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强力平叛 忠臣名将先被杀
历史
2020-10-26 21:36:36
李治坟头上的土还没有干透,第二个月武则天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中主要内容就两个字:改名,把中华大地改成天上人间。她把东都洛阳改成了神都,也就是神仙们的首都。把尚书省改成了文昌台,中书省改为了凤阁,门下省改为了鸾台,吏部改成天部、户部改成地部、礼部改成春部、兵部改成夏部、刑部改成秋部、工部改成冬部……知道的人,明白这是武则天时期的官职,不知道的人,估计还以为这是在看《西游记》,讲的是玉皇大帝的天庭。不过你要说武则天是在胡改吧,个别改动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例如户部改为地部,农民和土地有点联系;刑部改成秋部,秋风萧瑟,秋后处斩,也有点联系。不论怎么改吧,新人新气象,对大唐官员和百姓来说,除了拗口一点,其实也没什么,所以这项改革很快就落地了,也没有人投票反对。但有句老话说的好,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膨胀,看到大家都默不作声,武则天就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改名还没有过几天,她就要把她的七辈祖宗,全部追封成王,并为他们建立七庙。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自从刘邦与群臣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不得称王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基本都不允许外姓称王,除非灭不了对方,或者赏无可赏,鼓励对方积极篡位。例如曹操的魏王,司马昭的晋王。这个七庙更可怕,因为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以建立七庙。《礼记》中说:“天子七庙,三昭三穆(1、3、5为穆,2、4、6为昭),与太祖之庙而七。”武则天现在既要给祖宗封王,又要立七庙,就等于是在额头上装了一个LED大灯,写着老娘要称帝。
几个月前才帮助武则天独掌大权的顾命大臣裴炎,这时候才意识到当初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帮助武则天掌权,冒着万夫所指的风险废立皇帝,不是因为他对武则天有多么的忠诚,只是因为他不喜欢李哲那个纨绔子弟而已。他年少时挑灯夜读日复一日,他为官后两袖清风不图享乐,他的心中只有理想和抱负。尽管我们不知道他的理想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可以为了理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人。
如今理想的把手还没有看到,自己当初所拥戴的女人,却已将现实打了个粉碎。所以,当所有大臣对武则天的封王建庙噤若寒蝉的时候,裴炎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和刘仁轨一样,也把吕后请了出来,告诫武则天千万不要学吕后,不然历史会重演,弄不好就要死全家。武则天一听就乐了,当什么吕后,她要当的是皇帝,史无前例的女皇,吕后怎么可能和她相提并论。另外她当然知道吕家人的悲惨结局,可这和她有什么关系呢?她要的只是生前的荣耀,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所以,武则天直接把裴炎的劝告晾在了一边,一副谁再劝就让谁变成王八蛋的架势,王照封,庙照建。看到武则天如此决绝,裴炎算是彻底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由武则天一意孤行下去,别说理想要化为泡影,恐怕自己还要成为千古罪人,遭到子孙万代的唾骂。在经历了百般自责与万般懊悔之后,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裴炎的心中酝酿。
他派人查清了未来几天武则天的出行路线,并联系了一群仍然效忠李唐的武士,决定在武则天出游龙门石窟的时候发动兵变,逼迫她还政给皇帝李旦。当一切都安排就绪之后,裴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在武则天的严密监视之下,裴炎搞出如此大的阴谋竟然没有泄露,不得不说他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可是裴炎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意外,让他的所有计划都化为了灰烬。就在武士们埋伏好以后,原来的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变得乌云密布,连续下了几天大雨,武则天不得不取消了游玩龙门的出行计划。
老天爷的突然变脸,救了武则天一命,同时也断送了裴炎以及大唐的所有希望,因为几天之后武则天就加强了警戒。不是武则天察觉到了裴炎的兵变计划,而是扬州有人举兵10几万造反了。造反的这个人叫做李敬业,是初唐第二名将李绩也就是徐茂公的长孙。李绩的长子死得早,所以李敬业就继承了英国公的爵位。武则天掌权的这段日子里,他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武则天,被贬为了柳州司马(今广西)。本来在洛阳天天喝牛肉汤,现在却要到柳州吃螺蛳粉,一般人还真受不了啊,李敬业自然也不例外。当他顺着大运河到达扬州的时候,刚好又碰到了几个同样因为得罪武则天被贬的同事。
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估计有些朋友不知道骆宾王是谁,但他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估计幼儿园文凭的同学都学过。骆宾王七岁能写诗,堪称文学上的天才。但是他政治上却很不敏感,当官之后经常上书讽刺武则天。李治活着的时候,觉得他是个人才,天天帮自己骂媳妇挺好的,就把他提拔为了长安主薄。武则天上台之后,自然不能饶了这种人,所以立刻就把他贬出了京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一看老相识。这群人在扬州河畔喝完酒、撸完串之后,纷纷抱怨起了武则天的狼子野心。
大家越讨论越激烈,越激烈越生气,也不知道哪位老兄首先提出了造反的意见,其他几位兄弟估计也喝高了,想也没想撸起酒瓶子就嚷嚷着开始干。这群人的酒风还是挺好的,第二天彻底清醒以后,也没有一个人装怂,还真就干了起来。不久之后,他们又把监察御史薛仲璋给拉下了水,这个人不重要,但是他的舅舅很厉害,就是上文中准备发动政变的裴炎。薛仲璋给武则天写了一封奏疏,要求出使扬州替武则天分忧。武则天一看是裴炎的外甥,属于自己人就批准了。薛仲璋火急火燎地赶往扬州之后,以谋反的罪名把扬州长史给关了起来。
扬州官员一看是裴炎的外甥,裴炎又是武则天的“死党”,自然不敢说什么,就乖乖的照办了。几天之后,李敬业又突然现身扬州,谎称高州(今广东茂名)酋长准备谋反,自己奉武则天的密令担任扬州司马,特来调兵遣将,率军出征。扬州官员一看,李绩的亲孙子也来了,当年李绩也是武则天的“死党”,当然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就真的打开了府库。一个坑舅,一个坑爷,俩人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控制住了整个扬州城。按照造反的既定程度,接下来就该给造反找一个理由了。
虽然武则天已经大权独揽,有了称帝的苗头,但如今的皇帝,名义上还是李家人,不哼不哈就造反了,很明显名不正言不顺。李敬业一群人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馊的不能再馊的造反理由。他们找了一个很像李贤的人,说是李贤让他们造反的。为啥说这是个馊主意呢?因为以儿子的名义反老娘,放任何时代都不占理,更别说把“忠孝仁义”宣扬的比生命都重要的古代了。古人讲究啥?小棒则受,大棒则走,不陷父于不义。
就是说父母打儿女的时候,打得轻了儿女就忍者,让父母发泄一下,有利于身心健康。打得狠了,儿女就赶紧跑,注意,跑不是因为怕儿女被打死,而是儿女不能让父母陷于杀人的不义境地。李敬业现在让儿子反母亲,哪里能得人心,还不如说他们得到了李治的遗诏更靠谱。从这个理由就能看出,这群人真是没有造反的经验啊。眼看就要出师未捷理先死,幸好大才子骆宾王站了出来,挽救了这个很不成功的造反理由。
他一挥而就写了一篇传世名作《讨武曌檄》,内容慷慨激昂,朗朗上口,添油加醋的把武则天和李治偷情,杀兄弟、杀姐妹的罪行全扯了出来,并把李治的死也安在武则天的头上。这种又八卦、又血腥、又狗血的新闻,历来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所以这篇檄文一出,立刻就荣登了大唐所有媒体的头条。短短十几天之内,李敬业的身边就聚集了十几万雄兵。形势一片大好,一场血战已经在所难免。李敬业造反的消息传到洛阳之后,引起了武则天的强烈不安。
她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自己的人竟然不是李唐的皇室,而是当初支持自己成为皇后的李绩的孙子。自己人的背叛比起敌人的残忍更加让人可恨,巨大的愤怒,让武则天瞬间失去了理智。她立刻下令削去了李绩的官爵,恢复了他的徐姓,并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开棺戮尸以泄私愤。
当年李绩临死之前,当着所有家人的面,给弟弟李弼留下了这样的临终遗言:“房玄龄、杜如晦平生勤苦,才能树立门户,但被不肖子孙破家荡尽。我的这些子孙现在全都托付给你,我死之后,你就搬进我家居住,他们中如有败类,你可以先把他们打死,再在我坟前说一声就行了。”未曾想,这才过去了短短十几年,李绩的子孙就违背了他的遗言,向房玄龄、杜如晦的子孙看齐了。
更加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房玄龄、杜如晦子孙造反,没有殃及他们本身,而李绩死后却落了个开棺戮尸的下场。当年你支持武则天杀害忠良,如今武则天对你挫骨扬灰,留财不如留德又岂是一句空话?愤怒发泄完了,平叛还得继续。
武则天把所有的重臣都召集了起来,准备商讨一下破敌良策。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本来是对付李敬业的会议,却率先整死了另外一群人。会议刚开始,武则天先给宰相们了一个下马威。她指着骆宾王的檄文一脸严肃的怒斥道:“如此大才之人,却没有受到重用,各位宰相都是怎么举荐的人才?”这个锅甩的相当无理头,宰相们一瞬间就蒙了,这种天天指着你鼻子骂的人,要真提拔了上来,估计坟头上的草都长一人多高了吧?哎,看来不只是当员工难,当宰相也难啊。看到宰相们没人说话,武则天这才言归正传,说起了镇压叛乱的事情。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率先说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法——杀人,不过不是杀李敬业,而是杀两个无辜的人——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元谨。这俩人并没有造反,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他们要造反,但是武承嗣却认为,他们是李渊的儿子,地位高贵影响力巨大,现在不反早晚要反,可以趁早杀了,以绝后患。如此扯淡的杀人理由,让武则天大吃一惊,见过卑鄙的,没见过如此卑鄙的,不过真心让人喜欢,武则天当即就准备执行。宰相刘祎之、韦思谦看到如此魔幻的场景,尽管内心很厌恶,但还是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
眼看李渊两个儿子的脑袋就要被莫名其妙的砍了,还是裴炎站了出来,怒斥了这种无理头的滥杀行为。龙门政变胎死腹中以后,裴炎已经变得心灰意冷。他可以为了理想,冒着骂名废掉皇帝,但他绝不能接受有人篡夺李唐的江山,哪怕这个人是皇帝的母亲。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在为自己当初的错误懊悔不已,多少次午夜梦回都让他寝食难安,甚至有无数次他都想到了以死谢罪。当他得知外甥薛仲璋也参与造反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某种解脱。
按照武则天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的性格,他知道用不了多久,武则天就会对他亮出屠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用自己的死,为这个国家做出最后一点贡献吧。所以,刚刚怒斥完武承嗣的扯淡言论,裴炎就义愤填膺的说了一段自寻死路的慷慨之言:
“皇帝年长,不能亲政,他们才有理由起兵造反,如果太后交出大权,由皇帝亲政,贼人不攻自破。”此话一出,所有人全部愕然。别说你的外甥已经造反了,就是他没有造反,你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这句话那也等同于造反。武则天本来就对裴炎反对自己给亲人封王建庙非常不满,听到这话就更加愤怒了。所以她一声令下就让卫士们把裴炎捆了起来,关进了大牢,严加审问。早已对武则天感到绝望的裴炎此时只求一死,被捕入狱之后,面对严刑拷打,他仍然不肯屈服,对过来劝他的人说:“宰相入狱,哪里还能保全!”宰相刘景先、郭待举、凤阁侍郎(中书省老二)胡元范、高宗时期最后的名将之一程务挺等人先后为裴炎求情,但只是无谓的增加了几个人头而已。刘景先被贬为普州刺史,几年之后被逼自杀。
“皇帝年长,不能亲政,他们才有理由起兵造反,如果太后交出大权,由皇帝亲政,贼人不攻自破。”此话一出,所有人全部愕然。别说你的外甥已经造反了,就是他没有造反,你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这句话那也等同于造反。武则天本来就对裴炎反对自己给亲人封王建庙非常不满,听到这话就更加愤怒了。所以她一声令下就让卫士们把裴炎捆了起来,关进了大牢,严加审问。早已对武则天感到绝望的裴炎此时只求一死,被捕入狱之后,面对严刑拷打,他仍然不肯屈服,对过来劝他的人说:“宰相入狱,哪里还能保全!”宰相刘景先、郭待举、凤阁侍郎(中书省老二)胡元范、高宗时期最后的名将之一程务挺等人先后为裴炎求情,但只是无谓的增加了几个人头而已。刘景先被贬为普州刺史,几年之后被逼自杀。
郭待举被罢相,其后消失去史书当中。胡元范被流放琼州,随后病死。程务挺被斩于军中,全家老少被没入官奴。多说一下这位名将吧。程务挺,出生年月不详,今天河北人,年少时以勇猛闻名于世。680年到682年,跟随裴行俭征讨东突厥立下赫赫战功。裴行俭死后他挑起了抗衡东突厥的重任,屡次大败东突厥,使得对方闻其名而不敢犯其境。东突厥听说自已想杀却杀不了的程务挺被武则天所杀之后,个个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但草原的汉子们在欢庆之余,还保有人性的余辉,他们尊敬真正的勇士,哪怕对方是有着血海深仇的敌人。不久之后,他们又为程务挺建立了祠堂,每次出征之前,都要先去祈祷敬拜。程务挺被杀之后,另一个名将王方翼因为和程务挺的关系很好,加上又是被废王皇后的近亲,也被武则天投进了监狱,后来被流放崖州而死。自此以后,东突厥势力越来越大,唐朝彻底失去了对漠北的控制。正所谓亲者痛、仇者快,也不过如此罢了。当年10月,裴炎亦被斩杀于洛阳,并抄没其家。
但抄家的官员兴高采烈的冲进裴炎的府邸准备大捞一把的时候,他们却惊讶的发现,这位堂堂顾命大臣、当朝宰相,家中竟然毫无积蓄。我们经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能赢得世人的原谅,裴炎大概就是如此吧。他身为顾命大臣,仅凭皇帝的一句气话,就敢擅行废立。
于上,他对不起李治的托孤之举;于下,他对不起死于武则天屠刀之下的天下生灵。他作为当朝宰相,前不能体察到武则天的苞藏之心,后不能阻止武则天的篡逆之举,虽以死谢罪,大错已成,又有何用?《新唐书》的作者宋祁说他昏庸至极,死有余辜,又何曾冤枉他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