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美剧《后翼弃兵》 看完年度爽剧庆幸自己是个普通人

最近,一部爆火的新美剧,几乎占据了书单君朋友圈的半壁江山。

它一上线便斩获豆瓣9.2的高分,成为全球口碑剧集榜第一名。它有太多的标签和赞誉,其中最多的评价,是“年度爽剧”。

这部剧名叫《后翼弃兵》,讲述了一个国际象棋女棋手的故事。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下象棋也能爽?

还真能。下棋这种既不热闹也不酷炫的东西,居然被拍得精彩绝伦,让我这个连象棋规则都不知道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萌生出学象棋的想法(虽然查完规则后哭着放弃了)。

不过,在查规则的过程里,我倒是弄清楚了“后翼弃兵”这个名字的含义。

它是象棋的一种开局:用放弃一兵的方式,来谋求局势的主动。

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些东西。用来形容《后翼弃兵》的女主角,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因为她并不是个普通的女棋手。
她是一个天才。

1、你这样的人,人生一定很辛苦

有人说,提起天才,我们脑海里默认的总是男性。

这实在是一种狭隘的偏见。

美国50年代的某一天,9岁的贝丝·哈蒙成为了孤儿。

她的母亲丧生在一场车祸里,而车上的她,奇迹般毫发无伤地活了下来,从此被送进了一个孤儿院。

为方便管教,孤儿院每天都给孩子们派发一种镇定药。它有助于睡眠,以及精神稳定,但吃多了有上瘾性。

在这间孤儿院的地下室里,年幼的贝丝遇到了一个孤独地下着象棋的校工。她好奇地上前询问:这是什么游戏,可以教我吗?

校工回答:国际象棋。女孩不能下象棋。

在那个年代,象棋是男人的游戏,与女孩无关。

偏偏贝丝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她仅通过观察,就大致了解了这个游戏的玩法,每种棋子可以如何行走。

校工便同意让她玩一玩。

第一次接触象棋,她便迷上了这个行走于黑白天地中的游戏。在孤儿院寂寞的夜晚里,贝丝总是服下一粒镇定剂,然后把天花板上摇曳的树影幻想成棋盘,在上面下棋。

没过多久,校工已经下不赢她了。

有一次,校工找来一个高中棋艺社的负责人,来展示贝丝的棋艺。结果贝丝不仅把这个负责人给下赢了,还前往那所高中,一个人干掉了所有棋艺社的高中生。

第一次,她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才能。

然而与此同时,她也开始对镇定药上瘾。

15岁那年,贝丝被领养了。养母是个多病、酗酒的家庭主妇,完全依靠着丈夫生活。但没过多久,丈夫便抛弃了她们母女俩。

眼看家里就要入不敷出时,贝丝看到国际象棋杂志上说,有一场州级象棋比赛即将举行。她报名前往,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冠军,获得100美元的奖金。

下象棋也能挣钱?养母傻了眼。

从此以后,养母成了贝丝的“经纪人”,帮她打电话给学校请假,去全国各地参加比赛,定豪华的酒店房间,出入上流社会的餐厅。而贝丝总能夺得冠军,把钱赢回来。

养母其实不在乎贝丝的棋,只在乎贝丝能赢得的钱。而贝丝不在意奖金的多少。她只想要赢。

但与此同时,由于童年的创伤,她太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母亲了。

渐渐地,贝丝的名声越来越大,一路过关斩将,在全是男人的游戏里,与全美冠军和棋,成为了全国第一。

然而,就在人生一路高歌猛进,直指巅峰时,她遇到了世界第一的苏联棋手,博戈夫。

那是贝丝象棋生涯中第一次惨败,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输棋之后,贝丝回到宾馆,发现养母躺在床上,因酗酒过度而死。

在孤独中长大的天才,再一次回到了孤独之中。独自站在窗前的贝丝,或许突然明白了9岁那年,校工在地下室对她说的那番话:

像你这样的人,会过得很辛苦。

凡事一体两面。你有天分,但天分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不知道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你的人生会有平步青云的时候,但这会持续多久呢?

你心里有太多愤怒了,你要小心。

2、天才是一种诅咒
在巴黎的国际比赛上,由于宿醉,贝丝第二次败给了博戈夫。

回到家,心中没了依托的她彻底陷入了疯魔般的孤独中,开始像养母一样酗酒,嗑药也嗑得更厉害了。

她想起自己得到周冠军后,一个采访她的记者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或许本质上,她就是个疯子。

那时她才20出头,已经像一个酗酒多年的酒鬼一样,少有清醒的时候。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孤儿院里的朋友找上门来为止。

朋友带来了校工去世的消息。

这么多年过去,贝丝一直执迷于赢棋,从来没有回到孤儿院,去看看自己的启蒙老师。

再次回到那个开启象棋之旅的地下室时,她抚摸着当年用来下棋的粗糙的矮桌,猛然看到,校工的墙上贴满了贝丝的新闻报道。

“象棋女王”,报道上这么称呼她。

在贴得密密麻麻的墙上,贝丝找到一张当年与校工的合影,泣不成声。

 

这一次,她下定决心,戒药戒酒,回到正轨。

后来,她前往苏联,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第三次交手,终于打败了博戈夫,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在剧的结尾,面对美国总统接见的消息,贝丝满不在乎地下了车,在苏联寒冷的街头,找到一群下棋的老头,在众人的簇拥中,在一个桌子前坐下,说:我们来下棋吧。

国际象棋的棋盘,是黑白相间的64个格子。贝丝的全部人生,都在这方寸天地之中。

在这里,她是女王,是天才,能够完美地掌控自己的每一步路。可同时,她也是这棋盘的囚徒,因为近乎狂热地钻研,她没有普通人的交友,缺乏平凡人的享乐,宿命般的寂寞,也紧紧地裹在她身上。

愤怒、痛苦、孤独,这就是天才的代价。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天之骄子,想求都求不来的好运气。

但在天才本身看来,那或许是一种诅咒,是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要脱离常人,与孤僻和悲剧为伍。

我们都羡慕天才,但成为天才,有时却是迫不得已的。是童年阴影的产物,甚至可能是被迫的。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维格,就写过一部《象棋的故事》。同样讲述一个囚困在棋局中的天才的一生。

3、你更看重什么,决定了你会度过怎样的人生

那是一个多年没有下棋的业余棋手,战胜世界冠军的故事。

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我”遇到了当时的象棋世界冠军。出于敬仰之心,“我”怂恿一个热爱象棋的朋友与冠军对弈。

冠军告诉他,下棋时允许那位朋友每下一步棋,可以考虑十分钟,也可以跟任何人商量对策。尽管几乎全船的人都在帮忙出谋划策,然而,冠军还是稳操胜券。直到一个消瘦苍白的男人加入战局,几步就让冠军被迫和棋,打成平手。

全船哗然,要求这位男子与冠军单独对弈一局。他向众人娓娓道来自己下棋的历史。

此人原本是维也纳一个名门之后,二战时,法西斯抓住了,并用一种恶毒的方式进行迫害:

他被囚禁在一个房间里,没有同伴,没有书籍,没有钟表,只能面对空无一物的房间墙壁,与不知何时到头的,令人绝望的孤独作伴。

就在快要崩溃时,在一次审讯中,他偶然地偷到了一本书。他渴望那是一本小说,一部诗集,然而,那却是一本象棋参考书。

在那之前,他从未接触过象棋。然而,为了抵抗孤独,他狂热地探究起棋艺来。在一年的独处时光里,他把书中所有的对弈全部背了下来,在脑海中模拟战术,并自己和自己下棋。

时间久了,他的脑子里竟然像是真的分裂出了两个人,并且互不相让,时刻对弈。最后,他被诊断得了精神分裂症而被释放。

而在与世界冠军的对弈中,眼见着就要将死冠军,取得胜利时,他精神分裂的旧病复发,最终输掉了棋局。

《象棋的故事》里,这位仅靠自己琢磨,便逼平世界冠军的男子,无疑是一位天才。然而,他是被法西斯惨无人道的酷刑,迫害出来的天才。

他也许只想要像普通人一样度过一生,可战争导致的悲剧,使这样的想法都成为奢望。作为没有体会个中辛酸的旁人,我们或许会为这样的故事所震撼。但谁又会真的想要成为他呢?

《后翼弃兵》里的贝丝同样如此。若没有她悲惨的童年,她也许根本就接触不到象棋。假如她的家庭幸福,她也根本不需要在象棋中孤注一掷,把全部的人生都献给它。

只是因为她的生活从开始就已经跌入谷底,而她又恰好发现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于是,从来抓不住幸福,无法让至亲至爱不离开的小女孩,只能选择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空间里,做到极致。

天才自然是令人羡慕的,但我们为什么羡慕他们?

因为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那么的平淡,且需要在各种琐碎庸常的评判标准里找到平衡。

“甲方欺人太甚,我想辞职,可是还有房贷要供。还是再忍忍吧。”

“朋友新买了一件新衣服,我一边告诉自己,这都是消费主义的陷阱,一边忍不住打开手机,偷查那件衣服的价格。”

“大学室友告诉我,他现在月入两万,我表面淡定地恭喜他,其实心里酸得不行。”

这没有什么丢脸,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为生的。

生活太繁琐了,我们做不到抛开一切,一生只投身于一件事。我们做不到,所以羡慕能做到的,并且还能做好的人。

天才不同于众人,那是一种极端的美。像是把人生这枚最贵重的筹码,掷出去做一场豪赌。赢了,荣誉、掌声、天才之名;输了,一无所有,一败涂地。

这其中的风险,不是一般人有勇气承受的。因此,倾向于赌的人,往往要么勇气过人,要么本来就一无所有。

而赌失败的,一定是大多数,只是,我们不大能看得到他们罢了。

在电影《百万美元宝贝》里,底层女孩儿麦琪,想通过学习拳击的方式改变命运。她的确有天赋,也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虽然渐渐闯出名声,却因为比赛中的一次意外,头部受伤,成了植物人,只能在病床上度过余生。

这样值得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得看你是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东西。

就像《爆裂鼓手》里,男主角所说的这句话:

我宁愿酗酒吸毒,34岁就家破人亡,成为人们晚餐桌上的话题,也不愿意腰缠万贯满面红光地活到90岁,但是没人记得我。

成为天才,并不只是需要天赋而已,它需要机遇、运气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后翼弃兵”的精神。为了得到一些东西的可能性,而放弃另一些或许更多的东西。

有概率得到的“主动权”更重要,还是当下已经拥有的“兵”更重要。这个判断,或许决定了我们,将会度过一段怎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