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活用户0增速竟占据榜首,移动互联网迎来艰难时刻?
近日,陆续有数据机构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这些数据证实了大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感觉:巨头普遍负增长,而很多之前表现亮眼的产业也仅能维持数据不下降,保持0增速,仅有二三递队的部分产品还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根据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9月,用户手机使用的时间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除微博社交和综合电商有微弱增长外,仅有短视频一个行业增速明显,其他类型的App使用时长均大面积下降。尽管短视频使用时长增加,但用户规模却从今年6月时巅峰期的6.5亿左右跌落至不足5.2亿,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排名前四的App用户数均处在下跌状态。
与此同时,移动音乐市场上用户规模排名前十的产品除咪咕音乐、酷我音乐外,用户规模全部同比下降,最高下跌7.9%。在过去一年备受关注的腾讯主打游戏王者荣耀同比下跌42%,接近腰斩,而休闲游戏开心消消乐却在用户量零增长的情况下,超越王者荣耀成为第一。
当然,也有表现亮眼的行业,如汽车后市场用户规模达到8658万,比去年同期增长63%;在线教育市场用户规模猛增,全年增幅高达98%;智能硬件市场年增长也达到77%。总的来说,从2018年第三季度数据可以看出,BAT等巨头的增长空间已基本消失殆尽,而主攻垂直领域的二三梯队产品却增长速度喜人。
结合资本市场数据来看,移动互联网发展似乎真的进入了一个“零负增长时代”。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共有33家互联网公司境外上市(包含香港联交所),带给境外资本市场近2000亿美元的互联网行业市值,但其中仅有不足33%的企业能够维持上市发行价。与之相对的是互联网企业融资难度增加,2018年完成的募资额比去年同期下降57%。
这一切数据的背后都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发展到了瓶颈期,整个行业开始触及天花板。今年以来,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明显,移动互联网的总用户规模增速放缓,从去年同期的6400万下降至今年的3400万。
实际上,互联网下半场到来最明显表现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而其导致的最直观后果就是流量价格越来越贵,单个用户的营销成本从过去的几毛钱增长到几十元。这也就意味着,以“烧钱”“补贴”方式获取用户的模式行不通了,因为高昂的获客成本很可能超过了盈利空间。
而由于单个用户可以用在网络上的时间是相对的,那么不同产品、不同内容之间就需要争夺用户的停留时间。在过去的增量时代,一款产品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跑得快”,用最快的速度拿到更多的钱,用更多的补贴吸引更多的用户是一条“捷径”。但进入存量时代后,用户装了这个App就要卸载那个、关注了这个自媒体就不再有时间看另一个。
如何才能在存量时代获取更多用户呢?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各路大佬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互联网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深水区,甚至是无人区。”
微软全球副总裁沈向洋:“现在憧憬一下,20年之后的生活,我相信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使我们充满期待,但是也有些许的畏惧。”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下半场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互联网’,也就是说各行各业,尤其是很多传统行业会把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用起来,比如说,今天很多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大型医院开始用互联网做为一个工具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比如上海一些医院用互联网做临床新药的研发。”
小米公司创始人、CEO雷军:“谁把握住了人工智能,谁就把握住了未来。”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核心技术不能只靠买卖,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尽管侧重领域各有不同,但从以上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说在互联网增量时代大家比拼的是速度,那么在互联网存量时代,要比拼的就是技术。过去20年来,抢占互联网头把交椅的公司依靠的是诸如电商、社交、新闻、视频等产品,而未来想要抢占快车道,需要的是工业、政务、医疗、AI、云服务等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
BAT等已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的公司必然有其优势,但对在垂直领域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大浪淘沙,行业变局在即,那些在过去依靠资本催熟,却缺乏核心技术的互联网“独角兽”或许会面对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