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上天航母下海却造不出一支好枪 这个国家怎么了
看到这样的标题,诸位读者老爷你们在想什么?你们觉得,彩云今天要说什么?
今天要说的,是美国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预研,拖到1957年才定型,1958年起磕磕绊绊生产,到1963年就停产的M14自动步枪(什么?你们以为我要说啥?没有的事,别瞎说)。
M14自动步枪
二战时期,美国凭借本土远离战场的优势和强大的工业基础,率先在全军普及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个全面普及半自动步枪的参战国,步兵分队火力空前强大。但在战场上,美军士兵还是不满意,因为M1步枪只能打单发,步兵班中最重要的火力输出还是BAR,即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它能连发,有两脚架,枪身较重更稳定,火力投射效率要比单发射击的M1步枪高得多。BAR早在一战末期就诞生了,原本是作为单兵使用的“自动步枪”设计的,但重量太大,打的又是威力很大的.30-06步枪弹,无依托条件下连发射击枪口跳动太大,根本不实用,所以最终成为班组支援武器,充当“班用自动步枪”,其实是轻机枪凑合着用。
试想如果步兵班中每一名步枪手都拥有连发火力,在二战中将是何等雄壮豪横的场面。为迎合军方需求,M1步枪的设计者加兰德就对M1步枪进行改造,增加了全自动射击能力,并增加了一个从BAR自动步枪上借用来的20发弹匣,后又延长试验型全自动步枪的机匣,改善了供弹可靠性,并在枪口增加了抑制连发射击后坐力的枪口制退器,于1944年推出了T20步枪,到1945年,又推出了小改的T20E2步枪,该枪本质上是M1的全自动改造型,带有强烈的战时应急设计色彩。
战争结束了,美国军械局觉得,终于有时间好好研制一款新型自动步枪了,于是在1945年,一个叫做“轻型步枪研究计划”的项目正式启动。对于这个项目美国人一度是非常乐观的,希望这种新式轻型步枪能取代现役的M1步枪、M1/M2卡宾枪、BAR自动步枪和M3冲锋枪,统一步兵分队的轻武器和枪弹。只是在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项目会历时12年,耗费635.2万美元,最终的产品M14步枪却被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斥责为“国家耻辱”,仅生产了6年就宣布停产,草草撤装,并且带歪了整个北约的第一代轻武器。
威力这么小,还想当步枪弹?
1945年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军就打算设计一种新型枪弹以取代用了好多年的.30-06步枪弹。由于发射药技术的进步,新型枪弹可以用较短的药筒实现原.30-06步枪弹的威力和弹道性能,因此新弹的尺寸可以比.30-06步枪弹略短一些,枪弹短一些,枪械的自动机、供弹具也能紧凑一些,全枪的体积、质量也能压缩一点,这便是当时美国军械部门对新型步枪弹的认识——尺寸略短的大威力弹。
为此法兰克福兵工厂找到了一种民用枪弹——.300英寸萨维奇步枪弹,在该弹的弹壳上装一个.30-06 M2普通弹弹头,后又逐步调整弹壳尺寸,最终将弹壳长度确定在51mm,研发出7.62x51mmT65步枪弹,并以此弹作为“轻型步枪研究计划”的基准用弹。该弹虽然弹壳长度比.30-06步枪弹略短,但威力一点都不比.30-06步枪弹小,可看做是弹壳紧凑化的.30-06步枪弹。
.30-06步枪弹(7.62x63mm)和7.62x51mmT65步枪弹对比。
搭配这种T65步枪弹的试验步枪是T25步枪,设计师是美国人厄尔·哈维,这枪也是美国军械局负责人斯泰勒上校相当看重竭力推荐的型号。T25步枪采用导气式原理,导气装置有自动切断气流的功能,这能控制进入导气管的燃气总量,避免过量导气,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闭锁,为提高点射精度采用直枪托,木制枪托微微向上翘,使后坐力传递轴线尽可能与枪管轴线重合。由于枪托被抬高了,T25步枪的瞄准具也被抬高,以适应人体肩膀到眼睛的自然高度。这里要说明,T25步枪并不是后来M14的直接前身。
7.62x51mmNATO弹、.280弹和5.56x45mmM855弹。
搭配这种.280步枪弹的是英国EM-2步枪,EM即Expenimental Model,“试验型”的缩写。为了在不缩短枪管的情况下尽可能控制全枪长度,EM-2步枪采用当时罕见的无托设计,自动原理为导气式,闭锁方式为卡铁撑开闭锁,即鱼鳃板式闭锁。英国国防部对EM-2和.280步枪弹寄予厚望,试图将EM-2和.280步枪弹确定为英军制式枪、弹系统,并在英联邦和北约阵营中推广。
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280口径EM-2,还是.280口径FN步枪,还是美国7.62x51mm口径的T25都不够理想。EM-2和FN步枪因为采用中间威力步枪弹,点射精度较高,但可能是因为试验批次.280步枪弹的质量问题,初速差异较大,一些弹的初速比标称初速更低,而美国T25步枪在单发精度和抗恶劣环境方面似乎占优,但点射精度可用垃圾来形容——由于T65步枪弹后坐力太大,即使在50m距离上短点射都可以打不上靶,无法测算精度。
即便如此,美国人还是不认可.280步枪弹,他们坚称这个弹初速低,有效射程近,弹道太弯曲,远距离射击时杀伤界小;直径过小的弹头不便于设计曳光弹、穿甲弹等特种弹,总之,威力这么小,也想当步枪弹?!
这些理由,完全可用强词夺理来评价。作为一款步兵近战使用的自动步枪,有效射程也就是400m左右,你要在辣么远的距离上保持那么大的动能,强调远距离杀伤界干嘛?摩天楼起火了,你用尿滋啊!
至于弹头太小不便设计特种弹更是混蛋逻辑,后世的小口径步枪弹哪个口径不比.280弹小?哪个没有特种弹?
美国人对.280弹的“批评”,目的只是顽固地维护自家T65步枪弹的地位,并强行向北约国家推广。
最终美国凭借在北约内部强大的话语权,在1953年硬是把T65步枪弹推到北约第一代标准步枪弹的位置上,成为7.61x51mmNATO步枪弹。而英国虽然一度坚持使用.280弹和EM-2步枪,但在加拿大放弃.280弹之后,出于维护北约阵营团结统一的目的,最终也放弃了.280弹和EM-2步枪,转而装备比利时研制的,改用7.62x51mm口径的FAL步枪,并命名为L1A1步枪。
平心而论,7.62x51mmNATO步枪弹不是没有优点,尺寸比老式.30-06步枪弹紧凑,射程远、威力大、精度好,用在通用机枪、车载机枪和狙击步枪上还是很吼的,唯独这弹作为单兵自动步枪用弹威力太大,虽然没有一些键盘军宅夸大其词的“一个点射肩胛骨碎掉”那么可怕(我也搞不懂,这些键盘军宅为啥就喜欢夸大其词瞎吹,一会儿说小口径打不死人,一会儿又说大威力弹一个点射碎肩胛骨,反正捡到点鸡零狗碎的地摊信息就发扬脑补大法,胡编乱造到处秀优越感),但对自动步枪连发点射密集度是非常不利的,而“射程远”的优势对近距离使用的自动步枪来说,又是不必要的。美国当年的固执,导致整个北约第一代自动步枪统统跑偏,比起对手华约的7.62x39mmM43中间威力弹和AK-47突击步枪,整整落后了一代。
从T25到T44E4
虽然7.62x51mm步枪弹“赢”了,但在靶场上点射散得测不出精度的T25步枪肯定是不能用了,尽管厄尔·哈维又设计了一个T47试验步枪——将T25那个夸张的直枪托换成普通枪托,但还是没法达到军方要求。
T25步枪(上)和T47步枪(下)这时就出现了一个T44试验步枪,这是将T47步枪的枪管和导气部分移植到T37试验步枪上改造而来的,而T37试验步枪又是在M1加兰德步枪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所以T44本质上就是采用T25、T47步枪导气装置,带20发弹匣,7.62x51mm口径的M1加兰德步枪。不过此时美国军方比较看好的不是T44,而是T48,这是FN公司为美国设计的的FAL步枪。这里也隐约体现了北约内部的某种平衡:既然标准弹选择了美国7.62x51mm,那美国也选择比利时FAL步枪,大家不吃亏。
T44试验步枪(上)和T48试验步枪(下),T44是M14的原型枪,T48是美国版的FAL。1953年到1954年,T44和T48一起经历了多轮测试,特别是北极寒区测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T48在寒区测试中的表现却不如T44,而且T48还出现了生产问题——比利时FN公司的FAL是公制的,要在美国生产就必须将图纸资料改成英制,这一拖就是好久,而且FN还找错了合作方,他们找了美国一家叫哈林顿-理查森武器公司(Harrington & Richardson Arms Co.,简称H&R)的民营企业生产T48,结果这家“有活力,不存在国企垄断病”的民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很差,陆陆续续造了500支T48试验步枪,可质量就是不合格。折腾到最后,在欧洲多个国家造得好好的,已经大量服役的FAL步枪在美国就是造不好(我大美利坚自有国情在此!)。
“我也没想到,我一个连发加兰德,本来觉得没戏了,突然就叫我当制式步枪。”对美国的这一决定,英国、比利时是很不满意的,本来在枪弹上英、比已经让步了,还指望美国能用FN的枪,结果美国这么摆一道,英国觉得自家.280弹和EM-2步枪白死了,比利时也觉得美国不讲信用,但美国毕竟是北约中的老大,美国人说不行就是不行,于是M14步枪就在吵吵闹闹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M55雷兴冲锋枪由于哈林顿-理查森公司缺乏许多关键零部件的加工能力,他们在拿下大头订单后,又将许多零部件再次外包,层层转包之下,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哈林顿-理查森公司生产的M14步枪机匣和枪机热处理不过关,金属零件内部出现极硬的马氏体和极软的铁素体夹杂的情况,导致枪机闭锁凸笋等承力部位在未到寿终时就发生断裂。
“体制问题害苦了前线将士,一旦打起来,前线将士不得不用鲜血和生命为体制问题买单!”
“军械局,你们要知耻!知耻!我也是替你们捉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