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到底致癌吗?
利维坦按:文章比较长,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同学请耐心看完。个人觉得,这是目前看到的相对公允而客观的报道了。
“手机离脑袋远点儿”
每当我把手机贴在耳旁,我妈都会说这句话。她还认为我兄弟裤兜里的手机会“炸熟他们的蛋蛋”,为此,她时常忧心不已。
许多手机用户,或手机用户的父母和我妈一样,都本能地认为: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会危害人体健康。
虽然我从未刻意关注过手机辐射是否会致癌,但手机的确让我感到不安。它太吸人眼球,太耗费我的时间了。让它在我脑袋旁散发热量,似乎很不明智。
然而,任何对手机心怀疑虑的人都认为,确定手机是否会危害健康很困难。多年来,这一领域(是否会致癌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的科学研究始终没有头绪。
有些研究认为手机正在促使癌症发病率攀升,有些则表示手机根本不会威胁人体健康。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手机是“2B级致癌物”,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会诱发癌症——不过这正是手机的特殊之处。泡菜、芦荟也和手机一样可能致癌,当木匠工也容易患癌。
2018年10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毒理学项目公布了一系列倍受期待的最终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竭尽全力,深入探究了手机辐射对大鼠和小鼠的影响。但即便如此,他们始终难以给出定论(详情请见下文)。
图源:Beautiful People Magazine
人们有时会发现家长及消费者权益组织因担忧手机及其他类型非电离射频辐射(如学校无线路由器释放的能量)影响健康而发声。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认为人们已非常了解孩子所面临的风险,且很少注意到手机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众多辐射源之一。(即使是地球、我们呼吸的空气和银河系中的太阳及恒星,也在不断发出辐射)
更让人困惑的是:据报道,无线公司曾试图影响针对手机的研究,同时还质疑了那些研究结果不利于自己的研究人员。
过去15年里,虽然手机在美国越来越普遍,但恶性和良性肿瘤的发病率并没有上升。
不过,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健康亦尚无定论。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资深科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报告合著者约翰·布彻(John Bucher)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与‘非电离辐射完全无害’的观点相悖。”换言之,他发现手机辐射可能会导致生物学变化,如诱发肿瘤,至少在动物身上是这样的。
当我开始研究手机辐射时,许多研究人员也有同样的担忧:我们完全不清楚它对人类健康有何潜在影响,因为我们与这些辐射设备共处的方式一直在变。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首席医师兼科学顾问奥蒂斯·布劳利(Otis Brawley)称,如今,孩子们从小就对手机产生了依赖,“那时,他们的大脑和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尽管该领域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但研究项目的数量并不多。
图源:Javier Zarracina / Vox
向手机发送信号的网络也有射频辐射。5G无线网问世后,其传输数据的速度将比以往更快,这意味着向手机发送信号的天线将增多,我们或许会接触更多的辐射,目前,尚不清楚人体健康是否会因此受损。
在临床流行病学家迪伦·柯林斯(Dylan Collins)的帮助下,我搜寻了针对手机辐射与头、颈部癌症或良性肿瘤是否有关联的一流医学研究成果,详情可见本网站的“拿出证据”专栏。
科罗拉多公共卫生学院(Colorado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院长乔纳森·萨米特(Jonathan Samet)负责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手机辐射与癌症关联的咨询,正如他所说,“因为我们尚无足够证据表明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健康,”所以可以以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提出任何观点。事实上,目前确实尚无强有力的证据。在我们讨论为何要担忧手机辐射,并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之前,需要快速了解一下与手机辐射相关的基础知识。
何为手机释放的非电离辐射?
我们之所以担心手机或可致癌,是因为它们有辐射——辐射是携带不同能量且不可见的电磁波,电磁波谱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它们。如下图所示,左边的辐射强度较低(频率较低),右边的辐射强度较高(频率较高)。
图源:Javier Zarracina / Vox
你会发现辐射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收音机、手机及手机信号塔、无线路由器、微波炉发出的电磁波叫“射频”辐射,由于其能量不足以使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因而属于“非电离”辐射(如图所示,可见光和红外光也会释放非电离辐射)。
至于电离辐射——我们照X光、做CT扫描、坐飞机时接触到的电离辐射足以破坏DNA,随着时间推移,DNA重复受损后,会诱发癌症。这就是为何不该过多暴露于X光之下的原因。【到底照多少次X光才算过度暴露呢?答案是:尚无确切数字——但时刻关注这一问题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建议我们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检查。】
飞机飞行期间的辐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太空气象》(the Space Weather)期刊上,是第一个在地球上方26000-120000英尺空间所做的辐射测量。图中可以看到辐射剂量随着高度和纬度的增加而上升,且每小时间差异都很明显。图为2012年11月14日格林尼治时间20:00-21:00时的辐射量,较暖的颜色表示较高辐射量。图源:Daily Mail
非电离辐射(来自手机的辐射)的能量不足以破坏DNA,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它不会诱发癌症。但某些问题开始渐渐浮出水面:非电离辐射是否仍然无害?是否有其他不会直接破坏DNA,但亦可致癌或诱发生物学问题的机制在起作用?
犹他大学的辐射学专家欧姆·甘地(Om Gandhi)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说,“这些电磁波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功能,但不会损害细胞。”你离辐射源越近,暴露的时间越长,吸收的辐射量就越多,健康受损的几率也越高。
于是我们又绕了回来:手机会致癌吗?我们之所以会关注这一问题,是因为人们似乎最担心因此而患癌。但在得到答案之前,我们还需要绕个小小的弯子,先解释一下该领域的研究将如何应用于人类。为此,我们需要先像书呆子一样探讨“研究方法”。
手机致癌研究面临的重大阻碍
许多健康领域的研究都认为随机对照试验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研究人员将测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治疗;另一组只服用安慰剂。
因为人们是被随机分配的,所以两个组唯一的区别(通常而言)在于是否接受了治疗。如果两组的结果不同,那么说“治疗起了作用”或许是很合理的。
因此,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随机对照试验(RCTs)通常可以明确认定治疗是否有效果【有个有趣的事例:临床试验先驱、苏格兰医生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曾借助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柑橘类水果似乎可以缓解坏血病】。随机对照试验也可以用来研究某物,如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疾病。
图源:Backyard Secret Exposed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可能永远不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去研究手机和人类癌症的关系。为了搞清楚特定类型的手机或手机使用习惯是否会诱发癌症,随机向几千人派发特定类别的手机,并要求他们长期(至少五年)坚持使用未免也太困难,与此同时,成本也过于高昂。寻找愿意不使用手机,且坚守诺言的人群更是难上加难。
但如果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我们就无法确定手机是否会致癌,我们只能靠“观察”数据追踪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使用手机的情况及他们的发病率。使用观察数据的研究往往比随机对照试验更不可信、更混乱、更模糊。它们只能揭露现象之间的联系,却不能判定因果关系。这就引出了我们接下来要深入探讨的很多歧义点。
最后一个阻碍研究的障碍是:某些(但不是全部)由手机赞助商资助的研究可能并不可靠。欲知详情,可阅读“国家网”做的调查,该调查有值得称道之处,但也通过精心挑选的研究,强烈暗示了手机与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分析过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考克兰图书馆、电磁场门户网和电磁辐射安全网在过去10年间发表的49项针对手机与人类健康关联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的资金来源并不会明显影响研究结果。
事实上,我们发现没有赞助商资助的一流研究似乎都在证明:使用手机并不会增加人类患脑瘤的风险,尽管我们尚不清楚手机对健康有何影响。具体原因请见下文。
综述各类证据的研究得出了各种复杂的结果。
但这些研究质量很差,参考的证据也不够可靠
为了去除混乱的研究数据,我们采用了系统的筛选方法。因为使用手机时,头部及颈部是接触射频辐射最多的区域,所以我们专注于这两个部位。
三种最常见的脑肿瘤(这是大多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包括神经胶质瘤(大脑和脊髓处的恶性肿瘤),脑膜瘤(大脑及脊髓附近,长在薄膜上的肿瘤,大多是良性的)和听神经瘤(内耳到大脑主要神经上长的良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神经胶质瘤是大多数研究的重点,因为它们通常比脑膜瘤和听神经瘤危害性更强。
我们首先研究了多篇系统性综述:即能结合大量研究,进而得出更全面结论的研究证据。(欲深入了解我们的研究方法,可翻阅至文章末尾)
图源:Physicians for Safe Technology
我们找到了12个针对手机辐射与头颈部肿瘤关联的系统性综述。为了确认它们是否有价值,我们使用了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结果表明,12篇综述中有8篇“质量非常差”,这意味着我们不该把它们作为准确归纳研究成果的依据。
(这些研究有某些常见的缺陷:证据总结得不够全面,研究人员往往不会考量参考文献的质量,他们也没有试图避免主观偏见。研究人员还过于依赖病例对照研究法——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判断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分析问题时,没有参考这8个系统性综述。
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表明,剩下4个综述的质量只略胜一筹。在判定因果关系方面,它们仍过于依赖侧重观察、效果不佳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的研究人员会从某个结果入手(就本文而言,即头颈部患癌的人和没患癌的人),回头寻找可能诱发疾病的原因(就本文而言,即研究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是否不同)。
他们会给每个病患(病例)匹配一个对照者或没有患病的人。然后他们会追溯病患是否曾以某种形式暴露于辐射之下(没病的人没这样暴露过)。
这种方法很容易产生偏差,因为我们很难客观衡量过去的事情。例如,研究手机使用习惯时,研究人员必须让受试者回想10年、15年或20年之前,使用手机的频率或将手机中记录的信息作为研究指标。
图源:The Ladders
此外,研究人员匹配病例与对照组的方式有些主观。他们试图以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年龄为依据——但方方面面都匹配是不可能的。
总体而言,这4个综述的结果有其可取亦有其不可取之处——这并不出人意料,毕竟它们没有遵从最佳的研究标准。以下是这些研究结果的简要介绍:
·2017年发表于《神经科学》(Neurological Sciences)的综述,以手机使用习惯为着眼点,采用了病例对照研究法,重点关注了胶质瘤、脑膜瘤和听神经瘤。这篇综述很有趣,因为研究人员按质量划分了各项研究,高质量的研究(往往由政府而非手机商资助)认为脑瘤风险有增加的趋势,而低质量的研究未得出类似结果。不过,总体而言,他们借助元分析法,发现使用手机10年或以上的人更易患脑癌(主要是神经胶质瘤)。
·2017年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系统性综述用元分析法研究了手机的使用情况和神经胶质瘤的发病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使用手机可能会增加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经常使用手机10年及以上的人,容易患低级别胶质瘤。不过,他们又称“目前的研究质量低劣、数量有限”,我们希望将来能有研究来证实这一观点。
·2012年发表于《生物电磁学》(Bioelectromagnetics)的系统综述发现,使用手机不会提升患神经胶质瘤、脑膜瘤或听神经瘤的风险。
·2009年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元分析研究探究了23项针对手机使用是否会诱发恶性和良性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作者们总结归纳时,发现患肿瘤的风险并没有增加。然而,当他们分析某些子集数据,如只探究盲法实验,或使用手机超过10年的人,却发现患肿瘤的风险增加了。令人困惑的是,当他们按照肿瘤类型进行分析时,又发现患神经胶质瘤和听神经瘤的风险没有增加,患脑膜的风险有所降低。
总的来说,这些综述似乎表明,使用手机可能不会致癌——除非你在观察某些亚组(如参与盲法实验的人或长期使用手机的人)。但这些综述均基于病例对照研究法,就像《国家问询报》(National Enquirer of the science world)一样:廉价且常常具有误导性。
图源:Bruce Gilden/Magnum
高质量的单项研究没有发现患癌风险增加
(但患良性肿瘤的概率略有增加)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效果更好的队列研究法(the cohort study)。与病例对照研究法不同,队列研究法会长期追踪已暴露于辐射源(如手机)之下的人,观察有多少人将于何时患上疾病(如癌症)。
这意味着研究人员无需匹配病患。研究人员有追踪数据,且有时还能实时查看受试者如何使用手机,所以他们不必依赖人们的记忆。
在搜寻文献时,我们发现了5项近期的队列研究。他们调查了6至2300万人使用手机的频率及他们患头、颈部癌症或良性肿瘤(如听神经瘤)的概率:
•2009年,由丹麦战略研究委员会(Danish Strategic Research Council)资助,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一项研究,在1974至2003年间,追踪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近6万人患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的几率变化。
•2011年,由丹麦战略研究委员会资助,发表于《美国流行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一项调查结果,研究了近300万使用手机超过11年的人。
•台湾的消费者最早使用手机,是世界上最沉迷于手机的地区之一。因此,台湾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Council)决定在10年间,以2300万手机用户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患脑瘤的几率是否会增加。他们于2013年在《欧洲癌症预防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Cancer Research UK)资助了一项研究,《国际流行病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于2013年刊登了该研究。研究人员耗费7年,追踪调查了近80万名女性手机用户罹患头、颈部癌症的几率。
•日本内务及通信部(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自1993至2010年间,跟踪调查了手机用户,并于2016年公布了生物电磁学方面的研究。
图源:www.rfsafe.com
这些研究都不是由手机行业资助的,这表明研究结果不太可能被人操纵,我们可以信任它们。这些结论虽与低质量的研究成果相背,但亦不如人们所想,这并不出人意料。
它们发现了什么?除了上文中,英国那项研究发现听神经瘤(内耳到大脑主要神经上长的良性肿瘤)的发病率略有上升,其他研究都表明患神经胶质瘤或脑膜瘤的概率没有增加。但研究人员亦指出,这些肿瘤非常罕见,所以他们不确定手机使用与它们之间的关联。
这5个研究手机是否致癌的大规模优质队列研究没有接受过手机产业的资助。它们并未表明手机会提升患癌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手机普及10年后,研究数据表明,听神经瘤、胶质瘤和脑膜瘤的发病率并未如人们所预期的有所上升。
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员奎因·奥斯特罗姆(Quinn Ostrom)一直在分析这些癌症的发病率,他说:“我们发现,某些肿瘤的发病率要么没变化,要么只会略微提升。就算手机是诱发脑瘤的原因之一,也不会像人们想的那样,极大提升患癌的几率,毕竟在过去20年里,手机的使用已经非常频繁了。”
但是,亲爱的读者们,千万不要觉得我们已经有了“定论”:遗憾的是,现有的最佳研究仍远非最理想的研究。这些队列研究仍属于观察性研究,而非随机对照试验这样的实验性研究。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判定因果关系,且很容易存在偏见。
图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例如,它们主要以与手机使用相关的调查数据或人们的手机记录为依据,并没有测量人们实际接触到的射频辐射有多少。
还有一种可能:在未来5或10年内,时间跨度较长的研究和癌症发病率追踪调查将发现手机致癌的机率会有所增加——亦或者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有所演变,以至于手机可能以这些研究没有考虑过的方式诱发癌症(许多人会发短信,不会聊天,他们把手机放在口袋里,而非脑袋和脖子旁)。鉴于此,有些人希望借助动物研究帮助我们了解手机的潜在生物效应。
针对手机辐射与脑瘤的关系,
最重要的动物研究得出了各种复杂的结论
美国政府曾发起过世上最具说服力的动物研究之一。1999年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曾要求国家毒理学项目组(NTP)研究手机射频辐射的毒性和致癌能力。当时,卫生部门的官员认为人体流行病学研究无法解答这些问题,于是国家毒理学项目组便开始在大鼠和小鼠身上进行研究。
图源:The Verge
这是国家毒理学项目组着手开展的、最复杂的研究之一。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必须使用建于瑞士的特殊实验室,这样他们才可以精确地控制老鼠接触的辐射量。该项目组共花了3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2018年初,距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发起研究近20年后,项目组先发表了报告草案,后又于10月发布了最终的研究报告。
研究人员分析了许多健康指标(如后代存活率、体重变化、体温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研究了包括神经胶质瘤在内的各种脑部肿瘤。实验鼠在两年多时间内,每日要接触长达9小时的射频辐射,之后,研究人员会逐一检查老鼠体内的40多个组织。该研究还设立了从未接触过手机辐射的对照组。
研究人员确定有明确证据可表明,长期频繁接触射频辐射(当时还是2G和3G网)的雄性大鼠更易患心脏神经鞘瘤。他们也掌握了辐射或可致雄性大鼠患大脑及肾上腺肿瘤的证据。然而雌性大鼠及雌性/雄性小鼠却并非如此。
项目组的约翰·布切尔(John Bucher)在声明中写道:“我们相信射频辐射确会致使雄性大鼠患上癌症,项目以外的专家也赞同这点。”
动物体内的恶性肿瘤心脏神经鞘瘤会像良性的听神经瘤那样影响雪旺细胞(schwann cell,又名施旺细胞)。某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动物研究实验可以有力证明手机或可诱发良性脑瘤。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家庭与社区卫生中心的主任乔尔·莫斯科维茨(Joel Moskowitz,曾写过与电磁辐射有关的文章)说道:“国家毒理学项目组的研究数据显示,雄性大鼠患胶质细胞瘤和心脏神经鞘瘤的风险有所增加,这一发现颇具价值。他们的证据令人信服,同时也表明即便我们尚未透彻了解手机辐射与患癌风险的关系,但确实存在手机辐射致癌的真实案例。”
听神经瘤虽然不是癌症,但却会毁掉人们的生活。它会使人失聪、耳鸣、失去平衡、面目麻木,有时还会干扰大脑功能。通过手术切除它们风险很高,费用也很高昂。
图源:NBC News
和以人类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一样,国家毒理学项目组的研究也会招致批评。首先,这些老鼠接受手机辐射的方式与人类不同。正如布切尔在声明中所说,“在我们的研究中,大鼠和小鼠全身上下都暴露于射频辐射之中,而手机辐射大多只影响人体的特定部位。此外,老鼠接受辐射的时间比人类长、接受的辐射量比人类多。”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扰乱了研究结果:例如,接触手机的老鼠似乎比对照组的老鼠寿命长。就某些部位而言,手机辐射水平与癌症发病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就另一些部位而言,对照组的癌症发病率低于正常水平。
研究人员还发现,体型是决定大鼠与小鼠在不同频率的辐射下,吸收辐射量的主要因素——这一现象再次提醒我们动物研究实验对人类健康研究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有限。
请记住:至少目前为止,人类的癌症发病率数据表明,头、颈部的肿瘤发病率不会激增。既然使用手机的人如此之多,如果辐射危害较大,我们应该会有所察觉。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奥蒂斯·布劳利(Otis Brawley)说:“如果手机诱发脑肿瘤的速度,和香烟诱发肺癌的速度一样快,我们早就会有所察觉。”
我们的手机与脑瘤数据之旅(几乎)结束了。我们认为,根据现有的一流研究,有两件事是确定的:一、手机不会致癌;二、或者研究数据不够充足,无法确定手机是否致癌。
手机辐射对生殖健康有何影响呢?
研究人员和我妈一直担心手机可能会降低生育能力。有可靠证据表明,手机辐射确实会影响生殖健康,这令我们忧虑不已。
2014年发表的一篇系统性综述研究了手机辐射对体内精子(人体内)和体外精子(培养皿内)的影响。这篇综述汇集了10项研究,其中4项研究了睾丸中的精子,另6项研究了培养皿中的精子样本。
图源:Huffington Post
作者发现,这两种研究都表明,手机辐射会使精子的运动能力(“游泳”的能力)和活力下降,但不会影响精子的数量。虽然尚不清楚这些具体的变化是否足以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但手机辐射可能是现代生活环境中,属于辐射累积效应的环节之一,这些辐射会降低精子质量,并表明为何不孕不育的趋势有所上升。”
理论上,与女性相比,手机辐射更容易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睾丸制造并储存精子,卵子则储存于卵巢中。这两个器官的位置意味着精子和卵子防护辐射的水平不同。睾丸位于腹部之外,因而对辐射更敏感。而且,手机还常常被放于前面的裤兜之中。
卵巢位于女性骨盆深处,更容易被保护。因此,口袋里的手机对卵子的潜在影响更小。
不过,很少有人研究手机对卵子健康及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甚至很难找到任何以人类为实验对象,或任何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我们确实发现了叙述性文献综述,但该综述得出的总体结论是:我们仍需要发起更注重质量的研究。
手机安全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符
无论怎样谈论手机是否会致癌,有一件事是明晰的:过去几十年间,我们使用手机的习惯、接触手机辐射的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影响了政府的政策;监管机构、研究人员和手机公司需要关注这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出些许改变:
1)我们接触手机辐射的方式正在改变,监管者需迎头赶上。
5G手机网络即将问世。G意指“代”,随着代的增加,信息传输的频率和带宽会越来越大。
但5G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较弱,信号较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增强5G网络的天线。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信号传输将不再依赖于相距很远的大型信号塔,而依赖于社区及商业区每隔500英尺就有一个的小型设备。”5G网络还会发射另一种频率更高的无线电波,即毫米波。
图源:The EMF Community
研究人员需要资金,以便迅速采取行动,研究5G网络的潜在影响,了解它是否会改变我们接触辐射的方式。美国癌症协会的布劳利说:“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研究了3G和4G网络,尚未研究5G网络。我们确实认为5G网络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可能与4G或3G不同……随着无线电波及能量的变化,手机网络对健康的影响可能会改变。”
这也意味着监管机构需要确保新政策考量过辐射接触方式有所转变的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目前负责监管手机安全问题,它设置了手机辐射量的上限。【可以借助人体吸收射频能量的速率来测算,现行标准是1.6瓦特/千克(体重)。针对全身设定的电磁波吸收比值为0.08瓦特/千克(体重),信号塔的辐射量极限为10瓦/平方米。】
但犹他大学的欧姆·甘地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规定一直没有更新。从那以后,人们接触手机和环境辐射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手机制造商目前正在测试手机是否符合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标准,他们把这些设备放在头部,靠近躯干的地方进行分离。只要看看苹果手机的说明书就知道了:该公司测试了手机距身体5毫米时的电磁波吸收比值。但如果你把手机放进了口袋,这个距离一定小于5毫米,这意味着你可能会接触更多辐射,辐射量可能会超过目前的标准。
此外,除了致癌以外,手机可能会以别的方式危害我们的健康。伯克利公共卫生学院家庭与社区健康中心的主任莫斯科维茨担忧手机辐射对精子的影响。他指出,目前的手机标准没有考虑这些潜在的影响。另外,我们仍不知道长期暴露在手机辐射之下,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图源:Jou Gesin | Solidariteit Wêreld
以更好了解电磁场辐射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欧盟目前正在14个国家开展一项名为“手机儿童”的病例对照研究。该项目于早期发表的报告分析了法国10到25岁人群,使用无线设备的数据。研究发现依赖这些设备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研究人员仍在分析辐射对健康的主要影响,因而尚未公布研究结果。
莫斯科维茨补充说道:“联邦通信委员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标准是为了保护公众免受高强度无线辐射的伤害。我们现在从多个辐射源那里接收到的辐射量要比20年前大得多。”
2)我们需要向消费者提供更清晰的说明书
消费者也需要了解他们接触的究竟是什么。每部手机都附有说明书,其内容包括如何安全使用手机。但这些说明书比较难懂。
因此,莫斯科维茨说,“国际电磁科学家”诉求网、许多健康与安全组织(包括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和环境健康基金(Environmental Health Trust)),已呼吁政府重新评估手机及其他无线技术辐射量限制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些标准撰写新的安全指导说明书。
最后,布劳利提醒我,手机会以另一种我们已经确定的方式杀死人类:驾驶时因手机而分心。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的最新数据显示,仅在美国,2016年就有3,157起致命车祸,因驾驶时分心死亡的案例占14%。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但州及联邦监管机构或可效仿华盛顿、加利福尼亚、纽约、内华达通过下禁令或严格采取法律措施,打击分心驾驶的做法。
3)减少辐射的简单办法
如果你心怀忧虑,不如采取措施减少辐射量。不要把手机放在身上;使用有线耳机以减少辐射;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这些改变不耗费钱财,但却可以使你接触的辐射量降至最低。
图源:Maclean's
4)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研究手机对健康的影响
不断变化的技术对健康会有潜在的影响,很多人也受到了影响。我们需要把能反映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上日程。科罗拉多大学的乔纳森·萨米特说:“鉴于全世界范围内的人都会接触辐射,且许多国家的人从胎儿时期就已接触辐射,我们需要了解这种接触是否会影响健康。就许多生物学层面的辐射,我们已有统一的研究计划,但就这种类型的辐射,我们仍未将研究提上日程。”
他希望先有从不同角度专门研究非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他说:“这些动物研究并不能让我们弄清楚辐射将如何影响人类器官。”
他认为,研究人员应该关注手机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而非发起更多的动物乃至流行病学研究。他补充说,鉴于我们永远不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该考察实际手机使用情况及人们接触的射频辐射量,而非估计被辐射的人数(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如此)。
关于研究方法
图源:Fit Quint
我们主要研究头、颈部的癌症,因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这些身体部位接触的射频辐射量最多。
我们的研究仅限于在人类身上进行的研究,实验对象患有头、颈部的癌症(而非与癌症相关的疾病)。
具体来说,我们去找了测查听神经瘤、胶质瘤、脑膜瘤和甲状腺癌发病率的研究。我们还缩小了研究范围,只关注与手机射频辐射(而非实验设备)相关的研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想要适用于现实生活的证据,而非适用于特定实验条件或假设性结果的证据。
我们在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上搜索了过去10年发表的研究,找到了102项研究,最终筛选出了12篇相关的系统性综述。为了避免偏见,我们使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确定了每篇综述的质量。其中8篇质量很差,2篇质量较差,2篇质量一般。
我们决定分析质量最好的综述,因而排除了质量极差的研究(即那8篇综述)。
这些系统性综述主要关注的是病例对照研究,但我们认为关队列研究也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发现罕见危害的、更可靠的研究方法。我们又找了并分析了5个队列研究。
我们还与专家进行了交谈,并搜索了政府报告,以试图找到任何可能没有在学术数据库中公布的高质量证据。为了了解手机是否会致癌,我们的分析涵盖国家毒理学项目的动物研究,毕竟它们是由政府资助的、最重要的动物研究之一。我们还研究了手机辐射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因为许多研究人员很关注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