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思宗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效晋宋往事?

大明思宗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效晋宋往事?

说起明朝,很多人都会流露出惋惜之情。原因无它,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寄托了大量中国人的民族情感。而近代的贫弱屈辱往事,更是激发我们对这个“不和亲,不谈判”王朝的好感。

如果明还在,我们的历史会怎么样,鸦片战争是否就不会发生?类似的讨论,可以在当今的各大互联网平台看到。明史因当年明月而走近平常百姓,明朝也因此为世人所关注熟知。

大明思宗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效晋宋往事?

是啊!明朝不灭亡,会怎么样呢?可是历史无法假设,也没有如果。

但历史是可以去设想,去分析。以明末而言,太多的离奇事情发生,不免使得我们对其展开无限想象。

如崇祯帝为什么不南迁?

以1643年的年景而言,北方一片糜烂,外有满清的步步紧逼,自松山战役明军大败,洪承畴被俘虏之后,大同、宣府、蓟镇、山海、宁远等精锐边军损失殆尽,关内也就剩下吴三桂的几万关宁铁骑坚守,山海关外尽归清手;内则有李自成纵横陕西,河南,安徽,张献忠荼毒湖北、四川。北方可谓内忧外患,无一处安宁之地,偌大的帝国北方,已经大部分不属于帝国了。

大明思宗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效晋宋往事?

反观此时的南方,仍是一片歌舞升平,民安其业,长江以南都还在明朝的稳固控制之下,那里有数千万的人口,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广阔无边的大洋,这一切,都足以支撑一个帝国的延续。况且,南京本就是明旧都,六部九寺,皇宫庙宇,都是一套现成的统治体系。

就如两千年前船夫对项羽所言,“江东男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于崇祯帝同样如此,南方是可以支撑的,如东晋、南宋,可他没有去。

那么,崇祯为何不选择南迁,宁愿待在北京城里等着末日的死局?

翻开历史,透过重重迷雾,我们终于发现了这么几点原因。

对于崇祯而言,南迁他曾经考虑过。

1644年初,崇祯帝曾私下召见翰林学士李明睿、李邦华,询问南迁可行之事。但最后却因为经费谁来出这件事,没有实现。

但就其而言,即使解决了经费问题,南迁也不可能。

这涉及的既有大明旧有的问题,也有崇祯自己私人的问题。

我将其总结为:祖宗之法不可变,薄恩之君不可从。

首先是祖宗之法。

这个是历史任何改革都会遇到的问题,从商鞅变法到百日维新,但凡有人要来阻挠,都会抬出祖宗之法这座大山来。不管你对不对,反正你怎么对都没祖宗对,这个逻辑不知道害了多少改革,却一直有效。

中国是一个重传统,重历史的国家,越到王朝后期,祖宗就越大。崇祯南迁这个事情就是这样,祖宗都没有做过,你崇祯绝对不能做。

从朱棣迁都北京开始,明朝皇帝就背负了“君王死社稷”的光荣使命。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围攻北京,局势岌岌可危,没有迁都。嘉靖庚戊之变时,京城烽烟四起,俺答汗率军侵掠围捕,明朝君臣也没有移都南下。所以如果崇祯迁都,那将成为大明第一个弃都南逃的皇帝,这如何愧对列祖列宗。

所以崇祯会在南迁朝议上说:“言迁者欲使朕抱头鼠窜耶?”是的,南迁在崇祯看来是如此可耻的事情,要南迁,谈何容易。

大明思宗崇祯为什么不南迁,效晋宋往事?

可惜,崇祯既没有嘉靖的智慧,也没有于谦这样的良臣。明末也不同明中,一切都变了,崇祯却仍要帝王面子,这就是祖宗之法乎!

崇祯南迁难以实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君臣如寇仇,紧要关头无人出来为崇祯分忧。

南迁是国家大事,光皇帝一人无从实现。明朝本就是君臣共治,文官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的主人。

如果动议的时候,群臣以南迁为坚决共识,那成事可能十之八九。可崇祯统治的十七年中,臣子动辄得咎,有功无赏,小错抄家,刻薄寡恩,使得崇祯后期的朝臣们大多都诺诺应事,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为有功不一定有赏,但有错就肯定死。

当时的朝廷议政,大臣都以中庸标榜,废话连篇,而不得真意。

所以当崇祯表露出南迁之意时,以周延儒为首的元老重臣,几乎都说得云里雾里,就一个意思“皇帝你看着办,我们不表态。”就几个低层官吏上书支持,表示南迁为首要之计,可他们的级别不够。

本来崇祯就对南迁没啥信心,感到羞耻,加上群臣一顿沉默,便打消了想法。

乱世需要如于谦这样的人力挽狂澜,可这样的人活不到崇祯末年。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钱龙锡都是当世大才,可是都因为猜忌不能尽用。陈新甲则因为透露帝意,被轻易赐死。

所以南迁之事难行,旧时沉疴亦是原因,帝王心术又是另一个原因。

不管怎样,1644年的明朝,已经病入膏肓,276年的历史走来,对于封建大王朝而言已是难得。纵使南迁可行,大明也不过多延续几年寿命,若要再续几百年,除非提前进入资本主义,不然任何措施都徒劳无功。

毕竟我们可曾见过有延续三百年的封建王朝?这是历史的局限性,农业生产方式的顽疾。所以我们才要如此追求工业化,因为只有如此,14亿人民才能和平富裕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崇祯南迁未成,反映的只是封建王朝末年的病态而已。

按照金树峰老师的话:“无组织力量已经走向不可控的地步,唯有残酷嗜血的改朝换代才能结束这样的一种状态,走向一个新时代。”

两千年中国历史,何尝不是这样走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