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往里进 明天打工更有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打工仔”。一夜之间“打工人”文学突然在朋友圈和微博遍地开花。

怎么了?难道是秋天到了,砖头已经没那么烫手了,打工的人多了吗?还是工地通网了,工友们也开始网上冲浪了?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品一品这“打工人”到底是个什么瓜。

打工人,网络流行语,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也是现在很多上班族的自称。--来自搜狗百科

“打工人X的‘现’身”

明明大家昨天还在说:“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今天怎么就化身“复读机”、列表循环播放“早安,打工人”,“加油,打工人”了呢?

“打工人”这个梗似乎在一夜间爆红,甚至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一时间,各路沙雕网友纷纷自称:“打工人”,并且衍生出众多打工人语录:“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打工累吗?累。但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

打工人梗的狂欢也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欲:深秋将至,被加绒衣物缠身的友友们自称“加绒人”;也有不顾头发存亡,始终忙碌在学习第一线的“上学人”还有很多刚从李佳琦直播间中脱身,却马上又陷入为尾款苦恼的“尾款人”。

就这样,打工人的爆火激活了一众难以释放自己无处安放的情绪的人。让“XX人”们整整齐齐地喊出了属于自己群体的口号。

今天,我们都是打工人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是光荣的打工人’”。

不管你是996还是007,现代人都面临着种种不可言喻的压力。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每个人都渴望释放自己内心沉寂的情绪。他们被繁重的工作压迫地透不过气,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把他们的神经死死绷紧。

而“打工人”一词的出现恰逢其时,戳中了当代无数疲于工作学习的人内心中柔软的一部分,成功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他们不愿做一个纯粹的“社畜”。

“打工人”成功地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圈,这样的标签给足了他们安全感,把自己冠以“打工人”的称号既是对自己拼命工作之下的一种幽默调侃,也是把自己置于安全区之中的自我保护。

疲于应对职场压力的年轻人把“打工人”作为一剂预防针,主动性、预防性地自嘲快过了被动的批评和嘲讽。

年轻人们选择摆脱“社畜”的名号,“骄傲”地称自己为“打工人”,勇敢地拥抱自我,展示真我,分享自己的“打工动态”,这也让打工人们逐渐融为一个集体。

他们不再通过宣泄情绪来表达对工作,生活的不满,而是通过po出“加油,打工人”这句话来串起他们心中不想工作,又不得不工作的共同情感,进而引发了当代生活处在焦虑之中的年轻人们的共鸣。

"@Sky7519:“昨晚十一点多老板给我发了个语音,立马揉揉眼睛装作很有精神的样子和老板对话。想想曾经我前女友晚上十一点多找我的时候,我都说睡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所以现在我成了单身狗,但是变成了敬业的打工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自己标以打工人的称号,无论是天天奔波在CBD的“人上人”,还是每天上班为了下班的“保安”,他们都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都是一样的打工人,没有369等的打工人。”这样的共识也反映了这些群体对所追求的目标和自身的定位认识的加深。

@菲奥梦享家:“讲真,打工人,赚钱嘛,不丢人。”

加油!打工人

这些自嘲“打工人”的年轻人虽然默认了自己就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既定事实,可这并不影响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

在微博上“打工人”这一话题中,多数人都在反应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一面,或者选择苦中作乐,他们用紧凑的工作安排挤出了自己心中积存已久的闷气。

“打工人”和之前的“佛系”,“社畜”一类带着些许丧文化的词不同的是,“打工人”们并不向现实妥协,即使生活施予重压,他们依然乐观面对。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无尽无休,好似不可调和。但一句句的“加油,打工人。”却是年轻人们的不向生活妥协的倔强宣言。

“加油”一词为散发着凄冷气息“打工人”披上了有温度的外套。让打工人拥有了钢铁般的身躯,燃烧起自己熊熊的打工之魂。

 

年轻人在被生活的拳拳重击打得晕头转向的时候,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仍能拾起怀揣已久的梦想。他们愿意给自己戴上“打工人”面具,是希望自己能够具备真正的打工人身上那份坚韧的勇气。

“打工人”并不是单纯的自嘲或是负能量的宣泄,而是给自己精神上的松绑,再勒紧裤腰,给予自己继续向前的动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