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好看的电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这片儿拯救了2020年的电影院
“这片儿拯救了2020年的电影院!”
虽然它没在国内影院上映,这是一位印度网友在IMDb上激情评论的。
虽然这是一部也没在印度上映的美国电影,甚至在美国也没怎么上映。
但为它激情评论,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的远不止印度网友,还有好多,比如:
“2020年目前最好看的电影!”
“意料之外的伟大电影!”
“我打满分!”
“谢谢你,2020年需要这种电影!”
IMDb7.9,烂番茄90%鲜,豆瓣8.5。
这片子足以让全球影迷激情好评。
说它拯救了2020年,本身和疫情其实没啥关联,就是纯粹电影层面讲质量够硬。
这就是《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本来计划院线上映,结果赶上疫情,卖给网飞了。
9月25日起在美国部分剧场上映
这片子太精彩了以至于一时不知道从哪里夸起。
先说说1968年吧。
01
2020年不太平,能拯救这么不太平的只能是更不太平的。
1968年当仁不让。
1968年西欧的社会环境,在[戏梦巴黎]中作为背景出现。
而发生在一对姐弟与美国留学生中,混乱、躁动、又诗意具有文学性质的关系,则从感性的角度,诠释了当时的风气。
电影的关键词是年轻。
所以[戏梦巴黎],背景是时代,底色是青春。
1968年,美国比西欧更乱。
四月,马丁·路德·金遭暗杀;
六月,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遭暗杀——1963年他的哥哥,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遭到暗杀。
《刺杀肯尼迪》用镜头反思了肯尼迪遇刺事件,凶手是个人还是一整个政治阴谋?
《刺杀肯尼迪》,豆瓣 8.8
当时美国最有名的青年人组织是"SDS"。
(全称是"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直译是“为了民主社会的学生”)
SDS伯克利分部有个领导人叫杰里·鲁宾,SDS东岸分部有个领导人叫艾比·霍夫曼。
他们都注重“娱乐”对政治的影响,擅长利用媒体和电视制造热点。
艾比(左),杰里(右)
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干票儿大的。
1967年十月,他们组织了七万嬉皮士在华盛顿进行了规模盛大的反战游行。
艾比还有个十分嬉皮的计划,他买了一卡车雏菊,还在报纸上刊登了租飞机广告,想把具有“和平”象征意义的雏菊,撒向五角大楼。
结果,打电话应征的是个FBI间谍。
计划泡汤,却成就了一组照片。
这组照片非常经典,就算你没听说过艾比·霍夫曼,也一定看过类似的照片。
摄影师伯尼·波斯顿凭此拿下了普利策奖
FLOWER POWER。
1967年底,他们建立个叫"YIP"的组织,队员叫作“异皮士”,和“嬉皮士”相对应,没啥特别意义。
1968年是大选年,8月25日-30日民主党将在芝加哥举行代表大会,推出总统候选人。
与此同时,艾比和杰里带领着上千名异皮士占领芝加哥城市公园,宣称要有“摇滚乐”和“公共X交”。
他们现场选举出了一头猪。
这场活动以警方与异皮士发生大规模暴力争斗,上千人受伤告终。
后来二人就被抓了。
和他们一起被抓的,还有另外六个人。其中五个都跟这场活动直接相关.
还有一个是被控谋杀罪的黑人政治活动家,黑豹党创始人之一——鲍比·希尔。
他之所以也“被加入”了七君子,是因为有个黑豹党的存在,陪审团会更可能认为他们有罪。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讲的就是对他们八人的这场长达三个月的审判。
这是美国1960s第一个针对民间组织的大审判。
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滑稽的审判。
02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拍的是发生在1968年的历史事件,本身就有着文化魅力。
但这片子好看跟现实世界关系不大。
主要还是,导演太会拍了。
剧本拔尖儿,镜头语言拔尖儿,演员拔尖儿。
就算不管政治文化背景,这也是部拔尖儿的片子。
本片的编导都是艾伦·索金,他是编剧出身。
2011年,凭借改编剧本[社交网络]拿下过奥斯卡小金人。
七君子是他执导的第二部长片,处女作是[茉莉牌局],出手就不凡。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节奏太好了,包袱密集得像连珠炮。
这个包袱可不是简单的台词段子。
而是剧情、剪辑、人物行为集合而成的包袱,金句是在一个个情节中出现的。
比如影片开始不久,以一个长达89s的长镜头开启了法庭内的戏份。
这个长镜头巧妙地展现了七君子群像,信息量非常大,比运用快节奏的剪辑呈现出来的信息密度还大。
七君子衣着随意,看书的看书,记战死名单的记名单,聊天儿的聊天儿,一点都不像面临十年刑期的犯人。
其中还穿插着金句——
“我不知道为什么咱俩也被告了。”
“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这就像是抗议界的奥斯卡,提名即荣誉。”
草蛇灰线,这89s中还不动声色地流露出关键信息,对后面剧情起重大作用。
影片镜头语言丰富至极。
不光运用长镜头,还运用密集的剪辑来增强效果。
整体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经常从一个点,展开到另一个点。
是时间、空间、人物的全方位骤变。
这种骤变常通过密集的剪辑来实现,过渡紧凑,巧妙,造成很强的电影感。
关键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叙事和天马行空的镜头运用,竟然使得全片清晰异常,丝毫不乱。
故事讲得有张有弛。
由浅而深,由杂乱走向统一。
随着叙事的推进,影片的基调和情绪也在推进,确实荒诞不经,但不止于荒诞不经。
再荒诞不经,也是自觉的荒诞不经。
不光是从剧情上来说是这样,电影本身的节奏和叙事也是这样。
这是难得的内容与形式自成一体的作品。
这部片子无法简单概括,但可以从气质上把握:看似不正经,实际上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和艾比·霍夫曼一模一样:
别人都觉得“娱乐至死”,他们偏偏能利用“娱乐”来干大事儿。
用有致死力量的娱乐,对抗至强的权威。
正合适。
03
为片子画龙点睛的,就是演员。
卡司太强大了:“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马克·里朗斯、迈克尔·基顿......
眼睛上的眼珠子,是萨莎·拜伦·科恩,他演的即艾比·霍夫曼,影片的灵魂人物。
这位英国国宝级喜剧演员已经太出名了。
他不光是演员,还是曾经提名过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编剧。
他操刀编剧并主演的喜剧片[波拉特],让他又拿最佳表演奖又提名最佳剧本的。
已经将他的才华展露无遗,也奠定了他的风格——癫狂、荒诞、讽刺。
《波拉特》,豆瓣7.4,品品这海报
后来他作为第一编剧并主演的《独裁者》,也深受影迷喜爱。
他和《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可以说是互相成就。
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使他的演技更有发挥空间,不再简单是以往的癫狂夸张粗线条,而是有循序渐进的深入过程与展开。
他不只是能驾驭疯子,还能驾驭深沉的疯子。
片中他演出了一个不轻易严肃,但一严肃起来就自带光芒的社会活动家/异皮士/嬉皮士。
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从他身上体现出了一种超越。
他并非不懂理论,并非不懂严肃,并非不知道娱乐的背后是盲目的。
但他站在了更高的视域,去运用这些,而非为之所用。
连出的书和整个人生的结局都是那么癫狂。
《偷走这本书》,由于经常被偷走,所以很多书店不愿意进这本书
至于他的人生结局......不剧透了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也体现出这种超越性。
对技术的运用已经出入化境。
镜头语言花哨但没有喧宾夺主,与内容相得益彰,形成了浑然一体的状态。
虽然这种浑然是带刺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