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削藩,养虎为患:汉文帝最大的失误

提起汉文帝,我们立即会想到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的文景之治,但是就算是汉文帝这样贤明的君主,照样犯下过对于王朝不可饶恕的错误。

汉文帝当政时,时任太中大夫的贾谊曾向汉文帝上书,针砭时弊,贾谊认为汉朝最大的祸患,不是北方的匈奴,而恰恰是皇帝刘恒的亲兄弟,他断定,这些刘氏封国最后必将成为扰乱国家的乱臣贼子。

面对贾谊论据充分的上书,汉文帝却表示了拒绝,对于仁慈甚至有些柔弱的刘恒来说,他不愿意承担剿灭兄弟,违背高祖遗愿的事情,但是他不解决,灾祸自然会落到他的儿子身上。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汉文帝不作为的最大恶果。

贾谊针砭时弊:封国一定会导致王朝的动荡

虽然秦朝就已经实行了郡县制,废除了周朝设置的所有封国,但是到了西汉初期,部分人认为秦朝之所以覆灭就在于没有封国拱卫,片面实行郡县,刘邦进而综合了两拨人的意见,实行郡国并行制。

但是历史的车轮已然前进,封建制早已没有了存在的空间,在刘邦在位时,郡国并行制已经显现出了弊端。刘邦当时分封时,既分封了不少刘氏子孙,也封了不少异姓王,可是到了最后,因为彼此之间的猜忌,刘邦将齐王韩信、韩王信、彭越等异姓王纷纷消灭,他们的封国,也被一并改为郡县。

拒绝削藩,养虎为患:汉文帝最大的失误

贾谊认为,所谓的刘姓封国,一旦强大了,跟韩信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两样,一旦封国过于强大,必然会和中央发生猜忌,进而不再听从皇帝的号令。贾谊举了当时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的例子,说陛下如此讲求道义,恩威并重,他们尚且胡作非为,更不用说有些封国的权势十倍大过他们,一旦他们造反,朝廷该如何应对?

贾谊认为,之所以那些更大的封国没有造反,不过是因为他们的亲王尚且年幼,未到壮年,中央派去的太傅还能辅佐监管他们,保障中央的权威,一旦等他们到了壮年,他们还会甘愿寄人篱下吗?恐怕那时中央派去的官员都会被撵走,到时封国就真成了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

拒绝削藩,养虎为患:汉文帝最大的失误

贾谊警告汉文帝,如果不及时将他们清除,恐怕这些同姓亲王会造成比当年韩信彭越更大的危害,贾谊提议,从此可以规定亲王的所有子孙都可以继承他的土地,从而让封国越分越小,这样封国与中央的关系就是众星拱月而不是喧宾夺主。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其实早已被贾谊提出。

贾谊的办法不仅不会引起广泛的不满,反而会让亲王的次子们兴高采烈,这样的举措,既赢得了本来无权继承封国的亲王子嗣们的欢心,又消除了封国的威胁,贾谊的政论,实在是一针见血。

汉文帝优柔寡断:七国之乱的源头

面对贾谊的针砭时弊,汉文帝竟然完全没有采纳,反而继续我行我素,比如之前的淮南王刘长,因为德行不端、胡作非为被汉文帝流放,之后染病身亡,贾谊建议将他的封国趁机化作郡县,以消灭隐患。

但汉文帝不但没将其化作郡县,反而将刘长的四个儿子都封为侯爵,贾谊因而无奈的说:刘长罪孽如此之大,陛下将他放逐没有立即杀死已是法外开恩,天下没人觉得他无罪,如今陛下对他的儿子,不但不处罚,反而都封为侯爵,这样的行为,不是等于告诉天下人你处罚了无罪的弟弟吗?

拒绝削藩,养虎为患:汉文帝最大的失误

七国之乱的源头在于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一些亲王已经显露出不听中央号令的状况,其中吴王刘濞更是广招亡命之徒,私自开矿,铸造钱币,统一的货币是国家统一安定的基础,如果有多种货币并存,势必会导致地方做大,甚至有脱离中央控制的危险。吴王刘濞通过铸造钱币发了大财,国库充盈,人民不用交税,纷纷拥护吴王,这样危险的态势依然不能引起汉文帝的警觉,足见其极为缺乏政治嗅觉。

汉文帝不明白,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封制已经断然执行不下去了。周朝实行封建制时,还没有礼坏乐崩,周礼深入人心,诸侯信奉礼法,安于本分,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让周王室名声扫地,周室东迁后,诸国才开始犯上作乱。

到了秦朝之后,由于秦始皇权势滔天,消灭了所有封国,并创立了皇帝的称号,从此以后,人人都想做掌控一切的皇帝,这种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情况下,再想恢复以前靠血缘和礼法来维持的制度无疑是痴人说梦。

拒绝削藩,养虎为患:汉文帝最大的失误

项羽就是不想当秦始皇,结果被顺应趋势的刘邦彻底击败

一方面是渴求无限权力而疑心重重的皇帝;一方面是心怀鬼胎的封国亲王,这种彼此猜忌之下,国家怎能不乱?只可惜汉文帝的一时柔弱失察,在之后酿成了七国之乱这一大祸,险些肢解汉朝,而封国的问题,直到汉武帝正式推行推恩令时,才得以解决。

一个君主在事关国家存亡的关键议题上犹豫不决,汉文帝实在难称得上雄才大略的雄主。不过幸亏汉文帝为人谦逊,善待大臣,因而贤臣愿意为他效命,弥补了他的缺点,帮他稳住了大局。崇祯就算优柔寡断,缺乏政治判断力,但如果有汉文帝的知人善任,也不会遭到身死国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