊为太子。

但是,虽然贵为储君,李重俊却毫无尊严可言,还被韦氏和武三思父子多次当众凌辱。

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何况当朝太子?于是,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率领数百禁卫军,攻占玄武门,当即斩杀武三思、武崇训父子。

在玄武门搞事情的只有李世民?你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四

可惜,这孙子毕竟不如他太爷爷李世民有手段,还没来得及找他老子逼宫,就很快被剿灭了。有勇有谋,却落得身死家灭,呜呼哀哉。

第四回:李隆基先发制人,韦皇后身死家灭

韦皇后干掉李重俊之后,权力欲望进一步膨胀,竟然想学武则天,当第二个女皇帝。只可惜,这货除了养小白脸,其他方面都比武则天差得远。

尤其愚蠢的是,她竟然把中宗李显当成称帝障碍,下药把这个最大靠山给毒死了,然后又立了个傀儡皇帝李重茂,为自己登基做准备。

毒死了老公,她本想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最终却反误了卿卿性命。

当时,韦氏一族已掌握了宫城的大部分兵力,但李世民的子孙也不是吃素的。

一代情种李隆基隆重登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先发制人,再次兵发玄武门,诛杀韦氏一族的当权人物,并将志大才疏的韦皇后斩首示众,为开创“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弑兄杀弟,张柬之再造李唐,李重俊知耻后勇,李隆基拨乱反正,都是围绕一座城门进行。

这座城门有何独特之处,使得历次政变都要选择在这里进行?

在玄武门搞事情的只有李世民?你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四

唐初长安城基本保持了隋朝的建筑规制,其宫城由大兴宫、掖庭宫、东宫三部分构成。

大兴宫又分为南边的外廷,以及北边的后宫。外廷是皇帝与大臣处理朝政之所,后宫则是皇帝下班后与后妃居住之地。

外臣上朝要走南边的昭阳门,内臣入后宫则直接走玄武门。换句话说,一旦控制了玄武门,便等于扼住了整个宫城的咽喉,便可以挟天子以令朝臣。

贞观八年,唐太宗又开始修建永安宫,即后来的大明宫。此宫竣工之后,大兴宫(后改名太极宫)北门基本废弃,大明宫北门仍称玄武门,为了加强护卫,玄武门外另设重玄门。

所以,第二三四次的玄武门之变,其实发生在大明宫的北门。

当然,张柬之、李重俊、李隆基选择此地的原因,跟李世民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迅速控制皇帝与后妃,以期号令天下。只是成王败寇,搞事者的命运各有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