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炮谢幕:1945年美英海军对日炮击行动始末
二战时期是战列舰技术发展的巅峰时刻,日本海军的大和级和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代表了这一舰种的终极形态。然而,二战时期同样是战列舰跌落神坛、走向消亡的落幕时刻。硕大无匹的大和双雄在美利坚海鹰的撕咬下遍体鳞伤,抱憾而亡。公认史上最佳的衣阿华四杰在战争舞台上的角色也不过是为快速航母保驾护航而已,至多向某个珊瑚岛礁发泄怒火,却从未得到机会与真正的对手过招较量。1945年7月,当太平洋战争的进程进入倒计时之际,英美海军的战列舰们终于过了一把当主角的瘾,用数千吨钢铁和炸药为即将逝去的大舰巨炮时代奉上谢幕演出,这是海战史上战列舰队最后的大规模集结,而它们的目的不过是在日本海岸上制造出成堆的碎砖烂瓦罢了。
困兽之岛
1945年7月,血腥的冲绳战役业已落幕,美军搬掉了通往东京的道路上最后一块绊脚石,下一个目标就是登陆日本本土,任何还有思考能力的人都已经意识到,太平洋战争的决战时刻越来越近了。
此时的日本列岛已经是一座火焰与饥饿之岛。至1945年夏季,美国陆航第20航空队的B-29“超级空中堡垒”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摧毁了一座座城市,东京、神户、大阪、名古屋,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尸骸遍地。美军航空特混舰队的舰载机群也多次空袭沿海港口,扫荡日本海军的残存战舰。在海上,由潜艇和水雷封锁构成的绞索越收越紧,海运线几近断绝,日本已经难以获得海外资源,国内物资严重匮乏,战争机器接近窒息。
■ 太平洋战争后期,在日本本土上空密集投弹的B-29“超级空中堡垒”。
即便在如此绝望的图景下,日本陆海军的主战派依然狂热地鼓吹“本土决战”,叫嚣所谓“一亿总玉碎”,不惜让妇孺老弱手持竹枪去对抗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由于燃料短缺,联合舰队残余的舰艇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日军能够抵御美军登陆的力量主要是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还有五花八门的特攻兵器,而神风特攻更是日军的一张王牌。在冲绳战役后,日本陆海军开始有意识地保存飞机,准备在美军登陆本土时掀起更猛烈的“神风”,妄图重现平安时代击退元寇的一幕。
■ 日本为了进行本土决战,连妇女都被动员起来组成所谓“竹枪部队”。
由所罗门和中太平洋诸岛一路血战而来的美军对于日军的野蛮和顽固早已充分领教,也预见到登陆日本本土的极端困难,因此在实施作战前必须用尽一切手段削弱日军的抵抗力量。在持续空袭和海上封锁之外,美军太平洋舰队高层决定祭出舰炮轰击的大招,将之前执行航母护航任务的快速战列舰集中组成炮击舰队,对日本海岸目标实施火力打击。然而,此举的真正目的是引诱日军飞机出动反击,好让航母战斗机加以剿灭,实际上战列舰们扮演着诱饵的角色,还是为航母们打下手。
■ 1945年4月11日,“密苏里”号在冲绳海域遭遇特攻机撞击前的瞬间。鉴于日军特攻机的威胁,美军在登陆日本本土前要尽量消耗日军的航空力量。
炮击舰队完全不必担心岸炮的威胁,日军很早以前就放弃了沿岸布防的战略,作为一个岛国,与其耗费大量资源在漫长的海岸线上修建炮台,不如打造一支强大舰队御敌于海上更实际,因此日军仅在少数重要港口设有海岸炮台,而大多数海岸处于未设防状态。作为先期预备行动,美军潜艇奉命抵近日本海岸,侦察可能存在的雷区,美国陆航的B-29、B-24也实施了大范围的航空侦察,搜寻机场和有价值的攻击目标。
重锤砸落
1945年7月1日,美国海军第3舰队由菲律宾莱特湾起航,在“蛮牛”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率领下兼程北上,直驱日本太平洋沿岸。在哈尔西手中有一揽子打击方案,除了使用战列舰、巡洋舰实施近岸炮击外,他麾下的核心战力,由约翰·麦凯恩中将指挥的第38特混舰队(TF 38)的航母群也将展开空袭,游弋在日本近海的美军潜艇也会配合行动。
■ 美国海军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上将(左)与第38特混舰队司令麦凯恩中将(右)。
1945年7月10日,美国海军对日本本土的最后一轮火力打击以TF 38的空袭揭幕,大群舰载机如疾风暴雨般席卷了东京周边地区,仅遭遇轻微抵抗。飞行员们上报的战绩包括击沉军舰11艘、商船20艘,击伤军舰8艘、商船21艘,击落25架敌机。然而,哈尔西对这份战果并不满意,他希望16英寸重磅炮弹能成为挑逗日本人的红布,诱出更多的日本飞机前来送死。
在空袭东京后,第3舰队继续北进,前往本州东北海岸和北海道,由于处在B-29作战航程之外,上述地区大多未受攻击,在实施炮击的同时,航母舰载机也将展开空袭。美军舰队炮击行动的第一个目标是岩手县的釜石,当时这座城市拥有40000人口和大型钢铁厂,由于缺乏焦炭和其他原料,钢铁厂的生产力已不足一半。
■ 1945年7月14日驶向釜石的TU34.8.1编队,编队核心是3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在北上途中,从舰队主力分离出一支分舰队,被赋予TU34.8.1的战术编号,由约翰·沙弗罗思海军少将指挥,该舰队由“南达科他”、“印第安纳”、“马萨诸塞”号战列舰、“昆西”、“芝加哥”号重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TU34.8.1的3艘战列舰均属南达科他级,共有27门406毫米舰炮,单轮齐射抛掷的弹丸重量超过27吨!它们犹如一群海中猛兽般于7月14日中午出现在釜石外海,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排成纵队,进入与海岸平行的炮击航线,驱逐舰则从旁护卫。
■ 7月14日中午美军舰队炮击釜石的现场彩照,“印第安纳”号战列舰正在开火。
12时10分,滚雷般的轰鸣声回响在本州岛东北海岸,打破了炎热夏日正午的宁静。美军战列舰在27000米距离上以钢铁厂为目标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大约半分钟后才从岸上传来爆炸声。随后,美军舰队以稳定的射速开始持续输出火力,并渐渐向海岸靠近,重巡洋舰和驱逐舰也陆续投入了炮击。由于编队中没有扫雷舰艇,所以美舰也未敢过于靠近,以防触雷。炮击持续了两个小时,美军舰队在釜石港外来回折返六次,向岸上发射了802发406毫米炮弹、728发203毫米炮弹和825发127毫米炮弹,大多数炮弹都准确地落在钢铁厂范围内,激起的烟尘笼罩了整座城市,久久不散,美军校射飞机难以观察到地面情况,甚至进行航拍都无法判定毁伤效果,直到战后美军才确认釜石钢铁厂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产,至少损失了四周的生铁产量和两个半月的焦炭产量,有423名平民在炮击中身亡。不过,美军的主要目标落空了,整个炮击过程中美军舰队未受到任何反击,唯一的伤亡是5名被日军强迫劳役的美军战俘不幸死于炮击。
■ 7月14日,“马萨诸塞”号战列舰炮击釜石时的开火瞬间,在照片左侧可以看到飞行的炮弹。
7月14日至15日夜间,另一支炮击舰队TU34.8.2同TF 38分离,驶向北海道西南海岸,这支舰队由奥斯卡·巴杰海军少将指挥,包括“衣阿华”、“密苏里”、“威斯康辛”号战列舰,“亚特兰大”、“代顿”号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密苏里”号是第3舰队旗舰,哈尔西本人就在舰上亲临观摩炮击作战。TU34.8.2的目标是室兰市,日本制钢在当地建有两座大型钢铁厂。同夜,由4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分遣队在本州岛东北海岸搜寻日军舰船,但一无所获。
■ 太平洋战争后期,为航母执行护航任务的“威斯康辛”号战列舰。在战争临近结束时,该舰暂时解除了航母保镖的角色,担纲执行炮击任务。
7月15日拂晓,3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将令人生畏的炮口齐齐指向尚在晨雾笼罩下的海岸线,成吨的炮弹伴随着第一道曙光落在遥远的日本北方领土上,在停火命令下达前,TU34.8.2在26000~29000米距离上向室兰倾泻了860发406毫米炮弹,然而受到雾气和爆炸烟尘的妨碍,美军飞机依然难以进行有效观测和弹着修正,仅有170发炮弹落入两座钢厂区域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其焦炭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也未能恢复,但生铁生产仅受轻微影响。偏离目标的炮弹给室兰城区带来了严重破坏,大量民房被毁。
■ 太平洋战争时期“衣阿华”号战列舰的前主炮群特写。对日炮击是衣阿华级战列舰在二战中少数几次用到主炮的作战行动之一。
■ “密苏里”号战列舰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彩绘。
TU34.8.2在北海道海岸附近逗留了大约6个小时,暴露在日军岸基飞机的攻击范围内,尽管每艘战列舰上都有约150门防空炮,背后又有航母撑腰,哈尔西依然担心会受到日军攻击,他后来在写道,那是他一生中最漫长的时刻。然而,直到炮击结束,也没有一架日军飞机出现在美军视野内,这使得哈尔西更加确信日本人在保存实力。7月15日昼间,TF 38的舰载机群对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实施了大规模空袭,重点打击在两岛之间航行的运煤船。
英舰来援
对釜石和室兰的炮击结束后,TF 38暂时远离日本海岸,前往外海加油并与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会合,后者按照美军规则被赋予TF 37的战术编号,拥有6艘舰队航母和4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7月17日,英美航母对东京以北地区发动联合空袭。当天晚些时候,TU34.8.2再度脱离航母编队,向日本海岸靠近,准备对茨城县日立市展开炮击。舰队指挥官仍是巴杰少将,但阵容更壮盛,除了3艘衣阿华级外,又加入了“北卡罗来纳”、“阿拉巴马”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总共6艘战列舰,担任护航的是“亚特兰大”、“代顿”号、8艘美军驱逐舰和2艘英军驱逐舰。英军战舰被安排在美军编队后方,但可以独立行动。哈尔西继续在“密苏里”号上观战,英美航母将派出夜航战斗机进行掩护。
■ 1945年夏季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摄于关岛海域。
英美联合舰队选择在夜间实施炮击,目标是日立市周边的9处工业设施。当夜恰逢降雨和浓雾,美军校射飞机无法起飞,炮击舰队只能利用雷达和无线电定位实施盲射。炮击于17日深夜11时10分开始,持续到次日凌晨1时10分,期间美军战列舰发射406毫米炮弹1238发,英军战列舰发射356毫米炮弹267发,两艘轻巡洋舰也向日立以南的日军海岸雷达站和通讯设施发射了292发152毫米炮弹。炮击距离保持在21000~32000米之间。尽管炮火猛烈异常,但准度不佳,9处目标中仅有3处遭到明显破坏,其余6处损伤轻微,倒是日立市区落弹颇多,损失惨重,加上7月18/19日夜间B-29的空袭,导致日立市79%的城区被毁。
■ 这幅彩绘展现了“阿拉巴马”号战列舰主炮齐射的场面,该舰参加了7月17/18日对日立的炮击。
■ 美国海军“阿斯托里亚”号轻巡洋舰,该舰属于克利夫兰级,装备12门152毫米舰炮,其舰名继承自1942年在萨沃岛海战中战沉的同名重巡。
7月18日,英美航母再度空袭东京地区,主要目标是停泊在横须贺的“长门”号战列舰。当日夜间,美军第17巡洋舰分队的“阿斯托里亚”、“帕萨迪纳”、“斯普林菲尔德”和“威尔克斯-巴里”号轻巡洋舰在6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由卡里·琼斯海军少将指挥,以野岛崎的一处海岸雷达站为目标进行了5分钟的短促炮击,发射152毫米炮弹240发,但没有命中记录。7月21日至23日,英美舰队进行海上补给,随后在24日至28日间对吴港和濑户内海实施大范围空袭。7月24/25日夜间,第17巡洋舰分队在纪伊水道巡逻期间,炮击了和歌山县串本町的水上飞机场和潮岬的雷达站,炮击仅持续了四分钟,破坏轻微。
炮击持续
7月29日夜间,TU34.8.1奉命前往静冈县海岸的滨松市执行炮击任务,其阵容与7月14日炮击釜石时相同,“英王乔治五世”号和3艘英军驱逐舰以TU37.1.2的名义参加此次作战。滨松市在此前的空袭中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英美战舰各自为战,“英王乔治五世”号于晚间11时19分在18350米距离上向日本乐器株式会社二号工厂展开炮击,这座工厂当时已经转产飞机螺旋桨,在飞机校射下这艘战列舰在27分钟内发射炮弹265发,尽管当晚能见度良好,仍然未能给目标造成明显破坏,不过由于炮击造成的恐慌导致大量旷工,迫使工厂停工。
■ 1945年8月停泊在东京湾的“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背景中可以看到“密苏里”号战列舰和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该舰对滨松的炮击是历史上英国战列舰最后一次对敌开火。
美军舰队的炮击效果同样差强人意,其目标是滨松机车工厂和其他三处工业设施,机车厂在炮击后停工三个月,其余三处设施中有两处在炮击前已经停产,另一处未受炮击影响。美军舰队还对滨松的铁路设施进行了破坏,导致火车停运66小时。在炮击期间,英军驱逐舰“水女神”号曾向数队疑似渔船的小船开火。与先前的行动一样,炮击舰队未遇到任何抵抗。值得一提的是,滨松炮击是英国战列舰最后一次向敌方目标开火。
7月30/31日夜间,美军第25驱逐舰中队(旗舰“约翰·罗杰斯”号)在路德维希海军上校指挥下前往骏河湾搜寻日军舰船,未发现目标,索性在31日凌晨进入海湾,对清水市的铁路机车厂和制铝厂展开炮击,在7分钟内发射了约1100发127毫米炮弹,虽然直接命中铝厂,但是该厂早已停工,而机车厂未受任何损伤。
■ 美军第25驱逐舰中队旗舰“约翰·罗杰斯”号驱逐舰,属于弗莱彻级。
在7月底,8月初,英美舰队暂离日本海岸躲避台风,并补充燃料和弹药,随后再度北上,在8月9、10日以舰载机群袭击了本州北部的日军机场,宣称击毁约720架飞机。由于美军误判7月间对釜石的炮击未能达成效果,决定于8月9日再次炮击该城,仍由TU34.8.1执行此任务,该舰队得到“波士顿”、“圣保罗”号重巡洋舰、英国海军“纽芬兰”号轻巡洋舰、新西兰海军“冈比亚”号轻巡洋舰以及3艘英国驱逐舰的加强。“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因为机械故障,缺席了此次作战。
■ 1945年8月9日,英美舰队第二次炮击釜石的现场照片,正在开火的是“马萨诸塞”号战列舰。
9日12时54分,英美舰队的重炮再次向釜石的钢铁厂和船坞开火,炮击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平均射击距离为13000米,在四次通场中发射406毫米炮弹803发、203毫米炮弹1383发、152毫米炮弹733发,最后一轮齐射由“冈比亚”号完成。在这次炮击期间,终于有数架日军飞机现身,立即被盟军巡逻战斗机击落2架,其余逃散,这是全部炮击行动中舰队仅有的一次遇敌记录。本次炮击造成的破坏更甚上次,釜石钢铁厂的生铁产能丧失殆尽,遗憾的是炮弹击中了当地的战俘营,有27名盟军战俘身亡,另有271名平民丧生。有趣的是,此次炮击通过架设在“衣阿华”号甲板上的无线电天线对美国国内进行了现场直播,使得大洋彼岸的美国民众也能亲耳听闻战列舰的雷鸣之吼。
■ 新西兰海军“冈比亚”号轻巡洋舰,该舰在8月9日的炮击中是最后停火的盟军战舰。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和3艘英军轻巡洋舰及护航驱逐舰计划在8月13日再次炮击日本海岸,因为该舰的机械故障仍未解决,美军已经在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作战取消。8月9日对釜石的炮击就成为对日炮击行动的终曲。
■ “马鲅”号潜艇的官兵们在展示战果旗,在旗帜下方有六次岸轰行动及摧毁一列火车的战果标志。
除了水面舰艇的炮击外,还有2艘美军潜艇也参与了对岸炮击。“马鲅”号潜艇在6月22日自7月25日之间,先后6次以甲板炮和127毫米火箭弹袭击了日本北海道和库页岛海岸,特别是在7月23日,该艇派出一支8人破坏小组登陆库页岛,在一处铁路线上安放了炸药,一列火车经过时被炸毁,造成150人死亡。“褐鳟”号于6月24日炮击了长崎县境内的平户市。
结语
在1945年7、8月间,英美海军对日本海岸进行了一系列炮击行动,其中5次以战列舰为主体,共有8艘美军战列舰和1艘英军战列舰参加,累计发射406毫米炮弹超过4000发,356毫米炮弹超过500发。战后调查表明,盟军的炮击严重破坏了的日本钢铁工业,釜石和室兰的钢铁厂均大幅减产,直到战争结束也未恢复,但是引诱日军飞机出击加以歼灭的目标始终未能达成。战后,日本统计了炮击及除空袭外其他袭击的损失人数,共有3282人,约占盟军造成本土伤亡人数的0.5%,其中1739人死亡,1497人受伤,46人失踪。
■ 1945年7、8月间英美舰队对日本本土的火力打击,红色标志为水面舰艇炮击,黑色标志为航母舰载机空袭。
调查显示,即便是406毫米炮弹的破坏力也不如舰载机使用的900公斤或450公斤航空炸弹,正如TF 38司令麦凯恩中将所言,那些用于保护炮击舰队的飞机都能造成比舰队本身更大的破坏。但是,考虑在当时的环境下舰队近岸炮击的风险较低,炮击行动仍被认为是合理的。相比炮击造成的物资损失,炮击行动的心理效果更为明显,沉重打击了日本民众的士气,即使在炮击中受损轻微的工厂往往也会因为工人担惊受怕、拒绝上工而导致产量下滑。对于日本平民而言,舰队炮击远比空袭更令人恐惧,因为舰队袭击几乎毫无预警,持续时间也更长,更重要的是,盟军舰队已经可以毫无忌惮地抵近日本海岸,这一事实让很多日本人相信战争已经输掉了。
■ 1945年8月28日停泊在相模湾的英美战舰,其中包括美军“密苏里”、“科罗拉多”号战列舰和英军“英王乔治五世”、“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等。
■ 这幅画作表现了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列舰在东京湾作为日本投降仪式地点的雄姿。尽管战列舰已经失去了王座,但在战争结束之际依然占据着焦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