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大师班 信息量大到令你品不够
这几天,阿看去了一趟西安。
肉夹馍和泡馍都是极好的,下酒。
但最有滋味的,还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刚刚落幕的大师班系列活动。
这两天,12、13号,对于影迷来说,大师班系列活动,就是最有嚼头的西安美食。
大师分享,是口感醇厚的经典菜,浓缩了这些年,他们在拍摄电影过程中得到的感悟心得;
青年导演讨论,是新奇又可口的创意菜,配料大胆,带着锐气,充满了新想法。
在这两天里,大师班系列活动,举办了五场:
12日上午,徐峥主题公开课。
12日下午,徐峥[囧妈]放映交流。
12日下午,波兰导演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连线现场,与宋佳对谈。
13日上午,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主题公开课
13日下午,青年导演创作论坛。
两天,太快了,品不够。
那就和阿看再品品这几道“西安美食”。
01
阿看先见到的,是徐峥——
一个导演、演员、监制、编剧。
阿看听了这场公开课才知道,对于想要专心的人来说,身兼数职,一心多用,也是一种烦恼。
徐峥说,去年拍《囧妈》,那时他就说,再也不自导自演了。
至少,不能是主演。
既当主演又做导演,害怕照顾不过来。
他打了比方,比如演这么一段,在雪地里打一个滚。
刚演完,就要吭哧吭哧站起来,跑到监视器前面。
演员,当然都希望自己演的,一条就过。
导演却不能这么想。
徐峥希望,能更专心地在片场做一份工作。
或者是导演,时时刻刻照顾到所有部门的细节:
看整个画面,看摄影机的运动位置等所有是否做得好,然后才能专心地调整演员的表演。
或者请一个导演,自己能更专心表演。
这个对表演有切身体会的导演,视角也很独特。
他说,希望能找几位表演老师,带着青年导演们,一起上表演课。
因为,“导演要知道,当演员站在摄影机前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要站在演员的立场上为演员考虑,这时对演员的指示,才能对他有帮助。”
下午,他又去了西安大悦城的IMAX厅,和观众一起看《囧妈》,还出席了映后见面会。
他开玩笑说,他都四十多了,可在妈妈心里,还是个宝宝呢。
这种中国社会典型的母子矛盾,让他想到了这个故事:
如果把儿子和妈妈一起关在火车上六天六夜,多疯狂啊。
这上下午两场活动,让阿看隐隐约约感觉到,徐峥的喜剧,是怎么从一个想法,变成现象级作品。
02
12日下午的另一场活动,是玛高扎塔与宋佳的对谈。
由于疫情原因,玛高扎塔不能来到现场,而是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和宋佳、中国观众交流。
玛高扎塔回忆了自己爱上电影的故事。
那时她七岁,电视上在播《魂断威尼斯》。
情绪很饱满的一部电影,但也很难懂,更不适合小孩子看。
可爸妈也忘了玛高扎塔还在房间里。
七岁的玛高扎塔,就悄悄躲在桌子底下,看完了这部电影,紧张又感动。
从此便有了电影初体验。
宋佳则说到,会经常和同行讨论表演。
比如前阵子在北京,她就和周迅、廖凡聊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具体的每场戏,怎么演会更好。
阿看也惊讶,明星之间,也会复盘表演,会有这么深度的交流。
而宋佳郑重其事地修正了阿看下意识的定义:“我们不是明星,我们是演员,谢谢。”
宋佳也聊到,和不同导演合作,感受很不同。
娄烨的电影,“希望演员忘掉剧本,忘掉故事,完全即兴”。对宋佳来说,这么演特别过瘾特别爽。
而徐浩峰执导电影,会每个细节都按他设想好的来,“电影在他脑子里已经拍好了,我们只是一帧一帧地把它呈现出来。”
连抽烟的姿势,也不能偏差分毫。
“你开始会觉得很不舒服,可是当你看到电影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就是徐浩峰的电影。”
而玛高扎塔作为导演,选择演员的标准,也很细节。
“我会问一些微妙的东西,想了解演员很细节的看法,看他表演细节中能打动我的地方。”
她更注重看演员的面部表情、眼神、整体感觉,优秀的演员很多,但不一定适合特定的角色。
女性导演和女性演员的碰撞,也给阿看带来了奇妙的体验。
03
13日上午,阿看相约法哈蒂。
这是阿看很喜欢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里,平平常常的生活画面,会被他用一个突发意外,搅得惊心动魄。
而他这个上午,分享的就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
他用有趣的例子,形容了他的创作方法。
他会先回顾生活,看有什么事件、情节、画面,是适合被拍成电影的。
但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一定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没有人爱看。
他就从中找出那些意外、危机。
比如,两个人吃一顿晚饭稀松平常,但如果是一对夫妻离婚前的最后一顿,就和普通的晚餐不一样了。
他还提到了阿看特别喜欢的《一次别离》,说到其中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是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的冲突。
连两个家庭的小孩,也从刚开始一起玩耍,到后来互相讨厌。
“两个家庭的孩子,似乎在重复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这种冲突和矛盾在一代一代人之中向下传递。”
这就是现实主义大师,阿斯哈·法哈蒂。
04
13日下午,最后一场,在上面几场活动中参与交流的青年导演,在创作论坛中成了主咖。
他们交流的主题是,“处女作之后,如何推进”。
对于这个问题,祝新讲到,他的第二部作品成本几千万,和之前的一两万拍摄的作品比,成本是几千倍,像梦一样。
而白志强导演则说,他是梦想着拍摄《勇敢的心》那样的大片的,自己的处女作《拨浪鼓咚咚响》,也是当做一种拍大片之前的准备和练习。
耿军导演则幽默地说,“处女作之后,就再拍一个处女作嘛,我每个作品都是当做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来拍的。”
黄骥、拉华加、李骥、马诗漫、鹏飞、竹原青几位青年导演,也各抒己见。
两天的活动,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
青年导演和大师电影人们,好像能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电影之路的脉络,由青涩到成熟,那么动人。
初出茅庐的勇猛与困惑,沉淀之后的反思与收获,个个令阿看心情震动,思绪万千。
阿看没看够,没吃够这份“西安美食”。
那,就下一次大师班活动再见吧!