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出仕不利,医名永传

说到当世名医,古人总喜欢用“再世扁鹊”、“华佗重生”这类说法,仿佛这老两位隔段时间就要重返人间一样,不过这也侧面反映了扁鹊与华佗在医学上的影响之远。之前我们讲了扁鹊起死回生那些事,现在便来道一道华佗治病救人的奇思妙想。

华佗(约145-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州人)。他生活于混乱的东汉末年,他年少时家境尚好,所以他一开始是从文的,并未打算从事医生这种在古代被视为卑贱的职业,直至瘟疫无情的夺走他父母的生命。他虽被送往山上幸免于难,但看着父母和大多数乡亲因无法得到医治纷纷死去,让他对出仕为官再无兴趣,深觉唯有医术超群才能拯救天下黎民,于是便打听到一位蔡姓名医投入其门下学习(这个思路和一千多年后的鲁迅先生刚好相反)。

从此华佗精研医术,游走于各方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细心的治疗和严谨的治学方式,使他声名日隆,每到一个地方,便有许多疑难杂症找到他,而他也能够一一解决。渐渐的,找他看病的大人物也越来越多,比如大将关羽和枭雄曹操,华佗与他们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传为佳话。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的弓弩手所伤。被儿子关平救回后,发现伤口极深穿透手臂,当时医疗技术有限,他的伤口虽然愈合了,但留下深重的病根,一到阴天下雨时骨头便特别疼。后来与四处行医的华佗相遇,华佗诊治一番后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糟糕,原来当初的那个箭镞上是淬了毒的,这毒虽不致命,但却对关羽的手臂造成了伤害,如今毒已入骨髓,必须通过刮骨疗伤才能根治。关羽不畏疼痛,让华佗即刻医治,华佗剖开关羽受伤手臂进行治疗,尽管血已经漫出了盛血的盘子,但关羽依旧谈笑风生与人下棋(一说是喝酒吃肉)。经过华佗的医治,关羽的手臂渐渐痊愈了。

如果说为关羽刮骨疗伤是华佗的成名作,那么给曹操治头风则是他的催命符。相传曹操头有风疾,发作时简直痛不欲生,曹操听闻华佗医名远播,便请他前来许都医治。华佗经过前期诊治发现这病有点棘手,就将他独树一帜的治疗方法和盘托出:需要用斧将头颅劈开,取出导致风痛的风涎即可根治。从现代医学来看,曹操多半得的是良性脑瘤,华佗所建议的开颅手术的确是最恰当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在医学落后的三国时期,多疑的曹操一听这还了得,这厮莫不是想害我?便将华佗下狱冤死。

关于华佗与关羽、曹操的瓜葛,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版本均出自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而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则另外有一版本讲述名医华佗之死。其中叙说华佗为曹操治病良久,他并不只想在医术上得到重用,更想借曹丞相之东风,完成自己年少时出仕的愿望。但提出这个要求后一直未得到重用,所以他失去耐心,称收到家书回家看看,回家后又称自己妻子患病,暂时不回去了。曹操生疑,命人去查看,如果他的妻子当真患病便赠予财物、加长假期,如没患病,便将华佗押解回京正法,结果证明华佗撒谎,他便死在了狱中。

无论曹操因何杀死华佗,他事后都万般的后悔,尤其是在他最钟爱的儿子曹冲重病之时,他更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杀害了华佗,才间接害死了儿子。华佗除了在临床医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外,还非常热衷于著书立说和科学发明,著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医学著作(均因年代久远轶失),还发明了用于外科手术麻醉的麻沸散和利于强身健体的五禽戏。基于其在外科手术中奠定的基础和获得的成就,常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华佗为古代医学拓宽了领域,将外科手术这一治疗方法引入其中,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都能一视同仁、用心医治,可谓是真正的医者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