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的静态电影,内容引起极度舒适
小说和电影给了科幻故事不同的展现平台,但两者又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科幻小说用文字塑造世界,让读者的想象力在虚空中神游,但作家笔下的那些飞船、机器人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们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科幻电影则直接以影像展现故事面貌,让眼睛和耳朵最大程度上沉浸到故事里,而且尽可能让观众有流畅感。可是,故事里的世界被锁定为单一的面貌,剥夺了观众本来可以想象的其他可能性。
而西蒙·斯塔伦海格(Simon Stålenhag)试图在两者中构建某种桥梁。
△西蒙·斯塔伦海格,话说艺术家的眼神都这么冷冽吗?
西蒙是瑞典的一名80后科幻插画师和概念设计师,同时他也创作短篇小说,并将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和碰撞,产生了令人惊艳的艺术效果。他的新作《电幻国度》,正是这种创作模式的最佳体现。
△8.9的高分在同类书籍中算很少见了。
《电幻国度》本身是一个科幻故事。1996年,一种名为“Sentre Stimulus TLE”的虚拟体验装置在人类社会流行开来。人们戴上这种头盔后就会出现上瘾症状,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后甚至严重到失去行为能力,而后死亡。在相当比例的人口沉迷于此之后,各种社会活动都出现停摆,人类社会失去了活力。
△头戴“Sentre Stimulus TLE”头盔的男人,不知死活。
更可怕的是,“Sentre Stimulus TLE”的人工智能可以将使用者的意识汇集起来,并从中诞生一个新的意识体,远远高于人类的智能。
在人们尚未意识到的时候,末日已经悄然到来。
“我”,一个少女,由于两个瞳孔大小不一,天生无法使用“Sentre Stimulus TLE”,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我”要带着弟弟用“Sentre Stimulus TLE”远程操控的机器人,去找到弟弟,拯救他……
整部小说其实就是一个少女带着机器人的冒险故事,她们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科幻造物。这些科幻造物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无论数量、质量都远超一般的小说插画。
其中,最亮眼的一大特点就是作者堪称奇诡的想象力。
书中,有赛博朋克风的大型工业建筑——
△这、算个球啊!
有带着畸形秀气息的巨形机器人,浑身散发着死亡气息,简直不能更废土了。
甚至还有长着一张玩偶脸的怪物,在洞中向你招手,镜头的诡异感直逼《小丑回魂》——
△哪个不怕鬼的,拿这张图作桌面壁纸试试。
另外也有对眼睛元素的超现实主义应用,比如——
△“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不说话”
△你能从图中找出几只眼睛?
很难想象西蒙的脑回路是怎样生长的,才能画出如此奇异的景象。
而且,这书中不只有阴森恐怖哦。《电幻国度》的图画风格是多样的。一方面充满了典型的废土气息,色调阴暗,另一方面也不乏明亮而迷幻的陪衬。
△西蒙喜欢将普通的事物巨型化,细看之下会觉得有几分诡异。
△可怜的大黄鸭,身上都是弹坑。大黄鸭这么可爱,为什么要打大黄鸭?!
而这正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多维度的艺术风格。
细究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西蒙受到了一些名家作品影响,并将这些前辈的风格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熔于一炉,加以创新。比如——
△黄色的维护机器人拖着巨大的缆线导轮,摇摇晃晃穿过马路。
以曲线为主的轮廓设计、多方块图案的喷涂,受到了克里斯 · 福斯(Chris Foss)美学风格的影响。
△克里斯·福斯作品。
《星球大战》在科幻美学领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西蒙也有重要影响。比较明显的一点体现在对机器人和飞行器的外型设计上——
放大后,我们可以看清机器人“蹦蹦”的外形——
球型大头和顺滑的身体曲线以及对黄、白颜色的使用,增添了机器人“蹦蹦”的“糖果感”,让人联想到《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BB-8。这样的设计,对全书弥漫的废土气息起到了中和作用。
△《星球大战》中的R2-D2和BB-8。
充满废土气息的图画,与叙述灾后世界的文字相得益彰,共同造就了弥漫在全书中的氛围。世界逐渐静音,钢铁锈蚀、花朵腐烂,而少女带着霰弹枪和蹦蹦一路远行,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几乎不用做什么,主角的气质就跃然纸上了。
△女生在拿枪的时候最帅气!
由于图画并非视频那样具有连续性,以及文字剧情的留白处理,《电幻国度》仍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值得反复看几遍来回味。
《电幻国度》是一部静态电影,一部公路片,一部寂寥版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非常值得喜欢图像小说和科幻艺术的朋友收藏。硬核包装,你值得拥有!
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提布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