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最不适合做睡前读物?
今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乔治·马丁等一众业界大牛推荐了一本叫做《银河边缘》的科幻小说集。可是空姐发现,老头推荐的这本书,可以被列入“睡前禁读书目”了。这些小说烧脑不提,最后五分钟还给你来个反转,偏偏还都是短篇,勾你陷入“不差这么几页,读完再睡”的陷阱,刚一读完,下一页又开始了。算了,还是起来嗨吧。
《银河边缘》本来是一套创办于2013年的美国科幻丛书,收录了多位作者的科幻小说,介于杂志和普通书籍之间,也就是所谓的mook(杂志型图书)。马丁大爷手里拿的这本叫《银河边缘001:奇境》,是《银河边缘》系列中文版的第一辑。
《银河边缘》美国版已经发行三十多辑。坦白讲,在美国数十份科幻刊物中,它并非名气最大的那份。但在期刊业整体衰落的时代,《银河边缘》刚创刊几年就已经实现盈利,本身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这些成绩,自然离不开它的主编,经验老辣的美国科幻大牛——迈克·尼斯尼克先生。
迈克·雷斯尼克,据说是史上获得短篇科幻小说奖项最多的作家。
拿过1次星云奖,5次斩获雨果奖(提名达到恐怖的37次),各种国际奖项更是拿到手软。1993年他获得科幻小说终身成就奖“云雀奖”,2017年又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
这样一位实打实的西方科幻名家,保证了丛书的基本质量。2018年,这套丛书被引入中国,发行了中文版第一辑《银河边缘001:奇境》。而它在中国的引渡人也非同凡响。
《银河边缘》中文版主编杨枫,是中国科幻王牌杂志《科幻世界》的前副主编,后来创立八光分文化,继续推广科幻文学。
杨枫老师在《银河边缘》美国版的基础上,加入了三篇中国本土科幻作品,整理之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银河边缘》中文版。可以说,这套丛书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银河边缘001:奇境》选择了多元化的编辑思路。前两篇“重磅推荐”栏目的《束手》和“大师名作”栏目的《世界末日之旅》,都是早期在圈内已有较高地位的名作。
“明日经典”栏目,放出了这几年的新作品《薛定谔的猫窝》和《奇境》,明显是对新作家的提携。
“中国新势力”,刊出三位中国新锐的佳作,是美国版《银河边缘》进入中国的基本操作,也是对国内科幻创作的支持。
翻译了《三体》的刘宇昆,这次带来了他自己的超短烧脑科幻《果与因》。除了超短篇,还有长篇连载《黑暗宇宙》。
△《黑暗宇宙》插图。
另外,《真实的未来太空》代表着科幻杂志搞正经科普的传统。
同时,这套书还友情支持了一下奇幻文学,选了《姐妹》和《希望之岛》。《姐妹》是澳大利亚作家尼克·T·陈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架空世界,那里的魔法师们都是连体人,而其中一对连体姐妹要对抗超级怪物“虚空蠕虫”。美国作家海蒂·鲁比·米勒则在《希望之岛》中描述了一次海上沉船事故,其中一名船员朱利安被奇人卡米使用魔法救走,来到了“希望之岛”。然而朱利安发现,这次施救无异于魔鬼的交易,因为朱利安虽然保留了生命,但在上岛后不久就开始变成一棵树……
△《姐妹》插图,看到那头“会飞的猪”了吗?
书开头是“主编会客厅”栏目,迈克·雷斯尼克撰写了卷首语《科幻杂志不可告人的历史》。
迈克大叔以幽默风趣的笔调爆料了西方科幻杂志历史上各种八卦,注意,不是胡说八道,是正史中的八卦哦。
比如——
1948年,一个小男孩精确“预言”了《惊异科幻》杂志在1949年11月会刊登哪些科幻小说。
1944年,FBI探员轮番找科幻作家克里夫·卡特米尔喝茶,因为他在《惊异科幻》杂志发表的《死亡线》中,提到了用铀-235制造炸弹的内容。FBI怀疑他窃取原子弹机密。
《银河》杂志编辑霍勒斯·戈尔德在参加二战后患有“广场恐惧症”,坚持数年在家办公,不迈出家门一步。好友们多次劝他出去走走,而霍勒斯终于禁不住劝说,数年中第一次离开家门,结果马上就被车撞了……
凡此种种,颇为有趣。
△黄金时代的科幻杂志封面。美女与野兽什么的最受欢迎了。
走科幻文学这条路并不是那么轻松的。
在迈克大叔幽默诙谐的讲述背后,更多当事人面临的是各种冷清、阻挠与无奈。
毕竟,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是长期被边缘化的。
中国科幻文学尤其如此。
刘慈欣现在人气高涨吧?但他写科幻小说这件事其实在单位里一度是保密的。有人问起“写科幻的刘慈欣”,他就敷衍说“同名而已”。
为啥?怕人笑话,怕被人说“不务正业”。
即便在《三体》爆火后,荣光也并未散向中国科幻界。人们谈论《三体》,谈论刘慈欣,却很少谈论其它的科幻小说和作家……
因为大众不知道。
一枝独秀易,群峰并起难。
△刘慈欣大大证明,聪明的大脑是一个男人最高级的性感。
可以说,目前的中国科幻还处于科幻文学的初级阶段,向西方科幻界借鉴经验仍然是必经之路。
如果说科幻文学是银河系的话,那么不得不承认,中国科幻仍然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尽管有刘慈欣、王晋康这些超新星的爆发带来璀璨,但整体上终究是黯淡了些。而欧美科幻作家无疑位于中央的银心地带,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和阿瑟·克拉克等大师们以旋臂的万丈光芒闪耀其间。
《银河边缘》丛书是一次让中西科幻靠近的尝试。
△20世纪的西方科幻大佬们。话说海因莱因的发际线着实堪忧啊。
《银河边缘001:奇境》一开篇推出的就是西方科幻经典。
第一篇小说《束手》来自于大师杰克·威廉森。这位写作生涯长达近80年的作家,是美国科幻界的老前辈。而《束手》的首次发表还是在1947年。
《束手》自一面世便被公认为是经典之作,是比较早期的机器人题材作品,但其内涵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也许过不了几年,人形机器人就会走入大众家中
小说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强人工智能的未来时代,最新款的智能机器人几乎全方位干涉人类生活,为的是忠诚执行其设计原则:“服务及服从,保护人类免受伤害”。
但它们执行得太过彻底,不仅取代人类的各项职业工作,而且禁止人类自己刮胡子、烹饪甚至吃糖。因为在它们看来,这些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知道又怎样?能送空姐一台特斯拉吗?
小说主人公昂德希尔试图联合机器人的发明者反抗这些混蛋,最后却束手无策,被绝望和空虚所淹没。因为“从此以后,再也没什么事儿可做了”。
叔本华认为,人类必须永远与痛苦和空虚作斗争。要么痛苦,要么空虚,两者必选其一。
穷人奔波劳累,上下班挤地铁,为房租和子女学费发愁,充实并痛苦着;富人坐拥亿万家产,恨不能吐口唾沫都闪着金光,然而平日里空虚无聊,想要对抗却发现只是徒劳。
△给机器人写的程序设定,真的能保护我们吗?
自始至终,这些智能机器人的确是在忠诚执行它们的最高指导原则。只不过,它们把人类当成未发育的婴儿,自命为监护人,强行提供服务和保护。
在机器人的照顾下,人类已经失去的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连艺术创作也输给了机器人。
这样活着,人和咸鱼还有什么分别?
△微软AI“小冰”创作的诗歌……贱人就是矫情。
选登《束手》很可能代表了编者对人工智能热潮的思考。
另外,本书还对一部长篇小说《黑暗宇宙》进行了连载,目前已经登出了前五章。这部作品是上世纪的科幻经典,也是被大家忽视已久的一枚“遗珠”。
《黑暗宇宙》出版于1961年,是作家丹尼尔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它一问世即获得了雨果奖提名。
有意思的是,当年获雨果奖的海因莱因名作《异乡异客》,仅仅比《黑暗宇宙》多出2票,而且其中有一票还是丹尼尔投给《异乡异客》的。换句话说,如果丹尼尔把票投给自己。那么《黑暗宇宙》将《异乡异客》平分秋色。
△2016年,郝景芳(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
大概就因为这两票之差,《黑暗宇宙》的人气远不如《异乡异客》高。不过,没上科幻榜热搜并不意味着实力不够,事实上,《黑暗宇宙》是空姐在本书中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作者丹尼尔走的是扔点子的路线,一个个概念啪啪啪地扔出来。比如——
暗黑时代:在《黑暗宇宙》中,人类的世界没有光,只有无边的黑暗。在这个时代,人类居住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普通人类进化出超强的听觉,用听觉辨别事物方位、“观察”世界。
原始世界:黑暗时代来临前人类所居住的世界。
光明无上士:人类所信奉的无上神明,代表他们从未见过的光明。
圣球泡:光明无上士的遗物,宗教圣物,不过目前来看,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灯泡。
炁刜者:人类的一条分支,他们感知事物靠的不是听觉,而是对热量的感知,相当于自带热感应成像仪的技能。炁刜者与普通人类不和,时而发生冲突。
恶灵蝙蝠:蝙蝠变异后的品种,体型巨大,是人类的天敌。
△估计恶灵蝙蝠就长这样吧……
这些种族之间矛盾复杂,而主人公贾里德,一个生活在“底层世界”的首领之子,因为想要找到光明,贸然闯入“原始世界”,却给洞穴世界的几个种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种难辨其形的超级怪物……
作者把世界设定为黑暗空间,使得故事很难用摄影这种视觉化的方式来表现,所以这篇小说天然地对影视改编竖起了“禁止通行”的牌子。
不过小说文本并不受这一点影响,因为阅读本来靠的就是想象力而非屏幕画面。而且作者丹尼尔的描写十分传神,对黑暗氛围的营造非常到位,所以这部作品的代入感还是很强的。
△生活在这样的洞穴中,空姐都不用化妆了。
《世界末日之旅》也是一篇名家名作,1973年就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双奖提名。作者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讽刺辛辣而不乏黑色幽默。用一句文艺评论里常见的套话来讲就是:这篇小说犀利地讽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空虚和虚伪。
故事篇幅很短,讲述的是在一个派对上,几对中产阶级情侣互相炫耀自己的旅行见闻。他们都通过旅行社的穿越时空服务,去往了世界末日,各自看到了不同的末日景象,并以自己的独特见闻为傲。而就在这群人以世界末日为谈资的时候,真正的末日灾难正在悄然降临,而他们却对那些迹象视若无睹。
“明日经典”栏目刊登了两篇科幻界的新作。凯济·约翰逊的《薛定谔的猫窝》,以及本书的同名主打作品——汤姆·格伦瑟的《奇境》。
《薛定谔的猫窝》是这几年的新作,可以说具有比较先锋的实验特色。与其说它在讲述故事,不如说是在展现自己的白日梦。
如题目所言,这篇小说基本是对“薛定谔的猫”这一经典概念的延伸表现。
△在机关作用下,打开盒子之前,你根本无法确定盒子里的猫是死是活。薛定谔用它阐释所谓的测不准原理。
主人公鲍勃在开车的时候心急地拆开了自己收到的快递盒,没想到那正是传说中薛定谔的盒子。结果鲍勃瞬间穿越到另一个空间——一个酒吧。在这个酒吧中,一切事物都遵从不确定原理,随机变化。酒保本来是黑人,忽然就变身为金发白人;吧台一会儿是胡桃木材质的,一会儿又变成铬合金的;鲍勃想要约一个新炮友,可他都不能确定对方是男是女……
汤姆·格伦瑟的《奇境》作为本书第一辑的同名主打作品,得到了主编的格外推崇,在读者中也有不错的口碑。
△空姐拿到这本书后是一口气读完的。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诺姆被一只猫邀请,参与未来时代一家公司提供的奇妙旅行。在这场为期一周的旅行中,诺姆可以变成他想成为的一切人或物,真实体验他们的人生。诺姆先后变成一只大王乌贼、一只鸵鸟,体验作为动物的刺激生活,而后选择变成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一个无比乐观的会计员。
渐渐地,诺姆沉醉于此,不愿停止旅行。然而一周很快到期,诺姆使用武力强行违反公司合约,却被不可逆转地变成了一只鸡。这时候那只猫又来邀请他入职,成为它的新同事。
也许这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那只猫会说话了吧——估计这只猫就是之前的旅客变身而成的。
记住啊朋友们,事出反常必有妖。
作为近几年的新作,《薛定谔的猫窝》和《奇境》呈现出与前两篇经典作品明显不同的风格。它们对新世界的描述饶有趣味,但少了些《束手》这种黄金时代科幻小说的大气恢宏,视野和格局相对而言更加内敛。
在“中国新势力”栏目,主编刊登了三篇来自中国本土作家的作品。这三篇中国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可能比中西科幻的差异还要明显。
北大物理系博士付强带来了硬科幻与本格推理相结合的《暗夜亡灵》,讲述太空命案;自称“一辈子不出西直门”的梁清散老师脑洞大开,推演出晚清时代载人风筝的幕后故事;而网络神人李盆,把日常生活讲成了迷幻短片,神神叨叨的画风让空姐怀疑他动笔前一定磕了药……
△飞船漂浮在太空中,本身就很容易设计成密室。
在《暗夜亡灵》中,付强将故事场景设置为太空船。一对男女搭档接受雇佣,前往太空中一座废弃的飞船收集信息,却遇到接踵而至的谜团。面对太空舱中的两具尸体和一个幽灵,这对搭档展开了推理,却也让自己身处险境……
付强不仅玩密室推理,而且像埃勒里·奎因一样玩起了“向读者挑战”的游戏,在给出足够解谜的线索后,让读者猜测最终谜底。这在科幻小说中可不多见。
△在密闭的太空舱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幽灵是多么瘆人。
同样是科幻推理,梁清散的《济南的风筝》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子。
在这个颇像散文的题目之下,是一个带有蒸汽朋克气质的推理故事。没错,晚清年代的蒸汽朋克。
作者采用的推理方式也不是勘察事发现场,而是通过大量历史资料进行跨越百年历史的考据,推演出一位科学奇才的职业生涯。
△《济南的风筝》作者梁清散,“这辈子再也不出西直门了”协会创始人和唯一成员……
如你所见,在这本杂志书中,新老两代、国内国外、短篇长篇……都有一席之地,不同的阅读口味互相交叉。无怪乎有读者称其为最多元化的科幻m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